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洋北漂”拼成“鬼子明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8:15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新闻提示

  他是日本人,却不远万里跑到北京当起了“洋北漂”;他号称“鬼子专业户”,在十多部中国电视剧中扮演的“日本鬼子”,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是《走向共和》中的明治天皇、《烈火金钢》中的毛利太君、《小兵张嘎》里的斋藤、《铁道游击队》中的冈村……他叫矢野浩二。

  是什么力量驱使他顶着诸多压力来到中国,出演令人憎恶的“鬼子”,并一步步走向成功?

  单枪匹马闯北京

  1974年1月21日,矢野浩二出生在日本大阪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母都是公司职员。因在四个孩子中年龄最小,又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小时候父母对他特别宠爱,希望他考上大学,毕业后谋份好差事。但为减轻家庭负担,浩二高中毕业后就辍学到一家酒吧做了服务生。

  浩二自幼喜欢表演,立志成为明星。一天,他郁闷地向一位酒吧常客说起自己的抱负,对方说:“窝在这个小地方干吗,想演戏就到东京去,那里机会多得是!”浩二受到启发,第二天便辞掉工作。不久,他来到东京,进入“太阳”影像公司,给一位明星当助理。

  助理的工作实质上就是打杂。浩二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扫地、倒垃圾、倒咖啡、点烟、每天开车接送那位明星,穿梭在各个电视台和片场之间。初到东京,因对交通不熟悉,浩二经常迷路,明星动辄破口大骂,他只能流着泪默默承受……

  吃了几年苦头,浩二用积攒下来的钱上了艺校表演系。浩二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勤学苦练,毕业后顺利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演艺道路。但浩二最初出演的都是一些小角色,有时只有一句台词,有时只是一个背影。他感觉非常苦闷。

  2000年,浩二的命运出现了转机。一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朋友介绍他去中国,在一部名为《永恒的恋人》的青春偶像剧中扮演一个日本留学生。浩二大喜过望,欣然前往。

  但来到中国后,浩二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因为不懂中文,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看过几部《西游记》之类的影片,他和剧组人员的沟通十分困难,表演很不顺利,北京的干燥气候也让他很不适应。剧组人员对浩二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大家不厌其烦地为他讲剧本,安排他到条件好的饭店食宿……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终于克服重重困难,顺利投入到角色的表演中。

  3个月的工作结束后,浩二和中国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回到日本后,他非常怀念那段温暖的日子。2001年5月,在国内发展无门的浩二索性再次单枪匹马来到北京,没想到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演艺与人生之路。

  成为“鬼子专业户”

  到北京后,浩二首先上语言大学“恶补”了几个月中文,然后在朝阳公司附近租了套一室一厅的小房子,等待拍片机会的降临。

  最初的半年里,浩二过得孤独而苦闷。因随身只带了60多万日元(约合5万元人民币),他不得不处处精打细算,房租一个月1500元,每月开销压缩在1500元以内;不适应北京的气候,饮食也吃不惯;没有朋友,也不认识任何导演,几乎全靠别人推荐,为维持生计,多小的角色他都接;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靠给准备留日的学生教日语,勉强度日……

  就这样在北京“漂”了半年多,浩二却连一个正“角儿”都没捞到。正当他绝望之际,机遇悄然而至。2001年底,摄影师池小宁打来电话,说央视《走向共和》剧组要选日本演员。浩二兴奋得跳起来,连胡子也没顾得上刮,就飞奔剧组而去。见到浩二,导演眼睛一亮,觉得他特别符合明治天皇的形象,马上让他试妆。试完,导演一锤定音,由他饰演这个重要角色。浩二一下子实现了零的突破!

  拍完《走同共和》后,浩二又失业了。因为电视剧尚未在全国公映,大家对浩二并不熟悉,加之不是正式演员,没有片约,他只能自己找活。2002年8月,听说《记忆的证明》剧组需要日本演员,他就找到导演杨阳毛遂自荐。试演后,杨导非常满意,当场拍板,把剧中另一个重要角色———冈田交给了他。

  浩二欣喜若狂。可拿到剧本后,他才发现“冈田”是一个坏透了的日本“鬼子”。他矛盾极了,打电话回日本向父亲请示。父亲说:“你自己拿主意吧,我们支持你的选择。”浩二信心大增,决定接拍这部“鬼子戏”。

  在剧组,还有几个日籍演员。开机后,根据剧情,首先由饰演“小百合”的女演员小山田朗读一封揭发日本人在中国活埋战俘的信件。一开始,小山田读得很顺畅,但渐渐地,她满脸通红,再也读不下去,哭着问导演:“真有这样的事吗?”导演给他们讲解了那段充满血泪的历史,浩二和小山田等日本演员都哭了。接触了真实的历史,他们感到震惊。

  其实,与大多数日本年轻人一样,浩二对那段历史一无所知。每当听说或从剧本中看到日军的兽行时,他总到感到不可思议。这与他从小所受到的教育相悖。痛定思痛之后,他开始认真“补习”那段历史,并将理解融入到对角色的诠释中。他扮演的“日本鬼子”性格丰满,一改以往影视剧中一撇仁丹胡、一把指挥刀,外加几句“八格牙鲁”的简单粗暴形象,变得聪明、狡猾、复杂,更加充满“人”性,令人耳目一新。

  在表演中,浩二敬业而投入。有一次拍一个“怒不可遏”的镜头,他“啪”地一拍桌子,手竟落在笔筒上,手指被笔扎破,鲜血一滴一滴落在桌子、地板上,他却浑然不觉。还有一次,为拍一组镜头,浩二反复表演了十多次,旁观的人都累得看不下去了,当导演终于喊出“OK”时,他自己却仍不满意,主动要求再来一次。浩二出色的演技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片子拍完后,他签约北京“金色池塘”影视公司,成为一名正式演员。

  随着两部片子的相继热播,浩二扮演的“鬼子”形象深入人心。此后,一部部燃烧着中国人民抗日烽火的剧本摆在了浩二面前。《小兵张嘎》、《烈火金钢》、《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浩二一下子成了“鬼子专业户”,成了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鬼子明星“,他的生活日渐好转起来。

  但正当他踌躇满志之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因日本有专门播放中国影视作品的频道,2004年,《记忆的证明》在日本播出后,媒体纷纷指责浩二“卖国”,把他列为不受欢迎的对象;一些右翼分子还在他的网站上捣乱,甚至扬言要“给他好看”。浩二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不安地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却说:“孩子,你只是一个演员,塑造角色是你的本职工作,不要在意别人,做你该做的,我们永远支持你。”一席话,让浩二勇气倍增,他决心排除万难,继续将“鬼子”角色演到底。

  想娶一位“洋”媳妇

  在中国演了5年“鬼子”,浩二对这片广袤的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觉得中国人特别有人情味。一次,一位年轻的中国记者采访浩二后,与他共进晚餐,记者年过七旬的祖父祖母也在。当得知两位老人都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时,浩二惶恐得不知所措。他以为自己会遭到声讨和谴责,然而,两位老人却像对待自己的孙子一样,对他嘘寒问暖,让他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和宽容。

  2006年1月21日是浩二32岁的生日,《铁道游击队》剧组特意给他定制了一个大大的蛋糕。蛋糕上画着个火车头,下面写着“大阪—枣庄”,象征着他从故乡到北京,又从北京到枣庄的传奇经历。浩二的手上和脖子上挂满了大家送的礼物,他感到得热泪盈眶,频频鞠躬……

  现实生活中,浩二没有“鬼子”的粗暴和凶残,他心地善良,热爱和平,对公益事业非常热心。当印尼大海啸发生后,他热切关注、积极呼吁,率先在中国演艺界举行的募捐活动中捐出一大笔钱。

  尽管已在演艺道路上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浩二丝毫不敢懈怠。这个“鬼子明星”不满足于老是出演“鬼子”,他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不用配音,出演一个地道的中国人!

  此外,浩二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娶个中国老婆,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浩二至今仍然单身,虽然这些年赚了不少钱,但他觉得北京的房价太贵,想等有了更多的积蓄后娶个中国老婆,然后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为赢得未来妻子的芳心,浩二现在已经开始学做家务,西红柿炒鸡蛋、凉拌黄瓜、水煮肉片……很多中国菜他已做得很地道。浩二羞涩地说,结婚后,他愿意做个会干家务、烧得一手美味佳肴的“新好男人”!

  (文/赵光 依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