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隆起——河南“十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5:0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编者按 “十五”以来,河南围绕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个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收入连年持续增长,广大群众普遍得到实惠。河南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4月11日,人民日报《促进中部崛起》专栏下,发表了开篇之作《中原隆起——河南“十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详细介绍了河南按照省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围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促进中部崛起的号角已经吹响。有着9700万人口的河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发展新成就。 “十五”以来,河南经济进入了发展快车道。2000年以前的几年,河南经济总量每年增加200亿元左右,2000年至2002年,每年增加500亿元左右;2003年增加800多亿元,2004年增加1400亿元,2005年增加1800亿元,一年一大步。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连年持续增长,广大群众普遍得到实惠。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说:“河南用发展赢得尊重!”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0535.20亿元,成为继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之后全国第五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份;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达到11236元。河南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围绕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目标全面谋划、积极推进——按照省委确定的发展思路,河南人民豪情满怀地投身于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实践。 牵住发展“牛鼻子”,工业经济发展迅猛 当人们还习惯于用“农业大省”来形容和定位河南时,一个增势强劲、生龙活虎的工业大省正在悄然成形。徐光春说,河南能够成为经济大省,关键是这几年工业发展很快,重要的是牵住了发展工业这个“牛鼻子”。 河南工业目前已经实现了“三大”:全国最大的粮食加工基地、最大的畜禽加工基地、最大的铝工业基地。河南人津津乐道的是,方便面、饼干、速冻食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国每10个速冻汤圆有6个产自河南。畜禽加工方面,肉制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国内每10根火腿肠中有5根由河南双汇生产;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原料有90%来自河南。铝工业方面,氧化铝、电解铝市场占有率和产量均为全国第一。 2005年,河南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923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3228.23亿元,增长23.3%,增速居全国第四位。2003年到2005年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净增2000多亿元,超过了1993年至2002年10年累计总量。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上年提高30.8%,创历史最高水平。 “河南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关键在于河南省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说,对于河南,既要做好国家的粮仓,又要让百姓富裕起来,其出路就是以工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河南走出了一条有“个性”的工业化道路——坚持以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河南抓住机遇,加快经济转型。一个个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项目被“压”掉,一拨拨高技术、高效益、有市场的项目拔地而起,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不断升级,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出GDP增速4.7个百分点。现在,全省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的企业已有3家,“双5亿”企业逾200家。 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正跃出中原大地 从郑州到开封,一条39.11公里长的快速通道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今年底将完工。建成后,从郑州到开封只需要30分钟。建设郑汴快速通道是加快郑汴一体化的第一步,下一步,郑州和开封之间的电话不再是长途了,银行结算也是同城结算。郑州到开封之间开通公交车的准备工作也已展开。郑汴一体化是一个突破口,中原城市群的大棋盘上由此布下第一枚棋子。 河南有38个城市,数量居全国第四位,但发展水平却与数量不相符。城市化滞后,造成了河南城市工业聚集和辐射功能弱,农村工业化、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 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发展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部署。根据这一构想,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第一步是建设以郑州市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市在内的经济圈。这9个城市土地面积虽然只占河南省总面积的35.1%,但多年来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2/3,其人均生产总值高出全省近3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8个百分点。 目前,9个城市基础设施同城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已经拉开帷幕。按照发展大郑州的战略要求,省会郑州围绕增强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推出大动作。漯河市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食品名城”。开封、洛阳、平顶山、焦作、安阳、许昌等城市发展建设也各具特色。 在中原城市群战略的带动下,河南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五”期间,全省城镇化水平提高7.5个百分点。 破解“三农”难题,新农村建设推出新举措 破解“三农”难题是河南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7000多万农民的福祉,河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持续推出新举措。 2004年12月21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宣布:从2005年起,河南全免农业税。仅此一项,全省农民减负增收29亿元。 此后,一个个有助于农民增收的利好消息陆续传向中原的乡村田野。种粮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给农民实惠15.3亿元;集中支持24个产粮大县建设高标准粮食核心生产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作为全国最大粮食主产区的河南,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突破900亿斤。这是河南为确保全国粮食安全,向国家交上的一份答卷。 破解“三农”问题,既要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又要跳出农业抓农业。河南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努力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深刻转变。通过建设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畜产品基地,农区产业路子越走越宽,加工链条越拉越长。2005年,河南新增粮食加工能力400万吨、肉类加工能力60万吨,总能力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15.5%和11.8%。 同时,河南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对外出务工农民“走前抓培训,走中抓服务,走后抓维权”,河南培育出了“林州建筑”、“遂平保姆”、“西华的哥”等一批劳务品牌。全省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557万人,农民年务工总收入达730亿元,占全省农民纯收入的三成。 为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河南提出,抓好“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创业氛围、一套好的扶持政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人民日报记者李杰曲昌荣王明浩 相关专题:第五届“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