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盗版碟贩子曝售假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11:45 生活报

  文/本报记者 王伟琳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盗版书、盗版碟、盗版软件正充斥在自己身边。国家一次次大力度地打击,彰显着国家对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而制假、售假的行为也日渐隐蔽。

  今年7月15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出版总局等

8部门联合行动,掀起了全国最大一次集中治理行动,拉开了“反盗版百日行动”的序幕。一些贩卖盗版的人被行动震慑,放弃售假改做他行,哈尔滨市的张军(化名)就是其中一个。

  7月25日,记者采访了张军,听他讲述了销售盗版碟的一些内幕。

  一个退出者的“报料”

  张军,年届不惑,入行8年,是这一行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本科学历者。据他介绍,8年来,政府打击越来越严,而其所在的市场内仍不乏偷偷销售盗版碟的业户,原因是高额利润的诱惑。

  在张军看来,哈尔滨盗版碟市场形成规模是在1997年,当时哈市一些专业电子产品市场的建立,让出售盗版者从原来的走街串巷变成了固定销售。张军说:“1997年之前,卖盗版碟都是背着兜子在街头流动售卖,主要聚集在公司、大学等电脑较为集中的地方。虽然当时销量少但利润很大,每张碟至少能挣10元。”发展到1998年,出售盗版碟的市场已经很有规模,而就在此时,张军以两万元的资金加入到销售盗版碟的行列。

  据张军介绍,最火的时候,购碟者络绎不绝,过道上人挨人,人挤人。他同时经营几个摊位,年收入达十几万元。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张军的收入日渐减少。

  闻风丧胆一天收摊十几次

  在经营之初,张军非常紧张,每天都处在惊恐中。听到要严打的消息,便每日心惊胆战,稍有风吹草动便赶紧收摊,有时甚至一天收摊十几次。

  盗版碟的藏匿处也是几经变迁,越来越隐蔽。最初,稍有风吹草动,业户便会把盗版碟锁到柜台里,然后转身离开,如同当日没有出摊一样。而稽查人员的搜查范围也只限于柜台上。后来,搜查范围延伸到柜台里面,不管业主在不在,稽查人员都会开柜检查。于是有检查风声时,市场内便出现了很多人抱着盗版碟四处逃窜的场面。有的人抱着货跑到市场外几十米处,有的把货寄存在其他楼层的业户处。发展至今,不少业户在市场附近小区内租房作为库房,已不在柜台存货。更有的业户现卖现进货,平时只准备一本写有所售碟片名称的目录,顾客挑好后,直接到市场内的批发商处取货。

  盗版碟的销售者是怎样得到检查的消息呢?“由于不会对几家市场同时检查,先被检查的那家市场会有人通风报信,消息便会很快散布开来,因为这个行当以家族式经营居多。当然,如果先去谁家,谁家的损失就会大一些。”张军说。

  对这些销售盗版碟的人来说,最难挨的时刻是听到风声而稽查人员却没来的时候。“因为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大家都很紧张,有时候会被吓得一天收摊两三次,最多时一天收了十多次。谁家关柜门的响声大了,也会在市场内引起收摊的风潮。即使没有风声,有时谁家有事先收摊走了,其他人便会以为他收到消息,检查的人要来了,便跟着收摊。”

  对他们来说,最放心的时候是检查过后,因为稽查人员不会在一天之内检查两三次,更不会天天来检查,于是,稽查人员一走,他们便又把货摆上。

  个别盗版碟贩子铤而走险

  据了解,从1994年至2005年,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4.8亿余件,其中盗版侵权出版物10亿余件,打击盗版侵权已成为我国“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内容。

  虽然政府对盗版的打击一直在持续,但仍有个别盗版碟经销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转移货物、市场外交易、溜达卖货等方式应运而生。

  在张军的记忆中,政府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打击盗版的行动,春节前、“3·15”、“哈洽会”前是必打之时。但仍有个别人铤而走险。张军说:“打得严时稽查人员一周来几次。如果被抓住了便自认倒霉。一次损失几千元,但是我不能一年都那么倒霉。”正是在高利润的诱惑和侥幸心理的作用下,盗版商人与稽查人员打起了游击战。有的暂停营业,有的在市场外交易,有的和老顾客电话约定交货地点,甚至在市场内溜达时也卖货。

  据了解,盗版碟多会选择公路运输,因为铁路查得比较严。据张军介绍,只要将货放在纸箱子里,通过空车配货便可运抵目的地,不需要过多的伪装。而大批发商一般一次只进两三万元的货,即使被查了,一个月内还是会有其他批次的货抵达。

  对时下的“反盗版百日行动”,张军认为其力度超过以往的任何一次。“2004年时只是不让摆,只要将盗版碟摆在柜台上便要没收。而此次‘反盗版百日行动’虽然第一个月只查不罚,但随后的两个月却加大了处罚力度,一旦被查到销售盗版光碟,便要处以1万元至5万元的罚款,甚至被吊销执照。而且在哈市开始‘反盗版百日行动’前,有关部门已来市场进行了检查,收缴了几万张光碟,甚至连仓库里的光碟也被查出来了。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售假者已到穷途末路

  张军说:“有些人以为花高价买的便是正版,其实可能有的人钱没少花可是仍没买到过一张正版碟。”

  据张军介绍,有的盗版碟的包装和正版完全一样,是出自一家生产商。像一些盗版书一样,原本版权拥有者授权生产商印刷1000本书,可是生产商私自印了5000本,那多出的4000本虽然与正版没有分别,售价上有的比正版略低,有的甚至与正版相同,但其实都是盗版。

  张军也介绍了自己鉴别碟片真伪的方法:“正版碟的碟片较厚,碟面、封皮印刷细腻,而且盘上有版权号可供查询。”

  在卖盗版碟期间,张军念了专升本。因为对计算机感兴趣,他一直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公司。他把卖盗版碟的收入看做是原始积累,“我并不支持盗版,谁都知道卖假货违法,是灰色收入。但为了生存,没办法。”他用“英雄莫问出处”解释了自己的行为。

  “8年来,政府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也萌生过改行的念头,可是每次一接到老顾客的电话,便动摇了决心。”据了解,张军的老顾客有近二百人,有的人一年甚至购买上千张碟。“不过这次我已经联系好了其他计算机产品,下定决心要改行了。”张军坚定地说。

  在这次“反盗版百日行动”的威慑下,一些售假者在持观望态度希望能钻空子渔利,但是越来越多的售假者看到了售假的末路而像张军一样选择转行,从事正当经营。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