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薪火长征路专题 > 正文

深圳学生:“长征”改变我人生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1:32 南方新闻网

  本报讯虽然被爸爸强迫参加“长征心愿之旅”,但看到贫困山区学校真实情况后,深圳学生夏雨生认同了此行的意义,并改变了他的人生目标。他以前想往财政事业方向发展,现在则想往教育事业发展。来自香港的学生简善治则感叹贫困山区的教学条件和香港有天壤之别。

  昨天上午,百利玛“长征心愿之旅”第三团团员们在贵州施秉游玩了有“贵州第一
漂”之称的杉木河漂流,并于当天下午抵达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参观了著名的古建筑群青龙洞。虽然沉浸在峰峦叠翠的自然美景中,以及感受了厚重的历史,但团员中的小孩并没忘记贫困的学校和学生给自己带来冲击。过了一天,这些孩子在内心总结了自己的感受。

  来自深圳文汇中学的夏雨生开始并不愿意参加“长征心愿之旅”。“来了之后看到贫困山区的学校和学生,觉得此行还是有意义的。”夏雨生说,自己以前想往财政事业发展,今后则想往教育事业方向发展,因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教育太落后了。在寨碧小学,夏雨生随着团员们一起走访了贫困学生家庭。他认为,贫困山区的学生的教学条件、生活环境、自身素质,和大城市的学生相比,差距太大,这些差距并不容易解决。

  香港的学生简善治虽然对贫困有个模糊的概念,无非就是没水没电没厕所。贫困,离他的生活太远。当他在寨碧小学看到,这里的学生为了帮父母干农活晒得很黑,因为营养不良个头很小,他觉得自己生活条件很好,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香港的学校有空调,还有电脑,这里的学校的房子那么破旧简陋,差别太大了。”简善治说,他身上有500元零花钱,他打算今天捐300元给南脚小学的贫困学生。

  ■对话

  资助女孩念头瞬间形成

  第三团团友黄国灵表示行前并没有助学打算

  在前日的黄平县旧州寨碧小学助学支教活动现场,校方提供了10名特困学生名单。来自深圳的黄国灵先生走访完其中一名特困学生杨灵的家后,决定与这名9岁小女孩结成“一对一”助学帮扶对子,资助她读书。事实上,此次他带着儿子、朋友的儿子以及亲戚的儿子三个小男孩组成“庞大”的参团阵容,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了解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先前并未打算助学。就此,记者与他展开了一次简短的对话。

  “每年给她寄500元钱”

  记者(以下简称“记”):黄先生当时为何突然想到要帮助杨灵这个小女孩?

  黄(以下简称“黄”):当看到杨灵家中贫困情况,资助她读书的念头瞬间形成的。她家的贫穷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父亲早年因病去世,两个姐姐前几年相继出嫁,只有她和50多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全年家庭收入才500元。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她家基本没有任何家当,连黑白电视机也没有一台。

  记:出于一种同情?

  黄:可以这么说。杨灵的母亲告诉我们,她准备让女儿上完小学就出去打工。一个女孩子要去打工,起码要念个初中毕业。没有文化,孩子又那么小,能打什么工!?

  记:在杨灵家时,你带队的三个男孩看了有何反应?

  黄:我的儿子看到墙上糊满的奖状,很是佩服。看得出,他内心有感触的。儿子说,开学后,他准备在班会上通过照片讲讲此行的见闻收获。

  记:这个小女孩下学期就读小学五年级了,你准备怎么资助她?

  黄:以后每年给她寄500元钱吧。100元作为报名费,其余的希望能给她家带来点实质性的帮助,比如改善点生活。

  愿意学丛飞持之以恒

  记:黄先生是从事哪行工作的?

  黄:(笑)没有工作。以前在深圳的外贸集团工作,早就下岗了。靠身为深圳本地人的老婆养活,收租公吧。

  记:对这个小女孩的帮助,打算从何时开始?

  黄:今年9月份开学。走时,我记下她家的地址。

  记:有无这样一种可能——比如你刚开始可能有些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忘记了。

  黄:希望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确,深圳人在外捐资助学的活动数不胜数,起初能按时给资助对象寄点学费,后来杳无音讯的也有。丛飞为什么会令人感动?他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他也是在贵州捐资助学,这点值得我们学习。受助对象刚开始也许非常感激你,但后来变成失望。因为你没把这件事做下去。对你来说,是件小事。而对那些贫困学生而言,却是天大的事。

  ■长征日记沙场·古城

  7月27日晴

  今天我们度过了愉快而刺激的一天。虽然今天我们并没有游览与长征红军有重要关联的景点,但今天全程7公里的漂流活动却将我们这几日来的疲倦一扫而空。

  今晚我们住宿在古镇镇远,这个不起眼的小镇竟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历史古迹比比皆是,其中最突出的是集儒家、佛家、道家为一体的青龙洞建筑群。这个历史古镇上还有原中共镇远地下支部——周达文故居,全国唯一留存的关押日军战俘的收容所——和平村等。走在这个古镇上,我们明显感觉到,昔日战火纷飞的沙场已经被改造成恬静而富有历史沉淀感的商贸城市。

  ——许倬尔

  ■记者手记

  助学支教之旅的另一重意义

  “贫困山区什么样?我想无非就是没水没电没厕所啰。”刚到贵阳,香港初二学生简善治一脸轻松地说。他的表情和无所谓的语气告诉我们,贫困在他脑海里只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而真正看到贫困山区的学校和学生后,简善治的内心却有了感触和变化。他说,觉得自己要珍惜父母创造的条件。

  在“长征心愿之旅”第三团里,除了福华

医院团员外,几乎全是母女阵、父子兵。这次助学支教之旅被深圳的家长们赋予了一种全新的意义,那就是让孩子亲身感受贫困。家长们都说,温室里的花朵不真正走出来,就始终不会知道世界还有这么多苦难需要与之抗争,而我们这次的“长征心愿之旅”也正好圆了他们带孩子走出温室看看的心愿。

  当深圳来的孩子人把带来的书本、文具亲手分发给贫困山区学生时,当深圳的孩子顶着烈日走访贫困家庭时,他们的内心悄然发生着变化。

  当汽车沿着盘旋的山路缓缓离开贫困学校时,一栋栋残旧的房屋、在田里埋头苦耕的农民以及光着脚丫行走在田间的山区孩子们离开我们的视线时,孩子们有些渐渐安静下来,眼光死死地盯着车窗外的一切,若有所思的眼神应该会让身边的父母感到欣慰。

  我们的长征才刚刚开始,我们的心愿之旅还将不断延续。

  七岁孩子要“长征”

  成为最小报名者,父母原计划让他参加3条线路

  本报讯“别看他才7岁,我们原计划让他参加走完长征之旅3条线路呢。”昨日,黄彦舜的妈妈笑着说。7岁的小黄和爸爸昨日报名参加长征之旅第4团,他也成为目前参加百利玛“长征心愿之旅”年龄最小的报名者。

  昨日,报名参加“长征心愿之旅”第4团的市民格外踊跃。组委会统计昨日一天报名人数是前两日的3倍。其中不少是父母带孩子一起报名参加的。7岁的黄彦舜小朋友就是和爸爸一起报名参加的。组委会表示,他也是目前参加“长征心愿之旅”报名者中年龄最小的。

  联系到黄彦舜妈妈时,小黄不在家。“他这两天还在参加一个校外英语夏令营。”妈妈说,黄彦舜目前就读于龙华中心小学一年级。平时小黄比较活泼,但由于家里条件比较好,父母也表示孩子对“艰苦”没有什么切身体会。

  对于“长征心愿之旅”,妈妈说一家人从活动举办之初,就一直密切关注。妈妈说。父母早就想让小黄报名参加长征之旅出征团了,按原计划,父母想让他把第1、4、7条长征之旅线路都参加走完。

  妈妈说,第1条线是长征的开始,第7条可以看作此次“长征心愿之旅”胜利结尾的线路。除了让孩子感受长征之旅这“一头一尾”外,第4条线路经过的遵义、赤水等地点,是长征历史上重要部分。“希望孩子可以亲身感受一下。”妈妈说。

  由于时间不允许,目前黄彦舜只能报名参加第4团。妈妈说,这两天黄彦舜正在准备崭新的铅笔、书本等学习用品,准备亲手带给老区的同龄人。

  薛家燕女儿为老区孩子写诗

  本报讯为鼓励更多的香港小朋友去内地重走长征路,帮助老区的小朋友,昨日,薛家燕把她女儿石耀珠为青海西宁孤儿院小朋友写的一首诗发给本报记者,她希望这首曾经感动过她的作品,也能感动更多的小朋友。

  石耀珠是薛家燕的小女儿,7月初她和一帮朋友,一起去了青海西宁,探望西宁孤儿院的小朋友。薛家燕说,看过那些孤苦的小朋友,她的女儿深受感动,回到香港,本来薛家燕要给她买衣服,但女儿不要,她说自己买一件衣服,就可以让那些老区的小朋友吃几个月的饭。小女儿还特别写了一首诗,回忆那些西宁的小朋友。

  《在西宁天上的明月》(节选)

  ……

  在西宁的山上,

  我与你走遍每个角落,

  那是你从身旁走过,

  甚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就像明月一样,

  照亮了漆黑的天空呀!

  ……

  你悄悄地走进我的生命里,

  漫长生命中短暂的六天,

  开心而又悲伤的六天,

  你闪过,

  像月亮一样地,

  像月亮一样地挂在天空上

  ……

  石耀珠

  ■老区专访

  “引深圳资金铸茅台酒都”

  仁怀市副市长盛赞深圳城市环境好,适当时候拟来招商引资

  深圳是以天来计算变化的城市,总体素质高,是一个集中了全国精英的移民城市,是一个能够人尽其才的创业城市。其实我对深圳最直接的印象啊,是环境非常好,在那里一个星期都不用擦皮鞋。

  本报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昨天下午,百利玛“长征心愿之旅”第四团先遣采访组转行到毛主席诗词中的娄山关。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路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在该战役陈列室,记者发现了20名失散红军的故事。昨天上午,仁怀市副市长杨英如约在办公室接受了先遣采访组的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本报百利玛“长征心愿之旅”来到仁怀市,是想让更多的特区读者了解老区。

  杨英(以下简称“杨”):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可以这样说,从改革开放以来,老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995年,仁怀撤县设市,1998年开始启动城市建设,去年全市的生产总值达到59.9亿元,财政总收入12个亿。

  记:提到仁怀,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说起茅台酒,呵呵……

  杨:是啊,茅台酒拉动了仁怀市的经济,配套相关系列比如酒瓶、

商标等全都带动起来了。

  记:据我了解,仁怀的“双拥”工作一直不错。

  杨:是的。仁怀是贵州省的“双拥”模范城。在我们仁怀,红军的故事代代相传,每个人都能讲上几段,红军精神是仁怀宝贵的财富,对仁怀人潜移默化地影响是巨大。

  记:说起老区,就要谈到教育,教育才是让老区自立富强的根本。

  杨:没错,这几年仁怀变化最大的就是教育,这也得益于经济发展的支撑。在“九五”“十五”两个时期,仁怀在教育方面的总投入超过了两个亿。学校方面,现在已经基本消除了危房,很多农村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稳定在2%左右。而且仁怀的教师工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记:贫困学生的情况呢?

  杨:仁怀的城区发展很快,但比较偏远的农村还有很多是刚刚越过温饱线,贫困面在10%左右,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读书负担还是很重的。

  记:政府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来帮助贫困生?

  杨:对这部分学生学费全部免掉,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支付贫困生的书本费。市里的企业方面对教育也很关注,茅台酒厂每年都拿出50万元,在农村建一所学校。

  记:杨市长来过深圳吗?

  杨:是的,2001年我在深圳党校上了20天课。

  记:其实仁怀城区也很美,建筑时尚,还有国酒茅台……

  杨:对,仁怀有酒都之称。酒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也很希望能够吸引到深圳的资金,结合我们的酒优势,合力打造开发酒都,在这里领域的合作前景无限。

  记:呵呵,杨市长很有经济头脑,说着说着就说到招商引资了。

  杨:这是双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还有好多基础建设要上马,现在有这么好的发展机遇,仁怀市需要有识之士的投资建设,共同发展。而且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去深圳搞一次招商引资,到时候还希望你们能够帮忙牵线搭桥啊。

  ■红色故事

  周恩来感冒不吃药喝茅台

  汽车绕过一道道山坡,当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酒糟香味时,你就能够确定已经置身于举世闻名的美酒故乡——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这个出产美酒的地方,也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一个重要地点,红军四渡赤水时就曾在这里渡江,当年毛主席渡江的茅台渡口至今仍存。而红军也在这里使用茅台美酒,为受伤的红军清洗伤口。

  “四渡赤水中的第三渡,就是在这里渡过的,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次渡江。”站在赤水河边的茅台渡口纪念碑前,仁怀市宣传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这次渡江是一次佯渡,红军通过假动作迷惑了

国民党军队,从而完成了战略转移,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当年2万多名红军,在河面上搭起了临时浮桥,分成3路顺利渡江。在赤水河对岸,矗立着一座小亭子,毛主席当年就是从那里渡江,来到河这边。而在纪念碑背后,是由江泽民亲笔题写名字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成为茅台镇高高耸立的一个新地标。

  当年渡江时,一路红军的渡江地点位于今天茅台酒厂的酿造车间旁。茅台酒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年红军来到茅台镇,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大家纷纷向红军献出美酒,为受伤的红军擦洗伤口。由于茅台酒外用具有疗伤消毒的作用,受伤红军伤口很快痊愈。而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将领也都十分喜爱茅台酒,尤其是周恩来,感冒从来不吃药而是喝茅台酒代替。经过长途跋涉的红军官兵,喝过美酒之后缓解了疲劳。

  曾经汹涌澎湃的河水,现在已经一片安宁祥和。记者在赤水河边看到,河水缓缓而流,在郁郁葱葱的两山之间如同一条玉带。据介绍,现在正是河水清澈的时候,而从每年重阳节到第二年端午节,河水中由于夹杂大量当地红色朱砂土壤,整条河都会变成红褐色,这也是赤水河名字的由来。正是这样神奇的变化,也才产生了茅台这一美酒。茅台酒的发展,也得益于红军领导人的重视和保护,当年红军来到这里就出台过专门规定,对茅台酒等民族工业进行保护。解放后国家出台相应规定,在茅台酒厂区周围50公里范围内禁止建立化工厂等,使得周围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A40-41版

  统筹:本报记者张小玲高爽宋元晖

  采写:本报特派记者陈铭黄坤张小玲高爽刘勇徐维强本报记者宋元晖樊卿

  摄影:本报特派记者张耀波韩一鸣制图:吴山

  图:

  父亲去世、母亲残疾的熊永坤从仁怀市喜头镇联合村人民小学前跑过,少年不知愁滋味,穿着裂开的裤子,也不觉得特别的伤心。

  薛家燕的女儿与西宁孤儿院小朋友在一起。薛家燕供图

  百利玛“长征心愿之旅”行程图

  (南方都市报)

  相关专题:薪火长征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