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的“青海情结”——访著名摄影师梅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08:35 青海新闻网 | |
青海新闻网讯 “青海情结”是著名摄影大师、摄影评论家梅生对自己数年来钟情青海山水的总结。他不仅用相机来拍摄青海,而且用智者的大脑来思考青海。 梅生是一位有历史责任感的摄影家,当记者在首届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布展中心找到他时,他正在认真地观看一组介绍敦煌的照片,那一幅幅的真实反映敦煌壁画严重毁损现状的照片引起了他深深的忧虑。作为玄陵世界遗产基金会咨询委员,他对青海的 三江源吸引梅生的不仅仅是优美的风景,更重要的是青海独一无二的高原文化。他认为,三江源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形成了特殊的生活状态,最令他惊奇的在于三江源地域文化随地理现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海拔的降低,文化也呈现出逐步过渡的表现,无论是宗教还是民俗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文化现象在别处是难以寻觅的,是无法单纯用“好看”所能涵盖得了的。梅生的作品以题材广泛、意境深刻、形式新颖而见长,本届摄影节的主题影展《灵魂的符记》反映了藏族地区群众平和、宁静、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梅生的作品《古都寻梦》承载了中国古老的皇宫文化;《乡土中国》再现了古代民居的独特风格;《高原阳光》折射出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这其中蕴藏着的更深的文化内涵吸引梅生去思索,去探寻。 梅生热爱青海的山山水水,青海也给了他创作的激情。他拍青海风景,写青海文化,和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深有感触地说,影像作为国际语言,其交流更为直接,他对青海省对用影像交流这种直观方式来宣传青海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次摄影节不拘流派、形式、内容,以青海为平台,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摄影师平等交流,非常有意义,这也体现了青海人民博大的胸怀。尤其令他欣喜的是青海已从个体文化倾向转向自觉有意识地开展大型文化活动。他相信站在这个高度的青海,走向世界已不遥远。 梅生还透露,他目前正在做着一个难度较大的选题:在青海拍100个卓玛,从不同现状,不同渊源,不同居住地的卓玛来反映她们的生活状态,目前已拍了三分之二。当谈及拍摄难度时,梅生笑了,他说由于选题等的因素,确实不太好拍,但无论多难他都要尽快完成这个选题,以他的作品来回报青海人民对摄影家的厚爱。(作者:英子 王春和) 摄影节小知识:高原摄影 高原是摄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但到高原摄影要注意些什么,这正是摄影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摄影器材要轻装。高原因海拔高而缺氧,如果带上一大堆沉重的摄影器材,行动起来就不大方便了。当然,一些必备和适用的器材是不能精简的。一般来说,使用配备两个机身的35mm相机为最佳组合。两个机身可分别装彩色负片、反转片或黑白片。另外,三脚架是不能不带的。高原日光充足,照度高,一般选用100度的中速胶片就可以了。 高原的阳光强烈,景物受光面和阴影面反差很大,如果逆光拍摄人物,可用闪光灯来补光。逆光摄影,要注意背景的亮度并适当作曝光补偿。 高原的紫外线强烈,通常应在照相机的镜头前装上一枚紫外线滤镜(UV),这样可以使照片里的远景更加清晰,并且还能避免彩色照片偏蓝紫色。遮光罩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防止强烈阳光直射镜头,从而防止眩光的干扰。(作者:陈得平) 摄影节小知识: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次 1825年N·J·尼埃普斯用阳光摄影法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少年》,画面翻拍十七世纪的一幅荷兰版画。 1826年世界上第一幅实景照片《窗外景色》问世,是法国人J·N·尼埃普斯用暗箱拍摄成功的,曝光时间长达8小时。 W·H·塔尔波特拍摄了“窗口”。留有指印的纸基负片,是现存最早的负片。 1837年 法国人L·达盖尔在摄影室内用自然光拍摄了《画室》。这幅照片是存世最早的“达盖尔银版法”照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幅静物照片。 相关专题: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