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中青年癌症患者调查:生活方式影响寿命长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4:04 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

  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是2010年将实现的目标之一。

  本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多家医院对患者的调查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当今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国人缺乏应急避险、疾病预防、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学素养密切相关。巨额医疗支出成为国家和家庭的沉重负担。

  面对陋习,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呼吁,中国人需要一场“行为革命”。

  他们为何身患重疾?

  ——对北京几所医院中青年癌症患者的调查

  本报记者李丽

  近日,记者走访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市协和医院就医的多位中青年恶性肿瘤患者,他们中多数人曾有不良生活习惯,缺乏疾病预防、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抽烟、喝酒、吃肉类和油脂类食物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事关系带来的精神压力,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42岁肺癌患者卓星:可以不吃饭,不能不抽烟

  两周以前,卓星在新疆老家体检时被诊断为肺癌。现在,他已经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

  42岁的卓星是个体户,没有体检习惯,2005年冬天开始觉得不舒服,春节后体重下降了40斤。妻子觉得很不正常,逼着他去体检。“他当时还挺高兴,一个劲儿说自己瘦了。”坐在病床旁的妻子说,“以前我就劝他,抽烟对身体不好,可他就不信,说可以不吃饭,但是不能不抽烟。”卓星做生意应酬比较多,平均每天要抽30支烟,烟龄已近20年。“他这个病就是抽烟抽的。”

  不过卓星并不这么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操心多。家里的事、工作上的事都挺费心。”

  的确,卓星在家里是顶梁柱,妻子也说,“以前什么都依赖他,刚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我就想要没有他我也不活了。”他们的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学,他们只知道父亲身体不好住院了,不知道父亲到底得了什么病。

  卓星说:“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陈宾是河北省山海关区人,2003年10月他41岁时被发现患有肺癌。在确诊之前,他有半年时间感到胸闷、胸疼、咳嗽。“谁也没往这方面想,觉得平常身体棒得很。”陈宾坐在病床上说,“直到咯血,才意识到是真生病了,该去看了”。

  在协和医院确诊为肺癌后,陈宾没做手术,直接化疗。“我很幸运,第一次化疗后肿块就没了。”

  在治疗过程中,陈宾意识到了自己有很多坏习惯。在查出肺癌之前的20年时间里,陈宾每天要抽30多支烟。他只喝酒不吃饭是经常的事。早饭不吃、三餐不规律也是常事。经常熬夜,有时是为了工作,有时是为了打麻将。“现在,烟不抽了,酒不喝了,作息有规律,注意搭配饮食。”陈宾说。

  31岁“左前纵隔肿瘤”患者徐成浩:不断地加班,工作强度很大

  徐成浩今年31岁,得了“左前纵隔肿瘤”。3月25日,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办了住院手续,打算在这里做手术。

  来肿瘤医院的前一周,他感觉到明显的不舒服,后背总是疼,不断地咳嗽。“我先去了731医院,拍胸片、照CT,医生说是长了肿瘤。”

  徐成浩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策划,他MBA毕业后就到了这家公司,一干就是四年,现在是部门里的“主力”。“我们公司是干一天活领一天工资,工作经常得赶着做。我们对广告公司送来的广告进行审核,提出修改意见,使得广告最终符合公司要求。楼盘的开盘日期是定死的,而我们的工作也因此有固定的时间限制,最短几天之内就得干完。”在限定的工作时间里,徐成浩要不断地加班,工作强度很大,“挺累,时间紧,太忙。”

  如今,医疗费用问题让徐成浩头疼。公司没有给他上“三险一金”,以前他没有得病时并不太看重这个,这个病让他下定决心换一份工作。

  47岁直肠癌患者陈凤杰:精神上的压力得不到化解和宣泄,最终要反映在身体上

  47岁的直肠癌患者陈凤杰,目前已在北京市协和医院肿瘤化疗科住院治疗了很长时间。她很爱和病友聊天,并得出一个结论:“很多人长肿瘤都是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有生活上的,也有工作中的。”

  给陈凤杰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患肠癌的60岁左右的老太太。“从住院到开刀,只有儿女们来探视,我以为她老伴儿过世了。手术第二天,她的老伴来了,可没说两句话就走了。”陈凤杰觉得奇怪,跟老太太聊天才知道,两个人性格不合,却一起生活了几十年。“老太太性格外向,是个直肠子,想什么说什么,可她老伴性格特别内向,少言寡语。老太太气得摔盘子、摔碗,老伴不劝也不拦,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亲戚朋友总认为老太太厉害、强势,欺负丈夫,老太太的精神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她跟我讲这些的时候,泪流满面。”

  陈凤杰认为,是几十年的抑郁搞垮了老太太的身体,“精神上的压力得不到化解和宣泄,最终要反映在身体上。我身边的病友们回头找病因时,很多人都概括出两个字:气的。”“还有一位50多岁的病友,找病因一直找到了20年前。当时,跟她不和的人当了她的顶头上司,她申请换部门没有得到允许,就这么别别扭扭地干到了退休。”陈凤杰说,“她跟我说,自己丢不下工作,又不能跟祥林嫂似的没完没了地到处说,只能憋着气干活儿。”“患了肿瘤之后,你就感觉自己生活在恐惧中。”陈凤杰很严肃也很无奈,“这是健康人永远无法体会的。”尽管自己的病从医学上说是可以治愈的,但陈凤杰说,得了这个病永远都无法“放心”地生活。“2003年,我查出患直肠癌晚期,当时就做了手术。2004年,做完放疗、化疗,到现在已经两年半了。但是,我依然绷着弦生活,潜意识里的恐惧挥之不去。”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