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记者:上午学的东西下午就用上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00:14 新文化报

  本报讯(记者 孙淼 刘炜 实习记者 米川 王璇 实习生 王迪) 虽然有50多岁的年龄差,但本报年龄最大的老记者——王沐老师却成了孩子们的新偶像!昨天一下课,他就被小记者们围住索要签名,曲芳莹更毫不吝惜地将“very(很) 爱听”的评价给了这位熬夜备课、看卷子的王爷爷。

  

  老记者的敬业

  60多岁的老人连夜备课

  

  王沐老师在本报是资深的老前辈,他所从事的审读工作是夜班,讲课的前一晚,这位60多岁的老人近2时才下班回家,为了针对集训营孩子们在选拔考试中出现的问题,给他们透彻地讲解,王沐老师连夜研究了孩子们的试卷,一直熬到天亮。

  

  小记者的用功

  新闻一定要轰轰烈烈吗?

  

  “老师今天我们学什么?能出去采访吗?”经过头一天的培训,小记者们对新闻采访兴趣更浓了。“大家好,我叫王沐。今天我为小记者们讲讲怎样发现和写作新闻。”头一个为小记者们进行新闻专业知识培训的是本报审读老师王沐。“老师,新闻一定要轰轰烈烈吗?”刘天琪小朋友迫不及待地发问。“那些默默无闻的带闪光点的小事也是好新闻啊!”王沐老师和蔼地答道。

  

  活学活用 写稿用上小标题

  

  上午王沐老师刚拿见报的小记者集训营的稿件讲解新闻理论,下午写作训练的时候,郭潇和徐梓荃这俩小机灵就用上了一招,第一次尝试写的新闻就用上了新闻小标题,只见他俩写的新闻每写一段,就归纳出自己认为很满意的亮点,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最先完成稿件最后走的

  

  下午近两个小时写稿结束后,小记者纷纷把自己采写的新闻,交给了本报记者进行批改。东北师大附中的张宇鹏最先完成稿件,但他一直没走,而是静静地听着本报记者给其他小记者讲解怎么写新闻,从第一个听到最后一个。“要做一名好的记者,就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地听,好好地学。”张宇鹏说。小记者培训日记和62岁的老师当同事 2006年7月28日 星期五 阴 (张宇豪 15岁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讲课时,王老师说:“你们这50名小记者平均年龄是12岁,而我今年62岁,我们之间相差50岁,我可能要比你们的爷爷奶奶还大,但现在你们走进了报社,就不一样了,现在我们是同事。”和62岁的老师互称同事,看得出,有些小朋友有些激动。王沐老师告诉我们一定要写真实的、时间最近的,要写很少有人知道的,从未发生,或很少发生的一些比较意外的事,同时要有积极作用和影响。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

  小记者写新闻

  从没切着过手的改刀

  

   (史策 13岁 八十七中学 采访本报食堂改刀师傅练笔)

  本报讯(小记者 史策) “留得青菜在,不怕没改刀”,今天中午,本报记者来到食堂,采访“一代神刀”。

  “一代神刀”名叫张亮,别看他才20岁,但是身手不凡。他说改了这么多年刀,从没切着过手。之所以这么厉害,跟他的努力分不开,他每天都要从早8点工作到晚7点,但他还是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

  当问他苦不苦时,他回答得很坚决:“还行,因为我热爱,所以不觉得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