评论:关注退役运动员的生存状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09:52 四川新闻网 | |
“我现在只有不到小学3年级的文化,拼音都不会。”由于没有文化,又没有一技之长,昔日的全国举重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邹春兰,如今因为生活拮据,只好到长春市一家浴池给客人搓澡。(昨日《新京报》) 在现行体制下,体育部门、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都背负着沉重的运动成绩压力。这就造成有关部门和单位非常关注运动员的训练情况、比赛表现,而普遍忽视运动员(包 主要表现为:其一,训练时间长,学习时间短。目前各省市优秀运动队训练时间很长,一周除周日及3个下午不作安排外,其余白天时间、有时甚至晚上均要训练;一些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的训练安排与优秀运动队类似。其二,教学条件差,师资不尽人意。体育系统附设的体育大专、中专和中学,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与普通学校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更为严峻的是,临近奥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大赛时,运动员甚至完全放弃文化学习,全力投入训练。这样做的后果是,一些运动员退役时虽然年近30甚至更大,却连普通初中毕业学生的文化水平都不具备。由于文化知识素质偏低,给运动员继续深造学习及进入社会之后的就业、发展带来很大困难,运动员思想和心理压力很大。 很显然,忽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全面发展,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违背奥林匹克宗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关方面理应高度重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第一,不断提高科学训练水平,缩减训练时间,增加和保证文化学习时间。第二,改善普通大中学校训练等方面的条件,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教练员在学校进行训练,体育部门给予学校经费支持;或优化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教学条件,提高其师资水平。第三,采取灵活、特殊的学制与教学安排。 加强文化学习,提高知识素质的同时,可针对退役运动员开展专门的、免费的技能培训、职业教育,让他们拥有体育运动之外的技能,加之他们具备超乎常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相信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国内外体坛运动员成功转型的例子并不鲜见。 最后,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优秀老运动员救助机制。针对运动员容易受伤以及因伤生活不便的问题,体育总局所属的中华体育基金会设立了“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运动员只需交纳少量保费,一旦致残或受伤就可以获得经济补偿。 但其对于非严重伤残的补偿较低,而且仅仅针对现役运动员。前几年,体育总局也曾联合有关部门对伤病较重、生活困难的老体育工作者给予了一些“关怀基金”,但受助面相当有限,只能解决极少部分困难运动员的问题,估计邹春兰不一定能够享受得到,且这种关怀基金尚没有形成制度。 有鉴于此,对于那些为了国家荣誉奉献青春、流汗流血,甚至严重受伤而退役之后生活困难的老运动员,政府有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比如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建立专门的体育基金资助运动员等。并且这种经济援助要形成制度,保证政策连续性和资金来源。 总之,要使体育沿着正确的道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运动人才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退役以后的生存状态。(钟赋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