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陆路能源供应抵达后的前景与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0:45 华夏时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通过中哈管道进口的原油已经顺利通过中国境内阿拉山口——独山子原油管道,抵达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原油罐,这标志着中国首条跨国原油管道全线贯通,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中哈石油管道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中国的首条跨国原油管道,历史性地见证了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初步成果,开启了中国获得长期、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的先河。同

时,它对于充实中国的能源战略、积累能源进口多元化格局形成后所必需的管理经验、危机处理经验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就在中哈管道正式运营的前一天,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魏因施托克在向媒体介绍远东输油管道建设情况时说,俄方在积极推进远东输油管道一期工程建设的同时,将很快着手建设该输油管道通往中国的支线,这条支线有望每年向中国输送2000万吨的原油。根据早些时候中俄“国家年”中方组委会秘书长兼政治组组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的介绍,中俄之间的原油管道将于2008年11月正式交付使用。也就是说,在两年多以后,中国从俄罗斯和中亚方向构建的能源陆路进口体系将趋于成型。可以说,刚刚正式运营的中哈管道还将对这一体系起到先验作用。

  就像交通线路的铺设一样,陆路能源供应抵达中国,对于地缘政治无疑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来看,这必将加深中国与中亚地区和俄罗斯的经贸联系,进而加深彼此的国家间关系并带动地区局势进一步走向稳定。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个双赢和多赢的发展前景。但是,同样可以预知的是,一定会有一些变数影响这一前景的顺利到来。这些变数包括:恐怖主义可能的破坏、政局动荡带来的影响、原定的价格体系由于某种原因而被迫更改等,或许还会有其它一些目前不可知的因素。这些变数尽管从目前来看并不是现实,但是考虑到陆路能源供应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中国能源进口依赖程度很高的海湾产油区局势并不平静,因此在陆路输送方面未雨绸缪、制订详细和完善的应急方案是必要的。

  鉴于目前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高水平的外交关系,双边对话是一个可靠的途径。应该通过双边对话,建立共同应对变数的共识和机制,为双方的能源合作打下持续长久和稳定的基础。上海合作组织则是可靠的多边对话平台。通过完善这一组织的法律文件,共同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难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陆路能源供应格局的形成,将大大拓展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利益交集面,大大提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间的合作空间。因此,不惟对中国,对寻求国际能源地位的俄罗斯及寻求经济长期发展的中亚各国来说,确保陆路能源合作长期、稳定、有效地发挥作用都是必要的。一旦这一目标实现,将对这一大片区域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本报评论员徐立凡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