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莫让荣誉成为辛酸的代名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0:25 红网

  “长春市国税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长春市国税系统十杰”、“长春市慈善市民”、“孝亲敬老之星”……刘国江的爱心付出,为他带来了诸多荣誉,但他在乎的并不是荣誉,而是自己的人生信条:付出并快乐着。(据《中国青年报》7月28日报道)

  一个人能得到如此多的荣誉,显然他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样的付出,在名誉上也许是快乐的,可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他真的快乐吗?笔者在敬佩之余,感到更多的

是辛酸。

  “2001年,媒体呼吁向白血病患者捐款,刘国江送去800元钱;2002年,得知见义勇为英雄住院,他前去看望,并留下了身上所有的500多元钱;2003年2月,刚领到1000元工资,他就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长春市34中学几位家境困难的学生;2005年印度洋海啸,他又捐了1000元……”如此大方捐款的刘国江,没想到“月收入1687元,他的妻子赵淑杰则不到600元”,这些钱还包括每月900多元的房屋贷款和给儿子、母亲的300多元生活费,算起来,刘国江和他妻子每月真正可支配的费用就是1000元左右。

  “10年间,到底照顾了多少位老人,刘国江自己也记不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数字肯定在3位数以上。”就算只有100位老人,按每人每年花费刘国江100元计算,10年就是10万元,扣除一些重复计算的因素,5万元应该会有吧,则刘国江每年在这方面的支出是5000元,这还不止,“每位老人有什么愿望和要求,刘国江也会想办法去一一满足”,这意味着又是一笔笔开销。笔者不知道这些开销是不是月可支配收入仅千元左右的刘国江所能负担得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此下去刘国江的家庭必定会透支,一旦有个什么意外需要大笔开销,比如说老人生病、小孩上学等等,刘国江的家庭肯定会不堪重负,让人辛酸。

  奉献的背后倘若是辛酸的生活,这种奉献就难以得到推广和继承,奉献所得的荣誉就很难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记得八十年代初以前,如果哪家工厂能出一个全国劳模,那将是何等荣耀之事,全厂甚至当地全市县之人都会为其感到骄傲,事隔二十年,当我们看到,为企业落得一身伤病的退休的劳模们却因能得到一次免费的检查而激动得“集体失眠”时(文汇报7月4日),当荣誉成为了辛酸的代名词时,就不难想象如今的人们为什么崇拜高官羡慕大款,而对劳模的崇拜就会渐渐冷淡。

  在物质特别匮乏的年代,我们特别需要精神上的支柱,如今物质相对丰富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仅有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仅有精神而缺乏必要的物质做基础的荣誉,常常就是辛酸的代名词。能做到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刘国江的精神的确让人敬佩,这种行为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正因为稀少,我们就应该感到珍贵,就应该好好爱惜和保护这种行为,为此,我们给予刘国江们的就不能仅仅是荣誉,而要有更多实际性帮助,让奉献者也能得到更多的爱心帮助,以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他们所热爱的崇高的事业中去,千万别让刘国江们也出现“集体失眠”的辛酸事了!

稿源:红网 作者:冬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