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英雄”三年“光明”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2:18 大江网-江西日报

  牛奶新鲜屋。本报记者海波摄

  “光明”入主“英雄”,先后派出四任老总,前三任踌躇而来却步履蹒跚;“英雄”在被并购后迷失了方向,半壁江山拱手相让,累计亏损6000万元。“光明”要消灭“英雄”?“光明”严重“水土不服”?三年过去了,近日,第四任老总终于首度开口:“事实上,‘光明英雄’很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实现经营性业绩扭亏为盈。”

  大企业并购,尤其是国企并购,往往容易成为热议的对象。一旦企业业绩出现滑坡,或是不同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总有声音会出来:你看你看,某某和某某的“蜜月期”好像要到头了!

  “光明”控股“英雄”,似乎被言中。

  管理机制激烈冲突“光明”水土不服

  2002年12月30日,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签约,以51%的股份控股江西英雄乳业有限公司。

  挟“光明”乳业在全国的寡头地位,带着大型国企先进成熟的管理理念,凭着“光明”品牌50年的光荣历史——“光明”是踌躇满志。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光明”肯定能在江西打拼出一个“光明”的天下。

  但他们显然掉以轻心了。他们以为可以把“光明”复制到“英雄”。但“光明”一套城市化并且程式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放到远离市中心、40年基本相对独立的“英雄”乳业,事情就远没有那么简单。

  当时“英雄”有1000多名职工,严重超编。“光明”入主后,按他们的管理思路,首先要置换职工身份,以适应全员合同用工制度。

  这在上海是很基本的一项国企改革内容,而在“英雄”,却遭遇重大阻力。

  “英雄”40年的历史,既造就了“英雄”的辉煌,也造就了几代“英雄”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在他们的意识里,不论改制与否,他们都是“英雄”的人,安逸稳定怕出去。结果,“买断工龄无法生活”的想法,甚至让一些职工做出过激的行为。

  “光明”外派到“英雄”的第一任老总李玉柱,在上海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国企改革能手,在“英雄”改制的风口浪尖上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棘手。因为对“英雄”的地域性、人文环境缺乏了解,虽然“光明”投入了3000多万元的改制成本,却并没有按期达到预想的目的。

  从2003年4月到2005年7月,两年多的时间里,“光明”向“英雄”外派了三任老总。而第三任老总上任的第一天,迎接他的就是原英雄乳品厂职工连续两天不生产不出货,惊动了上海总部来人处理。

  当然,“光明”遭遇重大阻力,还另有隐情。

  2003年,当“光明”接手“英雄”时,不仅从上海派来了总经理、财务总监、市场总监等核心层管理人员,而且把原“英雄”的管理、技术骨干全部闲置,用得最好的叫“部门召集人”,这让很多“英雄”人伤心,缺乏归属感。一批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纷纷出走。

  本来“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再好的改革,当缺失了重要的中层力量的推动时,高管难免被架空,“光明”再好再成熟的管理机制,也难生效。

  整整两年,当“光明”终于让“英雄”从1000多人缩减为300多人,用工制度基本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时候,市场也在时间的缝隙中渐行渐远。2003年到2005年,“英雄”生产袋奶由19万包跌至7万包。企业陷入亏损。

  品牌整合不到位“英雄”迷失

  “谁拥有奶源,谁就拥有天下。”这是“光明”当初控股“英雄”的初衷。

  “英雄乳业”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牧场,可以打造成“光明”总部强大的奶源基地和乳品生产基地。

  但是,当初真实的想法,在实际操作中却严重走样。

  从第一任到第三任老总,虽然年纪不同,但都是“光明”的老员工,有着浓厚的“光明”情结,他们到江西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扩张“光明”在赣的市场份额上。当时,除了奶粉以“英雄”主打外,早餐奶、盒奶、杯奶等既有“光明”品牌又有“英雄”品牌。本是同根生,却形成“窝里斗”。

  在很多江西人的心目中,“英雄”品牌具有相当高的美誉度。计划经济时代英雄牌奶粉一票难求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纯正的口感、浓郁的香味、可靠的质量铸就了“英雄”在本地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可惜的是,“光明”入主后,对“英雄”品牌这一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没有足够重视,一味力推“光明”。这让许多对“英雄”情有独钟的消费者徒增伤感。有的人甚至对“光明”控股“英雄”的初衷提出质疑,认为“光明”想消灭“英雄”,进而接手原“英雄”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英雄”退出的市场份额“光明”并未及时跟进。像液态奶一块,大都让“阳光”占领了;而常温奶一块则被“蒙牛”、“伊利”等其他品牌瓜分。

  “英雄”原有的销售网络渐趋残破,目前省城消费量最大的还是早餐奶,但消费者发现订“英雄”袋奶不太方便。“英雄”原来在省城的180多个奶点,经过几年的折腾,只剩几十家。在其他品牌订奶员实行洗楼战略时,“光明英雄”基本没有力推新的客户市场。即使像红谷滩商品房入住率已明显提高,早餐奶潜在需求很大,但许多“英雄”的忠实消费者却因为订不到“英雄”,而改换门庭。

  因为市场开拓不力,生产能力无法达标,“光明”入主后,累计投入约1亿元,累计亏损却达6000万元,其中隐藏亏损就占一半。这使上海总部对“光明英雄”的投资信心大打折扣。

  双品牌运作“光明英雄”重现光明

  “光明英雄”真正出现光明,是从2005年7月到任的第四任老总开始。

  2006年春节前后的一次“英雄牌乳品”征文活动中,一篇篇深情怀念“英雄”品牌的文章深深地感动了第四任总经理张弘。一个地方品牌凭什么能赢得消费者这样的热爱?好奇心驱使他对“英雄”品牌进行仔细研究。他从档案室翻出所能找到的资料,发现“英雄乳业”之所以成功,有很多值得重视的原因,比如,“英雄乳业”的质量意识、企业文化、创新意识,等等,都是“英雄”铸就40年辉煌的内在动力之一。他说,值得庆幸的是,“英雄”的品牌还在,“英雄”的质量也没有丢。

  作为一位“光明”高薪聘请的职业经理,在总结前三任“摸爬滚打”经验后,终于能够客观清醒地看待“光明”与“英雄”的市场地位和前景,合理区分生产种类和市场覆盖面。

  ——“英雄”以早餐奶、奶粉为主,主要以经销商、奶站等传统通道销售为主,应对“阳光”等本土品牌的竞争;

  ——“光明”以酸奶、盒奶、杯奶等保鲜奶为主,主要进军现代商超销售,迎战“蒙牛”、“伊利”等国内名牌的竞争。

  “光明”与“英雄”,开始在各自的领域尽情驰骋,两大品牌优势开始显现。

  从奶源上看,全省共有奶牛3.83万头,而“光明”拥有了原“英雄乳业”麾下的四大牧场,还有由农户分户饲养的4000多头奶牛,奶牛总数5000多头。

  从设备上看,“光明英雄”先后进行了两次技改,新上两条百利包生产线;又对液态奶车间进行改造,使“光明英雄”具备了按总部质量标准体系要求生产保鲜奶的能力。

  从管理水平看,“光明英雄”作为全省46家企业信息化重点试点企业,在全省乳制品行业率先完成信息化改造,实现了企业管理流程的再造、重组。从原料进厂到产品下线,全部纳入上海总部的监控之中

  从市场开拓看,今年“光明英雄”推出了新鲜屋工程,准备在全省各地建设200家新鲜屋,直销“光明”和“英雄”两大品牌的乳制品。从4月份开张的第一家新鲜屋的销售业绩来看,面向中高档乳品消费市场的超市还是很受欢迎的,每天的销售额都在千元以上。它不仅是展示品牌形象的窗口,还是辐射周边一公里范围的销售网点,也是快速提升销售业绩的渠道。

  “光明英雄”的“光明”总部自从控股“英雄”之后,始终在媒体面前保持缄默。这次张弘终于首度开口:“事实上,‘光明英雄’很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实现经营性业绩扭亏为盈”,应该让一些人释疑,并让更多的人释然。

  本报记者陶国芳 鄢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