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死亡:老人害怕触及的心灵角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6: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死亡:老人害怕触及的心灵角落
老人容易产生惧死心理,专家表示乐天知命才能健康长寿。 80岁的老太太王阿婆,最近血压又上来了,阿娟是个孝顺的媳妇,就给老太太买了个血压计,方便老太太随时测量。然而,没想到老太太先是白天每隔两三个小时就量一次血压,接着半夜也爬起来量,最后发展成通宵不睡,每隔两三分钟就量一次,把全家人搞得疲惫不堪,最后,在心理医生的再三开导下,老太太终于说出心里话:“我好怕死,我的血压忽高忽低,是不是活不成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教授关念红介绍,在门诊中经常接触到王阿婆这样惧死心理严重的老人,年纪越大恐惧心就越强,还有不少老人在参加完朋友的追悼会或者丧偶后自己的心脑血管病、抑郁症等病情加重,甚至在他们去世不久自己就追随而去。因此,老年人的这种心理应该受到社会尤其是家属更多的关注,除了老人自己要正确认识死亡外,亲属也要给予及时的开导,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医生并给予药物治疗。

  文/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徐平鸽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教授关念红

  80岁老太通宵量血压

  王阿婆的案例是今年关念红接触的最典型的案例。关念红介绍,王阿婆的血压是有一点高,但只要稍微控制一下问题不是很大。然而由于惧死心理严重,王阿婆高度紧张,一到医院检查,血压就升得老高,一回到家放松下来,血压就下降了,因此血压总是忽高忽低,王阿婆的焦灼心理就更加严重,总是叨叨着自己“活不成了”,最后发展到神经兮兮,连最喜欢看的电视也不看了,24小时没完没了地量血压,身体状态越来越差。王阿婆的媳妇哭笑不得,“买了个血压计反而害了老人,早知道就不买了。”

  关念红在知道老人的心理症结后,反复耐心地给老太太灌输观念“生老病死是人间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难以改变的,要坦然面对。”同时让老人知道,长寿是完全可能的事。解放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38岁,而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已提高到68岁,现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已达82.48岁,如果保持身心健康,活100多岁也不是什么难事。老太太以前是一名教师,头脑也还清晰,在关念红的开导下,惧死心理慢慢淡化,最终调整过来。

  关念红表示,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欲望,尤其年老体衰的老年人,他们认为自己离死神不远,如果不能积极、冷静地对待,很容易被死亡困扰,因此社会要多给老人灌输乐天知命,知足常乐的观念,不能采取回避态度。在这方面,国外做得比较好,很多国家都会对老人进行死亡教育,除了教育他们要正确认识死亡外,还提倡有尊严地死,对难以治疗的疾病不过度治疗,不让缠绵病榻、饱受折磨的弱者在最后一程还走得无力而没有尊严,甚至老人之间还互相交流死亡前怎样才能减少痛苦。

  老伴去世要转移注意力

  张丽这几年也很苦恼,她65岁的妈妈最近三年也不知怎么了,经常诉说全身痛,有时候痛得连床都起不了,问她具体哪里痛又说不清楚,去医院检查医生又说没问题。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张丽把妈妈带到了精神心理科。经过询问,关念红发现张妈妈的丈夫3年前去世了,张妈妈与丈夫的感情一直非常好,自从丈夫去世后,她看到家里的一景一物都会思念丈夫,同时觉得丈夫走了,自己可能也差不多要跟着去了,每天情绪都很低落,又因为中国妇女的性格比较内敛,她从来不把思念之情告诉儿女,因此一想丈夫就会觉得头痛,一躺下来就觉得全身都痛。

  关念红说,像张妈妈这种情况的老人特别多,很多老人在晚年丧偶后,觉得自己形影孤单,寂寞难熬,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于孤独、空虚、抑郁之中,长此以往非常容易产生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据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两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夫妇都存在者的死亡人数的7倍。关念红表示,其实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这就需要社会尤其是子女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帮助老人慢慢从丧偶的情绪中走出来,把注意力转移到一些娱乐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张丽在关念红的指导下,鼓励妈妈多出去串门探亲访友,和邻居去做老年操,又带着她去旅游,很快张妈妈就变得开朗起来了,身上没再莫名其妙地痛了。

  古稀老人怕参加追悼会

  70岁的刘老这两年经常参加朋友的追悼会,平均每一两个月就有一个老战友、老亲友与世长辞,这个月更伤感,10天里就有两位住在同一个大院同栋楼的老邻居突然猝死,这让刘老的情绪一落千丈,整天郁郁寡欢,吃不好,睡不香,原有的冠心病迅速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关念红介绍,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情绪、性格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开朗的老人可能会遇到一点小事就情绪低落,大度的老人可能会变得小气等,如果本身性格就内向、排遣能力差,遇到事情就更会情绪波动激烈,很容易诱发疾病。

  关念红表示,如果平时的性格就不开朗,对追悼会等场合干脆回避,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到亲朋好友家走一走,或是参加娱乐活动等,等心情调整好了再来面对。

  关念红强调,老年人情绪波动厉害,产生惧死心理和悲观情绪都是正常的,如果三两天内能够平复就没有问题。如果反应过重,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像刘老那样加重病情,就必须接受药物治疗。

  生活充实才能身心健康

  关念红表示,只要方法得当,帮助老人丢掉面对死亡时的种种不良心理不是难事。首先要让老人明白,要想身心健康更长寿,就要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人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有事情做有精神寄托就会活得更加快乐更加满足。老年人应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与娱乐活动,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如唱戏、作画、钓鱼、棋牌等等,使精神生活充实,情绪健康。要扩大人际交往面,多结交一些朋友,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聊天,遇到不开心的事向朋友倾诉,转移自己的情绪。同时,应注意生活规律化,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最后,社会尤其是家属,要给予老人足够的关心和及时的开导,除了要关心老人的生活外,更要想办法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子女要留意老人的心理变化,对一些比较豁达的老人,可以和他坦然积极地讨论死亡,对于一些惧死心理严重或者特别内向的要讲究技巧,或者求助心理医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