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峰式粗暴”:差点力道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0日14:53 新民晚报 |
◆余党绪 从杭州一路“火”到上海,万峰的“火”不能不归功于他的训斥和痛骂。当人们越来越厌倦了电子媒体上不痛不痒、不男不女的腔调时,万峰的出现叫人耳目一新。我相信,倘若万峰移师其他城市,他也一样会“火”上一阵子。我欣赏万峰的爽快和淋漓,但我却要提醒:警惕万峰式的粗暴! 落魄的人总希望找个人倾诉,他们虔诚地求教于尊敬的万老师,结果却被万老师骂得一头雾水,十分不堪。他们的发言总是被尊敬的万老师打断,他们的解释总是被尊敬的万老师否定,他们的辩护总是被尊敬的万老师嘲笑。这样的姿态缺乏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这样的粗暴至少不应该放在受众如此之多的公共媒体上大肆展示。 我相信,多数人求助于万峰,并不是因为万峰怎么高明,而仅仅因为万峰独特的角色地位:他身后是一个媒体。那些求助者不过是在寻找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一个可以对话的人,他们希望得到的,更多的是同情,是理解,是沟通,是抚慰。生活中人人都有难题,生活中的难题千差万别,要解决这些难题,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最终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解决,旁观者哪有权利横加指责,又怎么能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来解决?居高临下的道德审判往往掩盖了生活的具体性和复杂性。在道德的光环下,万峰的粗暴被人们忽视了。不讲道德是可怕的,粗暴的道德也是可怕的。 万峰有个性,个性很可贵。万峰值得我们期待,可是我们期待的不是他的粗暴。对话比训话更有感染力,聆听比痛骂更有穿透力,文明比粗暴更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