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际专利打造竞争实力(经济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0:31 环球时报

  

国际专利打造竞争实力(经济观察)
国际专利仍是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一道关卡。

  赵春青画

  专利不仅仅是衡量企业能否长期获益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根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新公布的数据,我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首次跃居全

球前十名,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很多企业对国际专利都有切肤之痛。由于没有申请国际专利,我国的DVD企业每年要支付230亿元人民币给国外的专利持有企业,一些厂家不堪重负,被迫转型;我国摩托车企业也因遭到日本企业的专利权发难,丢失了大片海外市场……国际专利仍是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一道关卡。

  ■缺乏专利意识让中国企业在海外连连吃亏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企业完全处在与国外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严峻形势下,如果不利用专利打入国际市场,将很难在国际市场上长久立足。而专利意识特别是国际专利意识的缺乏,已经开始让中国的企业在海外连连吃亏。”

  据统计,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遭遇较大的国际专利纠纷有20多起,诉案赔偿额逾10多亿美元。我国汽车、摩托车、农用机械、电池、电视、手机、MP3芯片、化工材料、医药、食品、文具等行业纷纷遭遇了涉及国际专利的纠纷。很多国外竞争对手正积极设置专利壁垒,力图封杀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

  从1996年到200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涉嫌侵犯美国企业专利权的进口产品进行了157起调查,其中对中国大陆的就有36起,占其总量的23%。

  中国科学院的邸乃力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在生产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如果中国企业开始向收益大,利润高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向美欧进军的话,中外贸易冲突会比目前中美、中欧在纺织品、鞋类产品上的摩擦多得多。

  在教训面前,国内不少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国际专利意识,以华为技术、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加快了申请国际专利的步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戈瑞说:“随着中国企业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他们对申请国际专利更加重视。”

  其中,华为的专利战略尤为成功,它在2005年的国际专利申请量挤进了全球前50名。得益于大量的国内、国外专利,华为已成功转型为全球领先的无线设备供应商。依靠海外市场的强劲增长,2005年,华为的海外销售达50亿美元、首次超过内销的份额。

  ■各国在国际专利上的竞争愈加激烈

  “国际专利多的国家,就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邸乃力研究员对记者说。

  美国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专利保有国。2005年,美国申请的国际专利为45111件,比2004年增长了3.8%。这是将近日本的两倍,是中国的近19倍。据统计,每年美国企业仅收取其他国家企业向其缴纳的专利许可费就有上千亿美元之多。

  在企业方面,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依旧是最大的专利保有者。2005年,该公司申请下来的专利近3000件,与第二位的日本佳能公司拉开了很大的一段距离。在美国申请专利量最多的10家企业清一色都与信息技术有关。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产业、产品的每一个领域,获得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利,是目前各国、各公司争夺的制高点。

  过去,美国保有的生产性专利比较多,随着美国逐步淡化生产的意义,美国在软件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加。如今在信息技术、生物、金融等方面,要想在美国占一小块地盘的话,都会遇到美国的专利壁垒。

  这几年来,各国在国际专利方面的竞赛越来越激烈,美国的领军位置面临着来自日本、韩国的挑战。2005年,日本共申请25145件国际专利,比2004年增加了24.3%,正在飞速赶超美国;韩国共申请4747件国际专利,比2004年增加了33.6%,增速仅次于中国。2005年在美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前10名企业中,日本就占了5家,美国本土4家,韩国1家。

  ■专利在日本公司中具有战略性地位

  日本一直是国际专利申请的大户,尽管原来的基数就很大,但从2000年到2005年间,国际专利申请量仍然增长162%,这与日本政府的大力推动有很大的关系。日本政府于2002年7月发布《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正式提出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同年11月通过《知识产权基本法》,发布了发动各种政治、社会力量,为知识创新构建一个最佳环境。

  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长久保达哉告诉记者:“日立在专利的申请上,主要放在3个国家,即日本、美国和中国。”目前为止,日立集团的专利保有数为7.3万件,其中在日本本土约3.6万件,国外3.7万件。“日立最重要的经营方针分三个部分:事业战略、研究开发战略及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专利的高度重视。”

  在谈到日立的专利作用时,久保说∶“我们是一家综合电机厂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专利。专利也是企业获得收益的一部分,每年光收取专利使用费就是一笔很大的收入。有时与其他公司在专利方面互换有无,也能为公司节省研发经费。在专利的战略使用上,有专利在投标时与没有专利大不一样。”

  久保用数字回答了记者对专利收益问题的具体提问。他说∶“我们在专利技术转让方面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就是专利收益。这个数额每年多多少少会有些变化,如果不去计算日立集团总体收支的话,只看日立制作所一家部门,我们在过去几年里有大约300亿日元(约20亿人民币)的专利收益。”

  日立是一家有33万名员工的大企业,而只有2.1万名员工的佳能公司,2005年在美国申请的专利数量排名第二,为1828件。该公司总裁御手洗富士夫告诉记者:“我要把营业额的10%用来开发新技术。”佳能在御手洗的领导下,只花了10年时间就成为日本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其中对研发和专利申请的重视功不可没。

  ■中国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国际专利

  去年,我国共申请2452件国际专利,比上年增加43.7%,增速全球第一,成为世界第十大国际专利申请国。

  但由于起点很低,中国企业在国际专利竞赛场上的总体实力仍比较薄弱。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研究员对记者说∶“我们研究所主要做基础研究,申请的专利不是很多。国外通常是企业有研究所,那里是专利的主要申请人。IBM、佳能都是这样做的。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相比,在专利的申请上,在研究所的设置上都有不小的距离。我们的企业没几家有研究所,研发经费也不多,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前50名用户中,中国的企业只有华为一家上榜,排在第37位,而美国有17家、日本15家、德国8家,韩国有2家。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中国国内的专利申请为383157件,比美国还要多。这一方面反映出了国内企业的专利意识越来越强,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企业对国际专利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国国内专利申请量与国际专利申请量的比例是156:1,而美国的这个比例是5:1。在中国企业申请的专利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也不大,在一些重要的技术领域,都不占优势。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家告诉记者,中国政府正在着手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推动更多高质量的中国技术走向世界。有了企业和政府的“里应外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进程将会大大加快。▲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24日第二十四版)


本报特约记者 陈言 胡玉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