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继往开来开拓进取谱写央行事业新篇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7:37 中国西藏新闻网

  1956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山南支行在泽当东觉康沙正式挂牌营业,山南地区历史上第一家国家银行宣告成立,广大翻身农奴有了为自己服务的人民银行。50年来,人行山南支行走过了光辉的历程,为山南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初期,中国人民银行山南支行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认真执行金融政策,积极帮助人民解放军克服了进藏初期物资短缺的困难。针对当时市场货币流通不统一,人民交

换不便的情况,于1959年完成了兑换藏币、银元工作,使人民币快速占领了市场。

  随着民主改革的推进,广大群众开始迈上合作生产的道路,与此相适应,中国人民银行山南支行普遍开展了存贷款业务,向国营、集体工商企业和农牧区社队发放大量贷款,积极支持了工商企业、民族手工业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及商品流通,打击了农村高利贷活动,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山南地区的金融事业大踏步向前发展,金融机构逐步增加,业务种类不断增多,逐步形成了存贷汇收、结算往来、现金收付、货币发行、电子联行、国库、储蓄、金融监管等综合性业务体系,金融部门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强大支柱。

  1995年,人、农两行正式分设,中国人民银行山南支行不再办理农牧金融和工商银行等具体业务,正式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依法执行货币政策;2、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3、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4、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5、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牷6、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7、经理国库;8、维持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9、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10、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2003年,西藏成立了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山南支行不再履行金融监管职责,而是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集中精力执行货币政策、搞好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山南地区以人民银行为中心、各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适应山南经济发展的金融格局正式形成。

  50年的奋斗,50年的发展,50年的拼搏,50年的辉煌,人行山南支行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步都见证着艰辛,每一天都孕育着成长。回顾过去,人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无愧于时代,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人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必将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开拓创新,谱写央行事业的新篇章。

  把握信贷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1956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山南支行正式对外挂牌营业,开始了山南金融业走向辉煌的历程。50年来,人行山南支行始终坚持以“一切从山南实际出发,全心全意为山南经济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给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2006年6月末,山南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94972万元,较1980年的9976万元增长28.57倍,年均增长14%;各项贷款余额达109645万元,比1980年的2099万元增长51.24倍,年均增长16.7%。

  适应形势需要及时调整信贷政策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人行山南支行认真执行“供给外汇、外购物资、保证军供、兼顾民需”的金融信贷方针,为解放军站稳脚跟、巩固边防、保卫边疆作出了贡献。社会主义民主改革时期,山南地区金融机构普遍开展存贷业务,长期执行“二不一低”的政策,对区内生产经营性贷款不搞规模控制,对集体企业和农牧区不实行现金管理,向国营、集体工商业和农牧区发放大量低息、无息贷款,积极满足了工商业、民族手工业和农牧民生产生活的信贷需求,有力地打击了农牧区高利贷活动,同时对农牧民生活贷款进行了豁免、注销,使农牧民群众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也提高了共产党在农牧民群众中的威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人行山南支行根据自治区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和上级行制定的金融方针政策,放宽信贷限制,调整贷款利率,大力支持集体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对农牧业、商业、粮食及民族手工业给予重点支持。特别是对农牧业的贷款,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的方针,从实际出发,降低贷款条件,如取消自有资金必须达到一定比例的框框,主要看贷户有无偿还能力,有无经济实体担保,简化贷款手续,取消不必要的环节,同时改革贷款管理办法,对农牧业贷款实行按期限管理。针对后来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放款,扶贫资金浪费严重等现象,人行山南支行认真执行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严格贷款制度,实行“区别对待,择优扶持”和“以销定贷”的原则,重视贷款户的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贷款不搞“一刀切”。

  1991年开始,山南地区金融机构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强化管理,适时调节,提高效益”的信贷管理方针。1992年实施对重点产业的信贷倾斜政策。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年又下发了《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虽西藏暂不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自此,山南地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各商业银行纷纷成立审贷委员会,贷款“三查”制度的落实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新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逐步形成。

  1995年7月1日,人、农两行分设,中国人民银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正式单独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进一步发挥了“窗口”指导功能,加大优惠货币信贷政策贯彻落实的指导力度。“九五”时期,山南地区信贷政策实行以“优化信贷结构,并以此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为目的,以“优化结构,重点倾斜;择优扶持,区别对待;加速周转,盘活存量”为基本原则,在全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情况下,西藏实行货币信贷指导性计划政策,对贷款不实行规模控制,坚持按信贷原则发放贷款,不搞限额管理,既避免了信贷资金的风险,又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对资金的需要。

  2001年6月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200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明确了西藏“十五”期间继续执行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几年来,山南地区各级金融机构紧紧围绕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给予西藏“十五”期间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确保优惠政策在社会各项事业中全面贯彻落实。

  落实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强化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确保各项优惠金融政策落到实处。为充分发挥特殊优惠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人行山南支行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督促辖区各国有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给予西藏“十五”期间特殊优惠的金融政策。具体工作实践中,人行山南支行认真督促辖区各金融机构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十五”期间农牧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赋予西藏特殊优惠货币政策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严格按照西藏辖区信贷指导意见,突出信贷支持重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积极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向政府汇报金融运行情况以及金融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求得地方政府对金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加大对“三农”的扶持,优化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牧民增收。近年来,山南地区各级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农牧区经济日趋活跃,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截至2006年6月末,全辖区涉农贷款余额达45605万元,同比增加13856万元牞增长43.64%;较2000年增加35318万元,增长343.3%,2005年度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780元,比2000年增加了1287元、增长86%。一是认真抓好农牧户小额信贷和信用乡(镇)、村的评定工作,山南农行各级机构根据辖区经济发展实际,认真做好农牧户贷款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截至2006年6月末,全地区共发放农牧户贷款证55746张,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29045万元,比上年增加7771万元、增长36.53%。比小额信用贷款开始实施的2001年增加28508万元、增长53倍多。农牧户贷款证发放面达89.98%,贷款证发放面较2001年提高了近14倍。为满足农牧民发展生产的资金需要,从2005年起全面提高了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即金卡20000元、银卡10000元、铜卡6000元。山南地区已评定的15个信用乡(镇)、132个信用村的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分别提升为金卡30000元、银卡20000元、铜卡10000元。同时在坚持“优中选优、择优扶持、稳步推进、审慎风险、带动帮扶”原则的基础上,从2005年起试点农牧户贷款证“钻石卡”,按照信用等级,分别确定1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并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陆续在全地区推广“钻石卡”,目前山南地区“钻石卡”已发放19张、金额252万元。二是进一步做好信贷扶贫工作。截至2006年6月末,全地区扶贫贴息贷款余额达16072万元,比2000年增加15033万元,增长14.5倍,从2000年以来累计脱贫人数达61172人。三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截至2006年6月末,山南地区农牧业生产贷款达22580万元,比年初增加5973万元、增长35.97%;比2000年增加20807万元,增长11.7倍。四是积极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2000年至今,山南地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乡镇企业贷款4340万元,支持了33家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解决了13328人次的农牧民就业,带动了3526户农牧民脱贫,帮助农牧民增加现金收入。截至2006年6月末,乡镇企业贷款余额1862万元,比上年增加590万元、增长46.4%;比2000年增加659万元、增长54.8%。五是积极支持山南地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截至2006年6月末,山南地区农牧民安居工程贷款余额达6280万元,满足了4301户农牧民的建房信贷资金需求,支持建筑面积达43.59万平方米,户均贷款达1.46万元。

  积极支持山南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人行山南支行坚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山南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合理调整信贷投向,主动寻找和培育优良客户,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对自治区和地区确定的旅游业、藏医药、建工建材、矿产、高原生物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予以贷款支持。截至2006年6月末,特色优势产业贷款余额达3545万元,较2000年增加3028万元,增长5.86倍。二是支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2006年6月末,山南地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贷款余额为410万元。三是对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要求、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予以信贷支持。

  继续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确保重要项目的按时开工实施,有力地改善了山南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现状,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6月末,基本建设项目及前期费用贷款余额达23712万元,其中:基本建设前期费用贷款11840万元,基本建设项目贷款11872万元。

  消费贷款逐步成为信贷投放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山南地区各商业银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住房、子女上学等消费信贷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住房、住房装修、汽车等消费贷款,启动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截至2006年6月末,辖内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余额达25607万元,较年初增加2129万元,增长9.07%。较2000年的806万元增加了30多倍。

  特殊优惠的贷款利率政策切实减轻了借款人的利息负担。针对西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牞西藏统一执行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的优惠贷款利率牞优惠贷款利率实行“谁借款、谁受益”的原则,直接让利于借款人。仅以2005年计算牞辖区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执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向社会让利就达1689万元。“十五”期间累计向社会让利约6209万元。

  实施“有区别的加罚息”政策,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根据人民银行的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向农牧区借款人发放的各类贷款,老少边穷专项贷款、民政福利工厂贷款、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均不予加罚息,为处在贫困线上的农牧民的债务偿还减轻了负担,也为想通过民族产业、民族贸易、特色产业来生产致富的农牧民解决了债务负担问题,为促进农牧区民族产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000-2005年山南地区金融机构累计向农牧民让利超过600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山南农牧民的利息负担,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利差补贴和特殊费用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商业银行经营负担。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商业银行严格贯彻国家对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国家给予了西藏国有商业银行2%的利差补贴和农行西藏分行4%的特殊费用补贴,保证了西藏各国有商业银行能够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有效贯彻国家政策,为商业银行减轻了经营负担,同时也增强了西藏地区银行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信贷快速增长有力支持了山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山南地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呈逐步增长的态势,与GDP的发展速度呈正方向。山南地区各项贷款从2000年的36239万元增加到2006年6月末的109645万元,是2000年的3.03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2.3%;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96482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545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年平均增幅高于GDP的年平均增幅3.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增速与金融机构贷款增幅相关程度较高。

  发挥服务功能提升履职能力

  抓好货币发行管理,满足市场需求。从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到1999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从科学计划、加强发行基金调拨管理到合理搭配券别、调剂市场流通;从按规定挑剔兑换残损人民币到最终实现流通中人民币“七成新”标准,中国人民银行山南支行为维护人民币法定货币的地位,保证合理现金供应,支持山南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加强反假货币工作是人民银行在货币发行管理中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假人民币发案逾演逾烈,人行山南支行结合不断发展的反假货币斗争形势,在泽当镇及各县、乡、村广泛开展了“爱护人民币、反假货币”宣传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行山南支行针对当前犯罪嫌疑人利用农牧民群众识别假币能力相对较低,防范假币意识不强,用假币收购虫草、山羊绒等珍贵药品或物品,给人民群众财产造成损失的问题,及时调整思路,把反假宣传工作重点转移到广大农牧区,组成宣传小分队,在山南辖内12个县走乡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地毯式宣传,覆盖了反假宣传的盲区,有效提高了边远山区农牧民群众防范假币的能力。截至2006年6月末,人行山南支行共散发各类藏、汉版反假宣传资料357600份,收缴假人民币共计904647元,有力打击了制贩假人民币的行为,保证了人民币的正常流通,维护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维护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地位。

  经理国库,为国理财。人行山南支行顺应国家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按照国家预算管理体制要求,及时调整国库核算和操作规程,为确保国家预算收支的顺利执行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05年12月末,人行山南地区中心支库预算收支金额达112781万元,国库年业务量笔数扩大到91313笔。在多年的国库工作中,人行山南支行总结出了“夯实基础、强化监管、提高电算化水平”的工作经验。由于工作突出,人行山南支行国库工作连续多年在西藏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并于2004年被总库确定为重点联系库。

  组织支付清算,加速社会资金流动。为使资金运转更加快捷、安全,保证客户资金往来核算无差错,防范金融风险,人行山南支行顺利完成了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现代化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在地区的上线运行,实现了业务资金往来“零在途”。为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维护支付结算秩序稳定,人行山南支行对辖区所有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进行了清理和规范,并录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实现了系统管理。为加速资金周转,保证同城票据交换资金安全,更好地为山南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人行山南支行结合实际制定了《山南地区同城票据交换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票据交换管理工作。

  提高金融调查统计水平,为决策提供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人行山南支行的金融调查统计工作已经由简单的数据统计发展成为统计范围全面、数据源真实、报表科学、电子化水平较高、调查分析清晰的综合服务体系,统计“全科目上报”制度与专题调查统计相得益彰,构成了有山南特色的中央银行决策支持系统,为上级行和有关经济部门开展经济工作、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积极推进信贷征信和反洗钱工作,拓展人民银行业务范围。目前,人行山南支行已经开始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升级改造,按时完成了数据迁移,实现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联网运行。

  外汇管理工作开始起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加强。随着山南地区涉外经济的发展,外汇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山南地区中心支局于2005年11月2日正式挂牌成立,掀开了山南地区外汇工作的崭新一页。目前,出口收汇核销、账户管理、因私购汇等业务系统已经全部成功上线,为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山南地区涉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视教育工作塑造一流队伍

  事业的发展进步,关键在于人。中国人民银行山南支行成立50年来,始终坚持以教育促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发展央行事业这个中心,认真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不断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金融干部队伍。

  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促进业务工作发展。人行山南支行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树立了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当业务中坚力量”和“一个党员一面旗”为主题的党建目标,引导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在,人行山南支行的党员从人、农分设时的23名逐渐壮大成为目前的60名,党员人数增加近两倍,党支部也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

  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各类思想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行以来,人行山南支行先后获得了总行“货币发行先进集体”和“金融监管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以工青妇组织为载体,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的活力和效果。截至2006年6月末,人行山南支行已涌现出分行级“青年文明号”1个,各级“青年岗位能手”37名,总行级先进个人7人、分行级先进个人28人,分别被全国金融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等光荣称号,受到上级行表彰13次,全行形成了弘扬正气、崇尚先进的良好风气,广大干部职工敬业爱岗、文明优质服务的良好风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培养推动央行事业发展的干部职工队伍。通过深入开展创“学习型基层央行”的活动,引导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具体实践中,人行山南支行狠抓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岗位技能教育,鼓励干部职工按照“五型”的要求,积极深造和自学成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截至目前,全行员工学历层次已经大幅度提高,共有本科38人、大专24人,占全行职工总数的73%;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45人,占全行职工总数的82%。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消直接任命制,引进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氛围。

  开展对口扶贫树立央行形象

  中国人民银行山南支行心系群众,自觉服务群众的作风不仅表现在日常工作中,还体现在对口扶贫工作中。1992年,人行山南支行正式开展定点扶贫工作,15年来,先后在山南地区加查县错古乡、贡嘎县江塘乡、隆子县加玉乡三个贫困乡开展了扎扎实实的扶贫济困工作,以“输血”扶贫方式,引导和带动困难群众“造血”致富。据统计,15年来人行山南支行累计投放扶贫资金近100万元,扶贫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多在地区各部门中名列前茅。在人行山南支行的大力扶助下,错古乡、江塘乡已经脱贫致富,目前仍在扶助的加玉乡截至2005年底,经济总收入达1000.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59元,已经达到了隆子县中等水平。

  以扶助加玉乡的工作为例,加玉乡位于山南地区隆子县东南部,与印度接壤,境域面积711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共拉海拔3397米,全乡辖10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现有居民907户3401人,人均占有量为1.31亩。该乡共有五保户48人,困难群众37户113人,其中年收入300元以下的特困群众18户48人,年收入300—600元的贫困群众19户65人,属于国家级贫困乡。

  2002年底,根据山南地委、行署的统筹安排,人行山南支行被确定为加玉乡的扶贫对口联系单位。在三年多的扶贫时间里,人行山南支行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达363483元。其中包括:送温暖投入。每年春节、藏历年,该行都安排专人去联系点慰问贫困群众,切实送温暖到家到人,三年来,累计投放资金86065元,为118户354名贫困群众送粮食、酥油、茶叶等生活必需品,初步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安居工程投入。累计投入69880元资金,完成了全乡13家特困户民房改造,帮助特困群众改善了居住条件;农用器械投入。投入83010元资金,为135户506名贫困群众购置了柴油机9套,脱粒机21套,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生产器械严重不足的问题,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为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增产增收起了积极作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0180元,维修乡村道路7.8公里,修护灌渠4条,总长度达7018米,水池(水塘)5座,进水口8处,极大地改善了农牧区基础设施状况,为加玉乡农牧业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救助特困妇女。投入资金19500元,为20户41名特困妇女家庭添置了藏桌、藏柜、木床、炊具、被褥等,帮助单亲妇女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群众生活。投入资金31848元,购置生活用品50余种,为45户135名困难群众添置生活用品,同时还为加玉乡乡政府添置了办公用品,改变了乡政府办公设施过于简陋的状况;救助贫困学生。捐款3000多元,救助了一名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的贫困学生。在山南地区树立了人民银行情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