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让领跑全国的“深圳速度”发生质的变化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15:35 新华网 |
新华网深圳7月29日电(记者 李南玲)2005年,深圳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了2.52亿元国民生产总值(GDP),名列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单位GDP能耗为0.59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为889.1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60吨标准煤/万元,远远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这一“高”三“低”,表明领跑全国的“深圳速度”不再仅仅是“快”的代名词, 既“好”又“省”的新内涵让它变得更加完美。在中国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深圳速度”创造了一组让世界瞩目的数字:2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增长2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3.7%。 然而,持续的高速发展,不仅社会利益多元化造成的社会矛盾在加剧,生产资料的匮乏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深圳已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方面的“难以为继”。 为此,深圳果断地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从2005年推迟至2010年,并明确提出,今后将不再以GDP论英雄,而要更多重视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围绕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战略目标,着力推进实现“四个下降”和“三个提高”,即单位产出占用土地显著下降,资源消耗的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显著下降,初级劳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下降,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显著下降。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敏锐地意识到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脆弱性,不失时机地提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当时,这一决策导致了主导深圳经济的“三来一补”工业向周边地区迁移,各级政府承受了工缴费大幅下降的直接损失。 虽然牺牲了短期利益,但深圳形成了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产业支柱。这种轻型产业结构不仅符合深圳发展实际,其工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重仅为58%左右,远低于全国70%的比例。 2005年5月,深圳在电力供应缓解5年后再次出现紧缺。为此,深圳加强法规建设,加大政策调控,引导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健康发展,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近年来,深圳围绕节约能源制定和出台了一批法规和政策,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具有时效和地方特色的法规体系,起到了明显的政策导向作用,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如出台《深圳市重点单位限期节能降耗规定》,要求全市139家重点用能单位将单位能耗降低15%以上。为此,政府不仅为这些单位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还明确规定,对到期不完成节能降耗改造的将在调峰错峰时限制用电,反之则给予表彰和奖励。 深圳还出台了七项保供电和节电措施,引导全社会开展节能节电工作,并适时调整峰谷电价,使普通工业用电的峰谷电价比接近4:1,促进了全社会合理、节约用电。(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