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爱文房四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9日21:58 大洋网-广州日报

  

我爱文房四宝
宋·石如砚正面
我爱文房四宝
绿端砚·秋色满堂
我爱文房四宝
直径20.5厘米,高25厘米的黄花梨木笔筒里,可以放一个普通的笔筒。见下图。
我爱文房四宝
伍立桥在赏玩心爱的端砚
我爱文房四宝
清·兰亭砚背面
我爱文房四宝
古典笔架
我爱文房四宝
清·古琴砚
我爱文房四宝
清·渔舟唱晚
我爱文房四宝
黄花梨木笔筒伍立桥/文

  倪黎祥/摄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高度物质化的今天,由于电话的普及、传真的出现、交通的发达,执笔写字的机会少了,随着电脑的普及,文房四宝就逐渐为世人淡忘。

  我对文房四宝情有独钟,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喜欢玩赏那些古色古香的物品,总是爱不释手。

  笔墨纸砚是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但在这四样文具中,能够从古代流传到今天的笔、墨和纸的数量较少,只有砚台,由于相对易于保存,不仅流传时间久远,而且保存完好,古砚常常负载很多的历史信息。我收藏不少古典笔架、古砚台、古墨,最多的是红木笔筒,有几十个之多,有黄花梨木、紫檀木、黄杨木的,还有瓷的、玉的、银的、铜的、石的,各式各样。

  有一只粉黄田螺形水丞(磨墨时盛水的小盂)是祖传之物。记得那还是儿时,我跟父母回新会乡下,那时交通不发达,从广州坐船,再步行一两小时才到祖屋,小时候没有鞋穿,光脚走在乡间的砂石路上,其滋味可想而知,脚底破了还得走路,但是,在祖屋看到这个“田螺”,就什么疼痛都忘记了,如获至宝。此物与我有缘,这几十年来,虽然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也曾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除了1968年起我参军那5年,由姐姐替我保管,它就一直在我身边。这样一只易破易碎的陶瓷制品,到今天仍能完整地摆在我的博古架上,也算是个奇迹。去年回乡祭祖时,与八十高龄的叔父谈起此物,想不到老人家也还记得,此物我会继续传下去。

  我收藏了一座古典笔架,远看像牌坊,近看像座古碑,又似一件小型家具。有上、中、下三部分,顶上有“飞龙在天”,两边飞檐起角,角上还挂上一对木灯笼。上部有11根铜柱,是用来挂笔的。中部四条柱夹一幅画,到现在我都不曾读懂画中内容,似满天神佛,因为上下有彩云翻飞,又似是一幅抽象派的画,儿子却说像张开大嘴的龙头。画像用铜条镶边,底部是红木座,有个小抽屉,抽屉边上还有只古老的铜拉手。整座笔架厚重、沉郁,究竟是古时的私塾,还是庙宇,或是大户人家的用物就不得而知了。我曾经参观过许多博物馆和展览会,都未发现有同类的物品。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弄清楚这个笔架的来龙去脉的。

  在文房四宝中,砚台有“不取宝,而取砚”的美谈,据报道,广东遂溪县河头镇双村传递“东坡赠宝”激励子孙后代,村民把古宝砚视为祖传珍宝,约定由每年高考高分者作为古砚的传递人。可见砚台已经不仅是一件实用物,其历史意义和观赏价值早已超出实用价值。

  我收藏的砚台有几十方,最大的一件叫“石如砚”,这个名号是我起的。2005年10月份我拿到芳村博览会参展,行家说这古砚可以追溯到宋代。此砚设计巧妙,因材施艺,随形雕琢,像一蔬菜上结了两个硕果。砚台的底部有“闲看山中月,思耕心上田”的铭文,落款为石如。不知是否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用砚,目前未能考证。

  古砚收藏,保管不易,故我收藏不多。最喜爱的是“兰亭”和“古琴”,造型好,真正是古色古香。

  兰亭砚呈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厚3.3厘米。为了解《兰亭序》的历史故事,我专门到书店买回相关的书,也曾让儿子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所以,当我把玩欣赏这古物时,看到它正面的亭台楼阁,金碧辉煌,上有参天古树,下有亭台溪水,水池中还有双鹅戏水,就会想到王羲之作《兰亭序》和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前面还镌刻着《兰亭序》全文四百多个字。作为一个砚台收藏者,如果对每一块砚台都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知识与很高的享受。

  “古琴”砚就如一具古琴,连琴弦都一根不少,造型典雅。上刻“何处觅知音”,也是取自“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更难得的是,收藏多年,仍然香气如兰。

  至于收藏最多的笔筒,我最痴迷于紫檀木笔筒。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种之一。檀木笔筒色泽黝黑如漆,木质光润明亮,拿在手上可以闻到阵阵紫檀香味。而那三个硕大的黄花梨木笔筒,全身光滑,质地细润,其纹理如同远山峻岭一般,十分耐看。我有三个这样的宝贝,也算难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