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易中天《品三国》引出话题 让历史这只硬邦邦的冻鸡飞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09:39 南方日报

  独家专访

  本报记者郭珊

  人物简介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曾出版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

  《品三国》有多火?该书起印55万册,到目前为止,接到的订单已达到45万册,作者易中天首开书稿无底价竞标的先河,获得了超过140万元的稿费;7月22日,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签售会吸引了3000“易粉”到场,凌晨5点便有人开始排队等候,以至于严重阻塞交通,被有关部门叫停,很多迟到的读者不惜从黄牛党手上以4倍的价格买走了签名本。

  易中天有多累?7月22日《品三国》在京首发之后,此后所有双休日,易中天将马不停蹄地赶到成都、昆明、深圳、广州、上海、东北及江浙一带,和各地“易粉”切磋,其间还得经常搭“飞的”回厦门大学讲课。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即便在家也得不停地接电话。

  易中天处于“混乱战斗状态”的生活始于去年4月。他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人物风云”以来,凭借妙语连珠、奔放无忌、略带“无厘头”的另类说史风格引起强烈反响。今年易中天“大话”《三国》,又为他招来“麻辣史学”、“生猛史学”、“历史学中的流寇主义”等五颜六色的标签。十年前,易中天开始琢磨如何让学术与社会、与大众、与传媒结合,十年后他得出一个“萝卜史学”的概念:草根性,有益健康,生熟皆宜。当易中天频繁在“成都秋季房交会”等各种场合出没时,有人在网上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嫁女当嫁易中天,也有人冷冷地管他叫“学术明星”、“余秋雨第二”。

  《品三国》(上)囊括了他迄今在《百家讲坛》中讲三国的24集内容,大约1/3的内容尚未在电视台播出。易中天说历史,喜欢“趣说”,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最高境界是“妙说”,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观众以启迪,但拒绝不把历史当回事的“戏说”。语言上的无厘头只是给正史里加了一把胡椒面,让它闻起来更香,而归根结底是“要让历史这只硬邦邦的冻鸡飞起来”。

  7月30日,易中天将莅临广州购书中心举行签售会,在此之前,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中文系教授说历史是“大务正业”

  妙语:如果有什么“合”,那也是“偶合”。受欢迎就受欢迎,挨骂就挨骂,我都无所谓,因为这不会危及我的饭碗。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最初的研究方向是关于《文心雕龙》,在武大和厦大的时候,您是否曾经开设过有关《三国》的课程“试水”?

  易中天(以下简称“易”):我在武大和厦大都没有说过《三国》,上央视《百家讲坛》是第一次说。我从不揣测听众的心理,我讲课和平时说话风格就一贯如此,有人听就听,没人听就算了。录《百家讲坛》也是这样,这期录砸了,央视说不上了,撤下就撤下。以前许多媒体问我是怎么“迎合”大众的,我说没有“迎合”。如果有什么“合”,那也是“偶合”。受欢迎就受欢迎,挨骂就挨骂,我都无所谓的,因为这不会危及我的饭碗啊。

  记:您的“专业”是美学,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您以一个中文系教授身份说历史有点“不务正业”啊。

  易:我怎么不务正业了?我这是“大务正业”!“专业”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什么叫“专业”?这个词本身意味着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中国人文学术的传统是文史哲不分家,文史哲这几门学问是一个专业、一个学科。我现在在厦大的课程一点没有耽误,还是美学的课程。

  记:您的语言活泼风趣,有口皆碑,比如说“诺,相当于今天的OK”,“韩信当时是个待业青年”,您会允许您的学生用“易氏”风格写论文吗?

  易:论文当然不可以,论文有论文的学术制度,但《百家讲坛》不同,我说过“讲坛”和“论坛”是两个概念。讲坛不是学术问题的讨论,不是发表个人学术观点的,它是面向普通读者的。

  《三国演义》就是历史酿的酒

  妙语:历史就是让人说的东西。说的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至于酿成什么,一看目的,二看手艺,三看运气。

  记:“历史也是可以酿酒的”,这句话可以代表你的历史观吗?

  易:这样一句话怎么可能就代表了历史观呢?但这话没错,历史确实可以酿酒。《三国演义》就是历史酿的酒。不过也有酿成醋的。而且,酿成醋的还不少,能把人的牙都酸掉。酒也有好几种。有甜酒,有苦酒,还有药酒,也有只做药不酿酒的。总之,历史就是让人说的东西。说的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至于酿成什么,一看目的,二看手艺,三看运气。

  记:我们注意到您的说史风格在民间赢得了众多拥趸,但您的同行似乎以缄默居多,甚至向您发难提出质疑。

  易:同行?谁是我的同行?我没有同行。应该说是学术界对于我基本上是持一种缄默的态度。当然,缄默是他的权利,正如批评也是他的权利。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从来就没有什么所有人都一致的意见。如果所有的意见都要听,那你就“五马分尸”了。我不反对批评,甚至渴望批评、有分量的批评。因为批评可以使我进步,尤其是那些与人为善、实事求是、心平气和的批评。但是,我没有义务,也没有可能回应所有的批评。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有的批评都必须回应,那就太难为人了。而且,我希望批判者能够公开亮相,使用真名实姓或者常用笔名,这样比较公平,也显得光明磊落。总之,你不能明枪暗箭一起来,打一枪换一个名字,那就变成骚扰了。至于理论探讨,比如历史该不该这样去品读,或者有人说,这算什么史学,这类争论不是当务之急,可以搁在那儿,有时间再说。

  记: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最近发表了一篇《如此易中天,可以休矣》,直言批评您“混嚼三国”,比如您说“按照《三国志》的说法,刘备和关羽、张飞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的……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这三个人‘寝则同床’时,他们的太太在哪里?”葛红兵认为,这种说法对“寝”这个字的入迷,实际上暗含了“某种意味和趣向”,您当时说那句话是一句调侃还是另有所指?

  易:哈哈,我当时的确是一句调侃,我调侃的对象是陈寿,我说“他们的太太在哪里?”意思就是指陈寿的描写太夸张了,三个人的关系即使亲如兄弟也不可能亲密到如此程度。至于这句话让人联想到什么,我觉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看出什么来就说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剩下的我就不多说了。

  曹操是个“有耻小人”

  妙语:诸葛亮是人不是神,曹操是人不是鬼。周瑜不是小心眼,刘备不是窝囊废。

  记:在《品三国》之前,也有一本很成功的超级畅销书《水煮三国》,销量据说已经过百万册,您有没有读过呢?

  易:我没有读过,也不准备读。我读书从来不看对方来头有多大。我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就可以了。

  记:很多听众和读者都反映,说您说曹操特别精彩,您说他是一个可爱的“奸雄”,“有情有义”,从个人情感上说,曹操是您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吗?

  易:我常说一句话,诸葛亮是人不是神,曹操是人不是鬼。周瑜不是小心眼,刘备不是窝囊废。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但曹操是《三国》里面最值得分析的人物,因为他的复杂。好比一个医生,就喜欢疑难杂症,一个侦探就喜欢挑战各种棘手的案子。曹操他太难得了,是一个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个案,他非常复杂、多面,好像一个人长了很多张面孔,但每一张都是曹操。曹操少年顽劣,青年英雄,老年枭雄,前期后期充满矛盾,所以曹操自古以来“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这个可以极大地刺激我的研究兴趣,也符合我做《百家讲坛》的初衷,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记:还有人评价说您是站在“曹操立场”上品三国,在点评中多有对他的行为进行“翻案”辩护,尤其是曹操杀吕伯奢全家一案,您认同吗?

  易:我不否认在讲此案时确有为曹操辩护的意思。但我并非做“无罪辩护”,而是认为《三国演义》夸大其词,后世评价量刑不当。这难道违背现代精神吗?曹操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当时曹操“凄怆”地说了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在节目里说得很清楚,“凄怆”这个词很重要,是曹操“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的证据。这怎么是无耻小人呢?这是“有耻小人”!对于历史人物确实要有“历史之同情”,要看到他当时的处境和原因。

  你们怎么忘了孙权呢?

  妙语:孙权虽然后期也是一个大暴君,不过前期的他还是很能礼贤下士、重用年轻人的。

  记:您的读者中,十来岁、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非常多,您与“80后”这些年轻人沟通交流过程中感觉到他们能充分领会你的意图吗?

  易:首先纠正一下,我的读者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只不过十来岁、二十多岁的这个群体喜欢在网上表达他们的感受。我觉得跟这些年轻人沟通起来很容易,他们也能明白我。我记得我之前在成都做活动的时候,台下有很多十一二岁的小朋友问了很多非常专业甚至刁钻的问题,比如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既然知道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出于对家国、对广大人民利益的考虑,诸葛亮为什么不取而代之称帝呢?由于时间关系,我回答得很匆忙,我会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提到这些问题。所以我说千万不要小看现在的小孩子,历史这个东西,原本就不是少数人的专利,特别是那些有教授头衔的人,不要太自以为是。

  记:您的部分演讲很有点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的味道,比如“刘备是诸葛亮再三考虑精心挑选的老板,他决不会轻易跳槽”之类的话语,以至于很多大学毕业生看了您的书后感叹说,我们要么就是投靠一个像曹操那么厉害的老板,被他整死,要么就是投靠刘备这样窝囊一点的老板,被他累死。对此您有什么点拨的高招么?

  易:你们怎么忘了孙权呢?你们可以去投靠前期的孙权嘛,孙权虽然后期也是一个大暴君,不过前期的他还是很能礼贤下士、重用年轻人的。

  记:那就得和周瑜这样的人天天搞“办公室政治”了。您要是生在三国,会投奔到哪个国呢?

  易:我不是一个具有经天纬地才能的人,我想在那样的时代,我会选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好比陈寿这样的角色。我会默默观察这个时代、留心记录历史人事的变迁,我可以与三方阵营中的某些谋士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比如诸葛亮、郭嘉、鲁肃,但是我不会掺和到政治斗争里面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