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莫让“秋风”吹走了利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09:56 南方日报

  “股市三人行”特别策划

  核心提示

  股民西门最近比较郁闷,把网名也改成了“解放前啊,解放前”。

  在本报之前的《给小股民的一份投资建议书》的文章中,西门是主角之一。那时他正是春风得意。对股市本是门外汉的他,春节前跟着朋友拿着20万元炒起了股票,权证市场上也疯狂了一把。“那时真是遍地黄金”,西门的投资频频得手,不到半年的功夫,资产已经增值了60%以上!

  而最近一段时间,西门有点的找不到北了。买了一只股票,股价怎么也涨不上去;马上换仓追涨另一只股票,结果自己刚进去就开始大跌,而原来的那只股票却又噌的上去了。几个来回下来,西门的资产大幅缩水,最惨的时候,市值还不到20万元。用他自己的话说,“刚刚翻身把歌唱,一朝回到解放前”。

  不仅仅是西门,上半年的流金岁月后,股市渐起的秋风让不少股民起了寒意。大盘热点散乱,虽然每天也有十几只涨停个股,但却难把握持续的主线;不少大家心目中的好公司好股票,股价看起来都不便宜,上涨乏力,一不留神就是一根大阴线。提高准备金率、宏观调控、工行上市、国航上市……虽然大盘在密集的利空中还能坚持住,但谁能防范压倒大盘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此市道,小股民又该如何把握、别再“回到解放前”?

  本周多空指数

  尤晓光:★★☆☆☆

  袁季:★★☆☆☆

  李大霄:★★★☆☆

  走势分析

  新股密集发行冲击大盘

  记者:大盘已经横盘了相当长的时间,从技术指标看,向哪个方向突破的可能性较大?

  广州证券袁季:市场走势的牛皮特征已经显露无遗,今年5月中旬多头已将红旗插在1650点之上,此后也曾一度攻至1757点,但迄今为止,整体仍是徘徊不前的格局,上证指数重心并未上移,如果剔除中行等新股上市拉动指数的因素,重心还有下移迹象。我在此前几周已反复强调,上涨的动力和契机都显不足,经历上半年的快速涨升后市场需要进一步夯实,部分品种甚至已透支了未来行情,而宏观调控及扩容压力又迎面而来,权衡之下,适当休息并等待战机是近阶段最为可取的策略。

  万联证券尤晓光:从技术面上分析,股指在1700点关口遇到了强阻力,周四股指盘中曾一度冲过20日均线,但最终回落至20和30日均线之间,股指顺势回落;周五指数再次下跌,收盘跌破了30日均线,显示近期市场不容乐观。从大盘蓝筹股的表现来看,石化股、银行股连续反弹后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并最终拖累股指;银行股的调整,反映了热点向蓝筹股成功切换的条件尚不成熟,那种认为热点将向蓝筹股转换的观点有点偏乐观了。总体来看,扩容过速引发调整,后市继续震荡探底,投资者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尽量轻仓操作。

  记者:新股密集发行的消息不断,但是大盘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这是否说明资金和人气并不缺乏的股市,回调幅度有限?

  袁季:扩容的压力看起来好象已经被市场消化得七七八八,但这很可能是表面现象,目前,国航27亿首发已过会,广深铁路拟发A股的消息又至,大盘、小盘都源源不断,而量变到质变自然会有个过程,如果继续保持这种发行规模和节奏,市场将不堪重负。由于新股供给充裕,且回报相当不错,打新股的大军日益浩荡。据统计,前一周交叉发行的五只新股合计冻结资金总量达到8010亿元,而其构成绝非都是“新股专业户”。我们注意到,有多家新基金都用较大的头寸参与新股申购,也就是说,他们在空仓回避市场风险之余,还可以取得额外收益。一旦市场对后市展开调整形成共识,这种行为可能进一步扩散,势必形成对二级市场的抽血效应。

  尤晓光:大多数机构都是认购新股积极,介入二级市场谨慎,甚至有机构声称第三季度只认购新股。对二级市场而言,在宏观调控和新股的双重压力下,资金的压力相当大。

  记者:注意到最近发行的新股跌幅不小,对人气将有什么影响?

  袁季:仅就新股来看,也有退热现象,德美化工、中工国际、大同煤业、同洲电子、云南盐化、中国银行都跌破了首日开盘价,其中同洲电子周五收盘价较其首日开盘价已跌去23.61%,中国银行跌去13.53%,中工国际跌去12.33%,大同煤业跌去9.64%,说明热钱的活跃度已在下降。综合来看,市场疲态已显,七月收阴几成定局,这有可能预示着八月仍将继续向淡。

  东莞证券李大霄:对新股定位要理性地重新思考。股票的大规模发行和上市是下阶段不可避免的任务,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往往因为不理性的炒新习惯导致过高的融资吸引力。许多非理性炒作的新股,并没有给投资人带来正回报,这个沉痛的教训必须吸取,不应该重蹈覆辙,对待新股要有理性的预期,新股的合理定位有助于待上市公司的理性预期和合理的发行定价,不致于造成过分热烈的融资行为,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投资回报,毕竟给与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是保持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

  操作建议

  调整策略应对“牛回头”

  记者:前一段时间总说“千金难买牛回头”,现在还这么看么?

  袁季:有两点值得提醒:一、牛市中也屡见深度调整,怕就怕调整之初不怕调整,到了调整之末反而投降了,这恰恰是通病。二、过于麻痹是导致或扩大亏损的重要原因,主动转为被动有时侯只在一念之间。

  记者:看来下半年的操作难度的确很大了,那股民是不是只能去打新股以求稳妥了?

  李大霄:首先是阶段操作的应对策略,有能力进行波段操作的投资者可以采用在密集发新股时进行新股认购,等到非密集发行阶段才进行二级市场操作,这可能是一个阶段操作的好方法,这个方法适合灵活的操作习惯的投资人。其次是采用品种选择应对策略,在密集发行阶段适当回避流动性良好的品种,选择筹码锁定比较好的品种进行操作,而在休养生息阶段可以考虑对流动性良好的品种进行反弹操作。最后,在市场波动时,仍然可以采用买进持有成长股的策略。毕竟我们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投资的基础仍然存在。

  袁季:我建议将眼光放远一些,可关注奥运板块。奥运会虽在2008年才召开,但考虑到二级市场的提前效应,很可能2007年才是相关品种的主升行情,再往前推,那今年下半年机构投资者就必须做战略性建仓的部署了。近两三周北京板块已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如G国贸、G中青旅、首旅股份、G路桥、G城建、G天鸿宝等,建议关注首旅股份、G路桥、G北巴、G歌华等个股。

  机构观点

  券商理财计划:

  只留10%仓位3季度全力打新股

  数据显示,随着6月底上证综指在1700点关口徘徊,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投资呈现出明显的谨慎风格,6月末,除长江超越理财1号外,11只产品资产净值为142.36亿元,其中,现金和基金分别达到31%和34%,而股票资产占比不足10%。一些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调低了资产组合中的股票比例,现金、基金、债券等三类资产占据了集合理财产品净值的绝大部分。与此同时,理财计划的投资经理们,对新股的热情却是异常高涨。

  例如,国信金理财投资经理表示,三季度市场存在下调的压力,后股改时期投资机会相对偏少。考虑到下半年市场IPO及再融资申购机会较多,他们将积极参与新股及新发可转债申购。

  中信避险共赢投资经理表示,除了满足合规性需求的10%现金管理产品以外,避险共赢将以90%的现金资产参与网上、网下新股申购,申购所得新股的卖出原则是上市首日卖出。他们在三季度只做新股业务,不参与股票二级市场,不参与债券二级市场。

  华泰紫金1号投资经理认为,虽然新股申购的超额收益不会永久地持续下去,但在目前看来,其收益水平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高于固定收益产品,因此,在新股申购收益未显著下降之前,从资金的机会成本考虑,仍可全力以赴参与新股申购,获取超额收益。

  华安基金:

  结构调整中大盘股机会多

  股权分置改革是引发上一轮行情的主要推动力。在股改基本上告一段落,而新股发行正在加速进行之际,股市下一轮新的驱动力在哪里?为此,记者采访了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部副总监尚志民。

  他指出,随着主要上市公司基本都完成股改,股改对市场的影响作用已经日益减弱,驱动大盘上涨的主要因素将重新回归到公司基本价值上来。在未来一段时间,要想获得超越大盘的收益率水平,必须进行更加严格的价值挖掘。

  尚志民指出,大型上市公司已经具有明显的长期投资价值。这些大型上市公司往往在行业内优势地位明显,并具备一定的垄断地位,他们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且相对更容易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在今后一二年内,中国A股市场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市场结构。尚志民认为,中国银行的上市,实际上是A股资产结构和资金结构剧烈变化的一个开始,而这种变化的速度可能超过人们的预期。市场会再度回到以行业龙头企业所构成的市场核心资产之上,价值投资将迎来新机遇。

  富国基金:

  回避股价“透支”的股票

  富国基金投资部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必须清醒地看到,市场活跃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过了头”。

  这位人士指出,一些股票已经透支了未来的成长空间。特别是一些小盘股,由于各种概念的流行、新增资金的投资理念等因素,其估值水平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与一些大盘蓝筹股相比估值更是高出很多。指数期货的推出,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各板块应有的估值水平。

  由于新增加了很多资金,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投资理念,以及不同的风险收益偏好,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概念:因为某个公司有资产注入,股价大幅上涨,便开始假设类似的公司也要进行资产注入。显然,这是一相情愿。

  专题撰稿本报记者贾肖明

  图:

  大盘“秋风”渐起,股民已感寒意。

  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