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每个金奖皆是中国平媒顶尖广告作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11:17 大洋网-广州日报

  ●十五年前,“广州日报杯”开创了以一家媒体独办中国报纸广告评选的先河

  ●十五年来,“广州日报杯”以其公益性、公平性、权威性、严谨性,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极高声誉

  

每个金奖皆是中国平媒顶尖广告作品(图)

  获奖者与嘉宾合影。周馨摄

  文/记者王静、秦晖

  昨晚,站在精美的颁奖舞台上,刚刚拿到“广州日报杯”金奖的大连壹捌零广告有限公司的年轻广告精英激动地举起手中的奖杯大声宣称:“‘广州日报杯’改变了我的人生!”

  1991年,由广州日报发起的中国内地第一个报纸广告评选开始了自己漫长而辉煌的旅程,到今年已经是第15年了。15年来,很多的广告公司、广告人、企业品牌借助“广州日报杯评选”而一举成名。15年中,“广州日报杯评选”见证了广东乃至全国报纸广告创作水平的提高,成为中国报业广告发展史上的一面镜子,一个中国广告评选活动中的著名品牌。

  “不带有任何商业色彩,难得”

  “广州日报杯评选”最初只是一个地区性奖项,只是将现成的报纸广告剪下来或别在红布上,在广州日报社简陋的办公楼里进行评选。但是,随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发展,此奖项的评选规模越来越大,操作越来越成熟,特别是1998年中国广告协会报纸委员会、中国报业协会广告工作委员会与《广州日报》共同主办这个奖项之后,每年一度的评选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审视和回顾过去一年国内报纸广告创意水平的一次代表性的活动。

  “奖项评选完全交由评委会独立评选,主办单位不加任何干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更是出钱出力,使得这个奖项不带有任何商业色彩,这在国内是非常难得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朱月昌这样评价“广州日报杯”。

  众所周知,国内有很多形形色色的广告奖评选活动,大部分都带有非常强烈的商业色彩,因为没有商业支持就很难操作,而商业色彩的介入,则大大削弱了其评选的公正性。因此,除了个别行业协会主办的活动以外,几乎没有一个广告评选活动能够生存并持续发展下来的。而“广州日报杯评选”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和壮大,正是在于它一直坚持非功利、非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同时,作为主办方,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运作这个奖项,目的就是为了活跃中国广告气氛,从实质上提升中国广告创作和设计水平,为广告人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空间。

  为搞创意的人提供自由的平台

  “广州日报杯评选”一开始的时候仅仅限于在《广州日报》上刊登过的广告作品,而随着其影响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范围也扩大到所有国内合法、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发布过的平面广告作品,其征稿地域也逐渐走出了广州、走向了全国。而非商业性操作,令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舞台,这个舞台是不收费的,你可以表演”。一直以来,所有的参加“广州日报杯评选”的作品送评时都不需要提供入选费,这为搞创意的人提供了一个非常自由的平台,特别是对于一些新人来说,他们可以大胆、恣意地在此展示自己的作品。

  “广州日报杯评选”之所以能保持其在国内及业界的权威性,就是因为它能保证评委的权威性。从第一届组织评委开始,“广州日报杯评选”所选择的评委就不是地方性的,而是全国有一定权威的专家,每年“广州日报杯评选”的评委会都由组委会邀请来自两岸、三地包括著名广告公司的创作精英、专业广告媒体的高层主管、广告主管部门的专家、高等院校的广告学者等组成,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以确保评委会不会过于单一化。同时,组委会决不干预评委会评选,完全尊重评委会的评选结果。

  每年送评“广州日报杯评选”的作品数量很大,其中有争议的作品自然也不在少数。评委审阅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全国各地众多创作人员进行交流的过程,各种作品传递着各具代表的观念与思想,给予评委新的冲击。

  或许有人会说,针对年轻广告人的评选比比皆是,但对比起国内同类型评选,“广告新秀大奖”可能是参评条件最“苛刻”的了:首先,参评者的年龄必须在20~25岁之间;其次,参评作品必须以公益为主题;此外,每位参评者只能提交一幅或一系列的作品。同时,“广告新秀大奖”也是“广州日报杯评选”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个类别接受没有在报纸上刊登过的作品参评。

  评选公正公平铸造权威

  原中国广告协会副会长洪一龙从1991年开始参与“广州日报杯”的策划和评判工作,到今年也整整15年了。15年来,他没有落下一次颁奖典礼,还担任了其中10届的评委。“我是真正见证了‘广州日报杯’的历史啊!”已经82岁高龄的洪老感慨地说。

  忆当年

  几百幅作品在小房间里摆了一地

  “第一次广告奖评选,就在广州日报广告处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送评的几百幅作品摊了一地,桌上、墙上到处都是,评委们就趴在地上,一幅一幅地审稿。”洪老说起15年前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

  他告诉记者,“广州日报杯”刚开始其实只是评选在广州日报刊登的报纸广告。当年创办这项活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鼓励提高报纸广告的质量,同时吸引广告客户。没想到后来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受到台湾《中国时报》广告奖启发,逐渐从评选广州日报的广告发展成为评选全国报纸广告,甚至一度还涉及广播电视广告。如今,它已经成为国内最权威的报纸广告评选之一。

  每届“广州日报杯评选”,都遵循着严谨、规范的流程进行,评选方法采取投票制,评委每人一票,独立投票,每轮淘汰若干作品,直至产生金、银、铜奖。而如果评选过程中有所争议,或与要求不符,评委在阐述完各自观点后,再进行公开表决。作为“广州日报杯评选”的评委,还有一种特别的“复议权”,即评委有权对自己认为好或不好的作品提出“评选复议”。而当选票持平的时候(含弃权),评委会主席有最终决定权。

  权威性

  想请哪位评委肯定都能请到

  由于每年参加评选的评委都是业界的专业权威,因此评选活动也成了大家聚会的大好机会。“很多新朋友、老朋友全都在这里碰头,两三天内要审评几千幅作品,还是很辛苦的。”洪老笑着回忆说。跟其他很多的评选都要收费不同,“广州日报杯”是完全公益性质的,参赛不需要交费,完全是从提高中国报纸广告质量为出发点,这一点也让洪老津津乐道。

  “‘广州日报杯’就是有这种社会责任感,因此树立了威信,只要想请哪位评委,肯定都能请到。”洪老说,对一项评选来说,评委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广州日报作为一份地方报纸,要组织对全国报纸广告的评选,难度可想而知。但正是因为有了权威的评委队伍,再加上与其他媒体的合作,才建立起了自己的权威地位。

  宁缺毋滥

  “获奖作品决不能勉强”

  “这么多年的颁奖典礼,我可是一次都没落下啊。”已经82岁高龄的洪老虽然不再担任评委工作,却坚持每年参加颁奖典礼。他记得第一年的颁奖典礼是在广州日报社进行的,后来随着规模越来越大,颁奖典礼也越来越隆重,广州、上海、北京甚至香港都留下了“广州日报杯”的身影。同时获奖作品质量也越来越高。

  15年的“广州日报杯”,洪老印象最深的就是评选过程中的严谨,“宁缺毋滥”的态度一直贯彻至今。到今年,仍然有好几项奖项的金奖因为作品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而空缺。“‘广州日报杯’必须代表中国报纸广告的最高水平,因此获奖作品一定要足够优秀,决不能勉强!”洪老斩钉截铁地说。

  15年

  从“不够规范”到“全国性大奖”

  广州日报社原广告部经理邢珍是第一届“广州日报杯”的创始人之一,她向记者讲述了当年举行这项活动的种种艰难。

  “国内报纸广告大概是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恢复的,到8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大大上了一个台阶,可是广告的形象、创意却没有随着广告数量的发展而进步。”邢珍说,那时候的企业还不太理解广告创意的意义,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广告里有图画、有文字,却难以接受那些有创意的设计。因此“广州日报杯”刚创立那几年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第一届活动也只收到了七八百份作品,而且很多不够规范,还很原始。不过,这项活动却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不辞劳苦进行审评,大大推动了活动的发展。

  邢珍说,一开始广州日报只是想将自己报纸的广告提高档次,同时通过举办广告评选来增强企业凝聚力,开创中国平媒的广告文化,同时扩大本报影响力。事实上也确实有效,因为评选活动一推出,当年广州日报的发行量、影响力立刻就大幅上升了。随着活动的不断发展,业界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并逐步发展成为了全国性的大奖。

  “一项评选能坚持了15年,非常不容易。”邢珍感慨地说,“最难得的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一直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领导始终高度支持。”(秦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