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十一五”开局年粤港合作期待新突破 继续为全国提供合作样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9:53 南方日报

  本报讯2003年CEPA签署实施、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升格、两地明确分工定位。在全国上下尤其是广东转变增长模式最关键的历史新时期,粤港合作如何继往开来?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更进一步,为全国提供先行样板的粤港合作,又将提供哪些新鲜经验?

  带着这些思考,在会议于8月2日开幕之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和广东两地长期从事粤港合作研究的专家,总结粤港合作所取得的成效,并交流探讨未来的走向。

  经济起飞阶段

  粤港合作示范作用功不可没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工业化时期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本、外汇、供给短缺,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举向珠三角地区迁移,恰好大大缓解了各大缺口,成为粤港两地乃至整个内地经济腾飞的发动机。”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如此评价。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说:“现在广东成为全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地方,与港资的示范效应密不可分。”

  CEPA签署实施

  “前店后厂”模式全面提升

  回顾过去20多年来粤港之间的合作,陈广汉认为影响最为深远的里程碑事件包括改革开放之初实行特区政策,最终形成粤港之间“前店后厂”的制造业内分工格局;以及2003年CEPA签署,对香港原产地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并降低香港服务业进入内地的门槛。

  陈广汉表示,之所以说CEPA将粤港合作推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基于三大变化:两地合作模式从传统的“前店后厂”向“统一市场”发展,合作内容从传统的制造业内部分工合作,转向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业间合作,合作机制从以往的产业自发合作,转向政府、产业、民间多个层面的自觉性合作。

  服务全国

  探索转轨期“先行样板”

  张燕生认为,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广东与香港的合作不仅应服务于两地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应服务于全国,为全国提供“先行样板”。

  在这一方面,令张燕生印象深刻的例子就是“深圳地铁四号线二期工程,以BOT(特许经营)形式与香港进行合作”,即香港负责建设、运营、管理该地铁线,30年之后再交由深圳,“通过合作,深圳可以很好地借鉴香港将地铁与房地产很好地结合的经验,就是两地在城市规划方面进行合作的典范和样板。”

  本报记者程满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