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只“发”不“行”也是“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6:00 光明网
金海燕

  7月14日,安徽省教育厅明确要求,严禁各学校利用学生假期和双休日举办各类文化课辅导班,已经举办的要立即停止并清退费用。然而,在禁令发布一周后,记者通过暗访发现,在全省各地的中小学里,利用暑假补课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7月24日《中安在线》)

  教育厅“严禁学校利用学生假期补课”,及时发出“禁补令”,当然是为了让学生

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更是为了纠正学校教育中的不正之风,其初衷自然值得称道。然而,在发“令”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违令”将如何处理,在发“令”以后,更没有“令”出而“行”随,致使暑假补课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据业内人士透露,教师假期补课收不菲,有的可高达上万元,我想,作为发“令”者的省教育厅,不会不知道如此公开的“秘密”,在如此丰厚的利益面前,想依靠一纸没有约束力的“禁补令”,就让学校和教师远离暑假补课,自然只是一厢情愿。

  其实,像这样只“发”而不“行”的“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譬如很多地方的“限养宠物令”,尽管有着一条条规定:居民养狗必须到防疫部门注射疫苗,再到公安部门登记发放“准养证”,然而,在没有限养时,全市只有5万多条狗,“限养”了3年,登记合法的只有不足千条,无证黑狗却猛增到了10万多条;某地发布“禁酒令”,规定中午一律不得饮酒,虽然在饭店招待上级来人,酒照喝,拳照猜,几年来没见处理一人,于是这“令”也就成为笑谈;商店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禁售令”已经执行了很长时间,但在我生活的城市里,至今没见哪家商店贴出过对未成年人禁售烟酒的告示,更没有听说有哪个未成年人买酒被拒绝……诸如此类只“发”不“行”的“令”,其实不是“令”,只是毫无用处的空话。

  如果发这些“令”的人没有估计到令的无法执行,当然只是经验不足或缺乏调查研究,应当从“发令不行”中吸取教训;如果原本就知道此“令”行不通,甚至发令时就不想让它“行”(这种情况未必没有),你说假期补课学生负担太重,我不是发了“禁补令”吗!你说城市里到处是狗,既不卫生又让人害怕,我不是发了“限养令”吗!你说中午喝酒影响下午正常上班,我不是发了“禁酒令”吗!如此这般,其实只是忽悠咱们老百姓。然而,如今的百姓也不是好忽悠的,最终恐怕只能落个“两败俱伤”:政府忽悠百姓,百姓不信政府。到那时,“令”就根本不是“令”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