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如何让宏志精神迁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5:15 钱江晚报

  陈立群,这位浙江“宏志班”的创始人,从宏志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他们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和研究。

  什么是宏志精神?经手了长河高级中学宏志班6届384多名学生,陈立群概括出这样几个词:诚实朴素、笃学励志、吃苦耐劳。

  宏志班384名学生,其中15人是孤儿、64人来自单亲家庭、83人家中有残疾人。但仅第一届51位学生中,43个上了重点大学。

  “我想用三个词概括他们的成功:理解、主动、勤奋。”

  “什么是理解?那是对父母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的理解。他们的父母很能干吗?不见得,至少他们连自己孩子都无法抚养。这些孩子完全有足够的理由去放纵自己、放弃学业。可他们没有抱怨,而是理解父母的辛苦,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生发出自信、自尊、自强。”

  “什么是主动?现在的很多孩子,要么为父母读书,要么为老师读书,惟独忘了自己。而宏志生没有退路,他们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而读书。当一个人认为读书是惟一出路时,就像溺水的人捞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人的潜能被完全激发出来了。”

  “什么是勤奋?这不需要回答,只要说一个细节就可以。放寒假时,当别的学生欢天喜地回家了,宏志生却向学校要求留校。他们说回家没有那么好的环境,怕学习分心,能不能允许他们留到过年前一天回家?我说这钱塘江南岸就是古越之地,他们已经近似于卧薪尝胆了。”

  作为校长,陈立群最了解家长对宏志精神的需求。“来听报告的家长,大多都希望能从宏志身上找到让自己孩子学习突飞猛进的良方。”可宏志精神的移植却并非想像的那样容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陈立群承认,“长河”普通学生的确受到了宏志生的一些感染。“但这种感染引起的变化还远没有达到质的飞跃。”

  事实上,从第一届宏志生进校开始,陈立群就开始想像着如何使两类学生的优点达到完美的结合。比如他们尝试着将普通学生插入宏志班编班,一半是宏志生、一半是普通学生。这种插入甚至细微到一张课桌两个人,一个是宏志生、一个是普通学生。

  然而成效依然不明显。“宏志生的高度自制力和普通学生的散漫还是如此鲜明地将他们区分成两大阵营。”

  “我发现他们之间最根本的差异是,宏志生是为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而战,可普通学生却缺乏这样的动力源泉。要营造同样的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难道要家长一味装穷?”这成了移植宏志精神的最大难处。

  陈立群至今仍苦苦追寻答案。“目前我只能说一点,要让孩子树立志向。不要让他们过分依赖父母,父母也有责任让他们明白,父母的荣誉、财富不等于是他们的,他们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