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7:21 大众网-大众日报 | ||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部署,长沙的铁路工人和部分农民,于9月9日开始分头破坏长沙至岳阳和长沙至株洲段的铁路,一度中断了敌方的铁路运输。 起义开始后,第1团由修水、渣津出发,经龙门向长寿街推进。当该团主力进至金坪 时,突然遭到起义前夕收编的贵州军阀王天培残部邱国轩团从侧后的袭击,部队被打散,后经收容,改向平江、浏阳两县边界转移,准备向第3团靠拢。第3团,在毛泽东直接指挥下由铜鼓出发,11日下午攻占浏阳的白沙,12日又攻克东门市,各歼敌一部。14日,国民党军约两个营分路向东门市反扑,第3团奋勇抗击数小时后向上坪转移。第2团由安源出发,进攻萍乡未克,12日转兵攻占萍乡以西之老关,并随即继续西进,在起义农民配合下攻占醴陵县城,击溃守军约1个营,缴获枪数十支,救出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300余人,并成立了县革命委员会、总工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14日,长沙的国民党军约两个营,在萍乡等地的国民党军策应下,向醴陵反扑。第2团当即转兵向北,于15日袭占浏阳县城,但因疏于戒备,17日遭到醴陵追来之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损失大部。在上述各路起义武装进攻受挫的情况下,毛泽东当机立断,于17日命令各团向浏阳城东南之文家市集中。在工农革命军分路进攻期间,平江、浏阳、醴陵、株洲、安源等地的工农群众,在各地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都举行了不同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的农民和工人,手持梭镖、大刀和为数很少的长短枪,英勇地袭击挨户团,攻打团防局,打击土豪劣绅。醴陵县和浏阳县的起义群众,还配合工农革命军攻占县城,进行建立革命政权,重新恢复工会、农会等活动。株洲的起义群众曾一度占领株洲火车站。但是,由于当时全国政治形势处于革命低潮,在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下,许多农民运动骨干或被逮捕镇压,或被迫外逃,农民群众存在着害怕起义失败后又遭残杀的顾虑,因而,就整体说来,这次起义,未能形成有更多农民参加的群众性暴动。原定举行的长沙城的工人起义,因国民党戒备森严和工农革命军进攻行动中途受挫,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停止举行。 19日,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3团全部、第1团余部和第2团的零散人员陆续到达文家市。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决定放弃原定进攻长沙的计划,部队迅速脱离容易遭受国民党军围攻的平江、浏阳地区,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点。 20日,工农革命军从文家市南进,途中遭到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总指挥卢德铭为指挥部队掩护主力安全转移而牺牲。29日部队进到永新县的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10月3日抵达宁冈县的古城。毛泽东在这里会见了当地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同袁文才、王佐两支农军建立了联系。27日进至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从此,这支起义武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毛泽东点燃的井冈山之火,照亮了一条与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人们把它称之为“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