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寻亲专题 > 正文

张剑倜:唐山地震灾区防疫三年艰辛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08:53 燕赵都市报

  张剑倜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当年,防疫人员在唐山喷洒药物进行大面积消杀。

  (本报记者 刘丽普/文)

  ■人物简介:

  张剑倜,现年76岁,辽宁人。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毕业于热河医学院,留校教书几个月后,于1951年5月随抗美援朝医疗队去朝鲜战场,后到热河省卫生厅。1955年来河北省卫生厅,1979年到河北省爱国卫生委员会工作,1991年离休。1976年唐山地震后,他于7月31日到达唐山,并全程参与了震后灾区的防疫工作。

  ■疫情随时可能爆发

  唐山地震发生后,张剑倜于1976年7月31日赶到唐山,开始主要在医疗组参与伤病员的治疗和向外转移方面的工作。

  那些天,天气炎热,阴雨连绵,人畜尸体迅速腐烂发臭;城建设施全部被毁,水源遭到破坏,地下管道堵塞,粪便、垃圾、污物大量堆积,蚊蝇大量孳生,到处都是乱飞的苍蝇,环境迅速恶化。

  通过测量,有的地方每平方米粪便上,苍蝇密度平均达四五百只。每平方米垃圾堆上,平均每小时孳生蝇蛆三四百只。到处都是嗡嗡作响的蚊蝇,“我们白天选址放笼子,晚上进行清查,都能收一笼子苍蝇。”张剑倜说。

  由于自来水管道被破坏,市区群众普遍饮用游泳池水、澡塘水、坑水,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几十、几百倍。震后三四天,灾民中就出现了大量肠炎、痢疾病人。随后,参与抗震救灾的人员也不同程度染上了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8月2日,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防疫领导小组。

  8月3日,指挥部防疫领导小组建立起来了,并召开会议,制定了《防疫工作条例》,张剑倜是其中的一员,具体工作就是调查疫情、协调防疫人员工作等。很快,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1247名防疫人员就到位了,5万多件防疫器械、400多吨防疫药品和100万份疫苗、菌苗等也从四面八方运到了灾区。

  ■防疫大战立体展开

  准备就绪后,一场防疫大战开始了。张剑倜说,防疫工作主要包括饮用水消毒、杀灭蚊蝇、清理尸体、治疗疫病、接种疫苗等几方面。防疫大战是同时展开、立体进行的。

  一份内部资料显示,在杀灭蚊蝇大战中,成千上万名医疗队员、防疫队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身背各种喷雾器,对蚊蝇聚集和孳生地反复喷药施治,共动用了防化消洒车31台,各种喷雾器1900多架,家庭用灭蚊蝇小喷子5万具,消毒药物240吨,杀虫药物176吨。

  8月5日,国务院抗震救灾办公室调用灭虫飞机,对灾区进行药物喷洒作业。张剑倜当时就坐在飞机上,指导具体在哪些地方喷洒,喷洒的浓度等。药物喷洒后效果十分明显,临时帐篷内很难找到蚊子,苍蝇的密度比喷药前降低了52%-95%。

  张剑倜说,唐山市冷冻厂是当时最大的蚊蝇孳生地之一。冷冻厂大楼被震塌,里面压着250万公斤猪肉,10万公斤羊肉,15万公斤鱼、虾、蛋,这些肉外层腐烂变质后,便成了苍蝇的大本营,北京军区、省委、省军区的领导同志亲自到现场指挥清理腐肉,抢好肉。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消除了这块苍蝇孳生地,还抢出好肉200多万公斤。

  不能不说的一项工作是清理尸体,清理尸体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抗震救灾初期,大量尸体突击掩埋,因时间短促,掩埋地点来不及规划,有的临时埋在水源地附近,也有不少灾民将遇难亲属埋在生活区内,加上连日的阴雨天气,有些尸体被冲出来,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安全。“解放军战士不顾许多尸体已经腐烂发臭,手抱肩扛,昼夜突击,共扒出尸体10多万具,全部掩埋到郊区。在清尸过程中,各防疫队、医疗队紧密配合,清到哪里,就消毒到哪里。”

  历史上,唐山地区冬春多发流感、流脑,防疫组根据唐山近十年的疫情发展情况,为灾区成年人普遍接种了流感疫苗,儿童普遍打了流脑预防针。1977年1-12月,唐山地区各种传染病发病率为11万多例,比以往每年20万例下降了78%。

  此外,防疫队在改善灾区人民的生活环境上也下了很大功夫,进一步切断了疫情传播的途径。

  ■艰辛的3年防疫路

  夏秋季节是疫情容易爆发的季节,在灾区人民生活安顿下来后,医疗人员和解放军战士相继从唐山撤出,而防疫小组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张剑倜在这里工作了3年多。当然,与他一起工作的还包括防疫小组的很多人。

  张剑倜从1976年唐山地震后来到灾区,直到1977年10月1日才回石家庄。1978年、1979年的夏秋季节(5月至10月)也都是在唐山度过。通过几年的观察和努力,1979年10月以后,确保唐山不会发生大疫病的情况下,指挥部防疫小组宣告解散。据了解,在1976年11月底到12月底,在防疫小组的指挥下,灾区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清尸防疫活动,共从市区迁出5万多具尸体,在郊区建立了8个深葬公墓。

  “在清尸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关于尸体与疫病关系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张剑倜说,震后大量尸体在市区和郊区掩埋,会不会造成疫病流行,对土、粮、菜有无影响,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防疫组还专门成立了由36名技术人员组成的清尸研究小组,从细菌、病菌、毒物、生化、病理、土壤、蔬菜等方面,对尸体和疫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健康人的尸体没有致病菌,不会传染疫病,还会对土、粮、菜起肥料的作用。“所以,在清尸过程中,除对清尸工具、服装进行消毒外,未进行广泛的尸体、土壤的消毒。这样,既消除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又节省了大量的药物和经费。”在我国的第一次科技大会上,“清尸不消毒、依靠自然净化”的创举赢得很高的荣誉。

  1977年春季,灾区各县层层办消杀学习班,培训了上万名防疫消毒员,入夏后,对城乡蚊蝇孳生地仔细消杀。唐山市也培训了210名消毒员,实行定人定时喷药,市区的蚊蝇密度比往年降低了很多……

  ■记者手记:永远的热情

  (刘丽普)

  一定意义上说,张剑倜老人也是一名记者,他是《健康报》在河北的记者,张剑倜不停地记录着,思考着,写下了很多报道。

  回忆30年前唐山地震后参与防疫工作的那一幕幕,与很多人不同的是,张剑倜老人显得很平和,少了些许激动。正如他和老伴按部就班的生活一样,早7时晚6时准时吃饭,上午出去走走,下午呆在家里,很平静地品味着晚年的生活。

  但是,张剑倜老人说,在唐山抗震救灾的日子里,不管是救援的,还是防疫的,人们的热情都很高,是没有任何条件的热情,那股热情感动了他很多年。

  1976年,在唐山参与防疫的日子里,张剑倜除了参与防疫工作,还担负着整理相关资料、出简报的任务。他很清楚地记得,1977年夏季整理医务救援和防疫方面的材料时,是穿着短衣短裤,在闷热的房间里完成的,而那时的感觉却是愉快的。

  我突然明白了,老人已经将那股热情化为平淡,融进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就在我推开老人家房门的那一刻,张剑倜正坐在书桌前,查看关于地震防疫的相关资料,惟恐在介绍情况时记错点什么。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