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强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8:40 淄博新闻网

  ――看周村区是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上)本报记者 徐建新 特约记者 孙德志 通讯员 李军周村有“丝绸之乡”之誉,纺织业名噪一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纺织业一度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70%以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纺织城。

  正因为如此,周村又吃尽苦头。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纺织业跌入谷底,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下岗职工剧增,全区经济一度不堪重负,成为淄博的“东北现象”。

  解困突围,路在何方?2002年底以来,周村区委区政府从老工业基地和百年商埠的实际出发,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兴区、环境立区”战略,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振兴的突破口,先后采取“工业抓投入、农业抓调整、三产抓龙头”、加快企业“二次转制”、“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等一系列加快发展措施,从而使周村这个老工业基地又重新焕发了生机。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126.7亿元,增长18.5%,地方财政收入3.85亿元,增长2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8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59.1亿元,增长49.6%,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6:55.6:40.8,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机械制造、轻钢建材“四足鼎立”,成为周村新的支柱产业,占全区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5.7%、22.4%和18.9%、14%。

  存量求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产负债加大,大量职工下岗失业,职工工资、养老保险、医疗费长期拖欠等,这是周村企业最困难时的真实写照。到2002年底,全区区属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多达22家,职工12000人。

  如何让这些企业真正活起来?周村区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推进”的办法,因企制宜,对症下药。

  ――对三金、维尔、齐鲁焊业等经营较好的企业实行国有股全部退出,由管理经营者持大股,转为民营企业,促其发展。

  ――对严重资不抵债的淄博一、二、三毛巾厂及奥力鞋业、丝绸机械厂等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其中对破产企业中有再生能力的12家企业实施破产重组,成立新公司,轻装上阵,加快发展;对盘活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后,妥善安置好职工生活。嘉周集团与雄鹰巾被公司、鸿泰公司实现重组后,涉及职工自身利益的工资、保险、集资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2500万元。

  ――对产品技术有一定优势,市场较好的企业,走合资合作、嫁接改造之路,实行战略性重组。光明钨钼公司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品牌优势,与陕西金堆城集团实现了重组。当年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一番以上,三年内企业销售收入将超过10亿元,利税超过1亿元。

  通过集中攻坚,盘活存量,周村区解决历史债务16.5亿元,盘活资产4.2亿元,妥善安置职工10700人。

  增量促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出路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周村区提出,要在抓投入、上项目中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通过扩大增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大上项目,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周村区充分利用凤阳、维尔等重点企业的品牌优势,引导企业跳出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维尔集团在巩固原有毛毯生产的基础上,投资2.5亿元建设维尔工业园,新上镀锌板、镀锡板等项目,去年销售收入达到7.2亿元。

  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招商引资使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落户周村,用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稀释传统产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恒星机电公司与日本三菱重工合资生产造纸机械,每台套销售收入就达近亿元;西铁城集团继把手表生产落户周村后,又投资260万美元启动了精密机床一期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达1620万元,创汇1200万元。

  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4家,比2002年增加156家,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88家,比2002年增加51家,全区4个镇财政收入均超过了1000万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