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建和谐世界: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09:29 解放日报

  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同年12月31日在2006年新年即将来临之时,胡主席又在北京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向世界传达了中国追求和谐世界的崇高理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日前,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环太研究中心和国家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的一批资深学者对这一问

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现将与会者的观点综述如下:

  追求“和谐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

  与会学者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追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主张在“不同”的多样化和谐中求稳定求发展,断言单一性的“同”无助于事物的发展,只有多样化和谐才是事物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源泉。

  中国古人肯定“和为贵”,认为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团结互助、友好相处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断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和为贵”是以“和而不同”为前提的。“和而不同”,就是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既要保留和弘扬自己的优秀文明传统,展示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的权益,发挥自己的作用,但同时又必须承认世界的多元性、多样性,容纳不同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承认别人也有权展示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的权益、发挥自己的作用。“不同”是客观存在,无法回避,无法否认。中国古人认为“不同”之间要“和”,不是不分是非曲直,不讲原则,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而是要“和而不流”,也就是要讲原则,坚持原则。既要承认“和而不同”又要“和而不流”,两者如何统一?中国古人主张“致中和”,即在承认多元性、多样性及多元性、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性的前提下,在两个极端之间取其中项,执两用中,找出共同点,因此“和必中节”,通过相互对话协商、或者相互妥协让步,或者求同存异,防止矛盾激化,争取求得矛盾解决。中国古人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致中和”是正天地、育万物的大道,“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

  与会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涵义精深,自成体系,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入研究,批判吸取,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国政府向全世界表达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是根据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时代特征、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提出的,同时也继承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合理内核。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现实可能

  讨论中最具争议的问题,是在当前世界仍然很不安宁的形势下,构建和谐世界是否具有现实的可能。

  多数与会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现阶段要构建的和谐世界的目标是什么。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对现阶段要努力构建的“和谐世界”的内涵作了明确界定。从理论研究角度看,我们可以赋予“和谐世界”非常广泛的涵义,诸如经济的、贸易的、金融的、政治的、外交的、军事的、民族的、宗教的、文化的等等,凡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纳入“和谐世界”的范围来研究,什么叫“和谐”,也可以有各种解释。但从目标研究角度看,对“和谐”实现程度不能只设定一个目标层次,而是应该为方方面面的“和谐”实现程度设定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目标,在不同时期对“和谐”实现程度确定不同的目标,从而使目标的实现具有合理性与现实的可行性。

  现阶段我们追求的“和谐世界”不是“大同世界”,而是“和而不同”的世界;不是要否认世界的多元性,文明的多样性,利益的差异性,更不是要掩盖矛盾,而是要“致中和”,在承认多样性、差异和矛盾的前提下,考虑到对方的利益,考虑到对方的关切,通过对话协商,恰当地协调各方的利益和关切,或者相互妥协让步,或者求同存异,防止矛盾的激化,以便“协和万邦”,处理好国家间的关系,处理好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综合各方面情况,在现阶段,将“和谐世界”的实现程度的目标定位于“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这样一个层次,是合适的。

  与会者认为,当今世界,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条件正渐趋成熟。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各国的相互依存和合作正在日益加深;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各国人民的利益交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千丝万缕。这种日益加深的相互依存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础。其次,当前国际关系民主化日益发展。虽然国际力量对比呈现一超与多强并存的状态,但是单边意志不能不考虑多边意志,单边主义不能不最终屈从于多边主义,因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通过多边协调合作来应对重大国际问题,比单边主义更有效,任何超级大国都不能为所欲为。再次,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虽然仍有众多不公正、不合理之处,有待改善,但是确实也有大量的、系统性的国际规则为人类国际交往的协调提供了方便。

  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当今时代潮流,顺应国际社会民心

  与会学者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经验教训,认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提出这个目标也正当其时,既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又顺应国际社会民心所向。

  第一,革命与战争的时代已经结束,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发展问题尤为突出。世界需要协调、均衡、普遍的发展,因此特别需要大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要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体制;要加强全球能源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能源安全和能源市场稳定;要积极促进和保障人权。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而且也是发达国家的需要,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需要;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加快发展和繁荣,发达国家的稳定、安全、可持续的发展和繁荣是缺少保障的。

  第二,全球化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和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性合作与一体化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各个区域范围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依赖尽管程度不同,但是发展都是空前的,为区域内的协调发展不同程度地提供了积极因素。

  第三,多边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和重大国际问题有了积极的进展。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诸如传染性疾病、严重自然灾难、严重的环境污染、国际恐怖主义等等,而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全球行动、共同对付。这一切说明,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我国不失时机地提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充分表达了我们求和平、求合作、谋共赢的愿望,符合我国国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面临各种艰难曲折,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

  与会者指出,我们要构建和谐世界,但当今世界仍处于矛盾多发、突发时期,传统的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现实世界并不和谐。联合国历来倡导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但实质上一些国家往往不愿意让其他国家享有平等,强权政治依然在顽强地表现自己。联合国历来倡导国际政治民主化,让世界各国都真正享有参与全球治理的权利,但是奉行霸权政策的国家仍然企图垄断全球治理。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矛盾,单极化与多极化的矛盾,全球主义与国家至上主义的矛盾,都客观存在着。因此,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然会碰到种种困难,需要世界各国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

  如何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与会者认为,构建和谐世界,第一要推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坚持平等、民主的原则。第二要尽力实现互信、互利和协作共事。第三要寻求共同发展。第四要发扬包容开放的精神,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第五要充分发挥现存的较为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作用,并不断完善那些尚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和制度。与会者还认为,从当前形势出发,构建和谐世界要强调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一是大国关系;二是南北关系;三是不同宗教、文明的关系,包括东西方文明、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关系;四是地缘政治关系,妥善处理历史遗留下来的主权、领土纠纷和联合国海洋法生效后产生的海洋权益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构建和谐世界是个很高的要求,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对我国来讲,更重要的是与邻近国家一起在共有利益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和谐的周边环境,进而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

  与会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和谐世界虽是两回事,但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中国有13亿人口,构建和谐社会将对构建和谐世界作出重大的贡献,构建和谐世界的进展则将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国家能够更协调、均衡、稳定地发展,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又可使我国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上海交通大学环太研究中心金应忠教授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