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4:19 中国青年报 | |
陈伟鸿 接到通知参与《重返大别山建设新农村》特别节目时,我正在做着直播前的准备。对我而言,大别山完全没有“重返”的概念,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去感受农村的新变化。 固始这个有160万人口的大县,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符号意义和标本意义,值得挖掘、 我从央视《对话》节目现场了解到无数种版本的经济发展故事,但却没有哪一个像固始这样牢牢牵引着我的好奇心:小小的柳编究竟是如何让当地的百姓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土生土长的农民又是如何把他们的柳编产品销到海外去的?柳编究竟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怎样的烙印? 带着这一系列的好奇,我开始了寻访的旅程。我在固始农民忙碌的身影中穿梭,和他们一起在望不到边的柳条种植地里采割,在他们因为堆满了柳编原材料而显得局促甚至凌乱的家中拜师学艺……没有了演播室里的西装革履,反而更有了一种和真实生活相拥的快意。 说是学艺,可哪有那么简单。对于在手工制作方面“一穷二白”的我来说,要在短短几天学会并在节目中有所展示,那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节目录制之前,几乎没有人相信我能完成。大概是固始家家户户都有能人的关系,我一连拜了好几位大师级的人物:有把柳编公司开到美国去的致富能手,有在全乡比赛中拿到第一的女冠军,有祖孙三代同堂的柳编世家……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不可能竟然奇迹般成为了可能。 记得在节目最后,我拿着自己的全然算不上完美的作品,对着镜头说:“我会把它带回北京。”其实,我带回的不仅仅是一个有着固始特色的柳编,更带回了对新一代大别山农民的深刻记忆:那里有他们的聪明与智慧,有他们的乐观与笑脸…… (作者系央视节目主持人) 相关专题:央视主持人重返大别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