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价调控尚未达到预期 消费者买房依旧难(2)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09:57 中国新闻网 |
强势措施陆续出台 目前,北京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存在诸多不良行为。例如一些开发商故意制造房源紧张的局面,哄抬房价;一些开发商以内部认购、选号等方式私下签订卖房协议;一些开发商一房多售等。针对这些现状,近期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许多强势措施,以期抑制北京房价。 为了规范商品房销售经营行为,5月11日,北京市建委下发关于加强商品房交易市场动态监管的通知。通知规定:如果开发商虚拟买卖合同、囤积房源,发布不实价格和销售信息,欺骗购房人抢购等,15日内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合格,将至少1个月内不能卖房。同时,北京市建委对目前房屋交易市场上53种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了公示,一旦发现这些行为,将进行严查。在这53条规定中,全部指向目前北京房地产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涉及房地产销售行为、房地产产品质量、物业管理等方面。 由北京市建委牵头,包括北京市发改委、国土局、财政局等5个部门,正在联手制定的中低价位商品房政策,将在6月份会签。会签结束后,涉及各相关部门执行层面的技术指标将相继制定,随后北京中低价位商品房政策以及相关土地供应政策,将正式对外公布出台。北京市建委有官员称,目前很多人反映房价高,买不起房。“这些限价商品房主要面向收入一般、能力较弱、又能买得起低价房的人群”。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已于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希望对房价上涨过快能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利率上调除对一级市场存在影响之外,二三级市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京城几家知名经纪公司的有关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了乐观的态度,认为此次升息传递出房市降温信号,主要矛头指向的是目前的投资过热行为,打压非理性投资行为。 消费者买房依旧难 根据北京市建委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近六成可售期房没有卖出去。建设部新闻发言人5月14日也明确指出,北京尚有1830.5万平方米、12.7万套商品住房可售。 初闻这两条消息,可能让担心买不到房的消费者松了一口气。然而,有关专家指出:由于购房人与开发商博弈力量相对弱小,尽管很多房子没有卖出去,但是开发商不会因此而降价。目前多数消费者需要购买中低价位的房子,但市场供应的房子却以中高档为主,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今后一段时间内,消费者可能仍然会觉得房子难买。 对于北京市建委“开发商15日内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合格,将至少一个月内不能卖房”的规定,许多人也在网上表示出自己的忧虑:“至少一个月不能卖房,这个不就是开发商所想要达到的效果吗?这样就可以用不合格为理由来囤积房子了。” “现在房价一路飙升,一月一个价钱,建委的处罚正好帮了他们一个大忙,开发商可以乘机赶上好时候卖高价。而对于买房者来说,也未必就是好消息。如果北京市的囤积房源真如北京市建委统计的那样还有六成,或即便只是一小部分囤积房源被照章禁售,对房市也将是一个冲击,开发商或许会借机炒作缺房之类。” 在“限价商品房”成为北京地产界的热门话题后,也有不少媒体以“经济适用房诟病难除,限价商品房换汤不换药”、“限价商品房并非包治百病良药”等为题,质疑限价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本质上一样,许多问题依旧难以回避。而许多城市也已经推行过限价商品房,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此次一系列政策的推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确实保证购房者的利益。 此前,央行提高贷款利率,对于买房者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当前过低的存款利率水平,使得相当部分人选择“存房子”而不是到银行存钱,买了房子等待升值,并且还能收些房租,收益水平远超过利息收入。央行的目的没有达到,消费者却要承担更多费用。 因此,有人对加息的作用产生质疑。他们认为:房价上涨加重了购房者的负担,房贷加息在不一定稳定房价的同时,却横空给购房人增加了利息负担。这种情况下,购房人的理性选择只有不买,而不买房对于许多本来打算买房的人来说,无疑是下策的选择。 最近,在有9178人参加的新浪网“三年内该不该买房”的专项调查中,有近八成购房者选择了3年不买房。其实,在“三年内是否有买房计划”的选项中,54.05%的受调查者选择“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消费者购房的迫切性和强力的刚性需求。 有关专家认为:不同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着不同的特点,北京市推行房地产政策时如能因地制宜、实施得当,对于缓解目前商品房供应结构存在的问题能够起到一定的疏解作用。(韩笑 刘静)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