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州珠村“摆七娘”今年不一样 乞巧节突破静态上路巡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9:54 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姚艺曲通讯员/天宣)“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清末民初珠村举人潘名江作的《珠村七夕吟》,曾生动记录了旧时珠村乞巧节的盛况。昨日,乞巧盛况再次重现珠村,2006·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天河区珠吉街珠村七夕广场开幕。

  开幕式上,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摆七娘”。5台“摆七娘”分布在以良公祠、八社、

七社、梅隐公祠及明德堂。珠村妇女们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一一在此展出。据了解,珠村的巧女们从年初就开始准备参展的手工艺品,制作出的花草、公仔、建筑物等作品数十余种930多件。

  今年的乞巧节还重现了古时的“拜七娘”仪式。只见身穿古服的“巧女”(已婚妇女)与穿着旗袍的“玉女”(未嫁女子)走进祠堂里“摆七娘”大方桌前的大天井,在广东音乐的伴奏下,“巧女”、“玉女”款款起舞,“玉女”斟茶斟酒,然后与“巧女”拜天地、对拜,“巧女”接过“玉女”递来的针线表演穿针引线的绝活,最后“巧女”们齐唱乞巧歌,仪式结束。

  据村民介绍,这种“拜七娘”的仪式是以前乞巧节上必备的节目,后来“摆七娘”消失了50年,近年重新兴起后,仪式一直没有得到完整恢复。去年,村里一些古稀的老婆婆凭着记忆,指导年轻的妇女排练而成。今年是“拜七娘”恢复的第二年。

  乞巧文化节期间,除了举行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摆七娘”、“拜七娘”、“七娘戏”外,还有异彩纷呈的现代活动——乞巧女儿形象大赛、七夕巡游、天河区十大模范夫妻评选、最佳乞巧作品评选等活动。其中,乞巧文化节组委会今年重点打造的“七夕巡游”项目,由珠吉地区的民间文艺团体共300余人参与龙狮共舞、女子威风锣鼓、巧女群舞等表演。此项活动开历史之先河,将“摆七娘”这一静态活动发展成为向路人巡游展示的动态活动,使之成为文化节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关资料

  乞巧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初七为乞巧节,也称七夕,“拜七娘”俗称“七姐诞”。相传七月初七为牛郎织女双星相会之日。

  七月初六夜初更时,姑娘们便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首饰,把指甲染成红色。八仙台上摆着早已做好的各式物品,姑娘们焚香燃烛,点起放在“拜仙禾”、“拜仙菜”中间的油灯,向天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礼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便于朦胧灯影之中持绸线穿针孔,穿过者便称为巧手(乞到巧了)。然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盆(名梳妆盆),盆里装着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等。每样一式七份。初七日间,姑娘们会互相访问,评议各人制作的手工艺品。

  图:

  两个小孩在追赶“七夕巡游”队伍。朱丹阳郭长荣潘慧摄

  村姑身着盛装在明德堂“拜七姐”。

  乞巧作品“牛郎织女”引人注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