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近生活惠及广大市民 第三届社科普及周活动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3:27 青岛新闻网

  走近百姓生活惠及广大市民 第三届社科普及周活动综述

  红红火火的青岛市第三届社会科学普及周近日落下了帷幕。普及周期间,参与单位之多、活动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覆盖面之广都是空前的。

  在两周时间里,我市先后举办了主题报告会、专家笔谈、电视对话、网上交流,组

织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识竞赛和大学生征文比赛,社科专家还到基层开展演讲,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突出了“树立正确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主题,使社会科学真正走近了百姓生活,惠及了广大市民。

  形式更新,吸引更多市民

  与以往两届不同,本届社科普及周紧紧围绕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主题,首次开展了社科知识竞赛和大学生征文比赛。

  在举办社科知识竞赛过程中,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联组织有关专家对知识竞赛试题进行了精心设计,内容集中反映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方方面面,还别出心裁地把青岛增强公民道德意识、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方面的内容编入试题,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知识竞赛试题登出后,读者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情况,不少人专门登门交流想法,索取学习资料。市直各单位和各区市、各高校积极组织人员参赛,以此作为学习知识、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大好机会。截至6月20日,组委会收到有效答卷5万余份。

  校园里也掀起了社科普及热。本届社科普及周期间首次组织了我市在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比赛,使莘莘学子通过撰写征文对荣辱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现实依据及“八荣八耻”的内涵,对今后如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外,各高校还充分利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积极投入到全市性的社科普及活动中,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社会科学热。

  把社科知识送到百姓身边

  普及周期间,我市数百名专家学者围绕“树立正确荣辱观”这一主题,下基层、进企业、到社区、去学校,深入到广大市民中为他们答疑解惑。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数万名市民直接参与,进一步拉近了社会科学与现实的距离,拉近了学术研究与市民的距离,引发了百姓对社会科学的极大兴趣。

  在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当代广场、大润发广场、五四广场、广源发宾馆、康有为故居纪念馆等地点,先后举行了各种类型的免费科普讲座、论坛与研讨会、展览、社会科学咨询等活动,丰富了科普周的内涵。另外,社科普及周组委会还与青岛出版社和青岛书城联合,在书城及各新华书店等开展了优秀社会科学图书联展活动。

  今年的社科普及周与百姓生活贴得更近,专家学者和市民百姓在社科普及周这一平台上实现了真正的零距离接触。从市区繁华的街道到普通农户的院落,从高校最前沿的学术研讨到小学生的日常文明礼仪,城乡一体,区市联动,社会科学走进了百姓生活。

  社科周期间举办的各类讲座受到全民追捧。很多讲座现场听众爆满,有的甚至连门口、走廊都挤满了听众。专家渊博的知识、充实的内容、生动的语言,常常引起听众发自内心的笑声。每次讲座结束后,听众都踊跃提问。有的听众一连几天分别前往几个会场听讲座,也有的专程赶到市内听报告,如饥似渴、乐此不疲。

  让社会科学惠及大众

  今年普及周期间,组委会还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手段,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活动中来,让社会科学惠及大众。

  在总结去年首次“网上交流”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联对今年的活动做了精心准备。6月28日,社科专家再次来到青岛新闻网与广大网民进行了“牢固树立荣辱观”的对话。网民们分别就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青少年品德培养、网络文明建设、循环经济和诚信危机等话题,与专家们展开了广泛交流。专家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其中的几十个问题进行了坦诚的回答,既解答了理论上的困惑,也宣传解释了有关政策。对话吸引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访问量达6400余人次。

  另外,本次社科普及周期间专门制作了一期名为《守望道德》的电视对话节目,邀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热点问题,得到广大市民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社科普及周期间,参加报告会、讲座、研讨会、科普咨询和展览活动的直接受众有50余万人次,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接受社科知识宣传教育的间接受众有130余万人次,社科普及周已成为市民的一道文化大餐,成为我市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本报记者本报通讯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