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树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11:50 红网-三湘都市报

  接连突破了湘、粤、赣边境的三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向都庞岭下的道县挺进。这时蒋介石已在道州盆地布下了一个袋形阵地,调集26个师、约30万人的兵力,欲全歼红军于湘江、潇水以东。红军主力部队在一军团第二师的突围之下,并不艰难地渡过潇水,于当年11月25日在豪福发布了抢渡湘江的命令。

  豪福原为中革军委所在地,现在的行政区划为道县寿雁镇豪福村。6月27日,我们和

该县原史志办主任蒋云神来到这里,一辆桂林开往道县的大巴从此经过。因为村中的省道改造,路边的部分房子已拆迁,据说原先保存完好的房子,已经面目全非。旧房和红砖房相间,有的老房子夷平,有的拆掉半截。蒋带我们看一处塌掉的房子遗迹,其上搭起的竹架长了南瓜藤,该房原先为祠堂,抢渡湘江的电报即在这里发出。

  “我家的这个房子就是住的红军”、“已经拆掉了”、“我们家的已经拆掉了”……诸如此类的话,我们在豪福村随处可听见。只有用卵石铺成的巷道,依然无语地躺在村子中央。“红军写字的那个房子是我们的。”蒋国树、陈银花夫妇带几分庆幸地说,“就我们这个房子没拆掉。现在好多房子拆掉了,如果早四年来,还可以看到。”他们的房子夹在两栋红砖房中间,几年前就借给别人堆放杂物,新房子建到了公路旁边。

  63岁的蒋国寿家的房子也拆掉了。蒋获得了1.2万元的补偿,“起房子现在还没落实地,蛮难搞”,临时搭建了一个棚子居住。儿子在深圳打工,“每个月有四五千块”,蒋在家里种点花生、玉米,一年有二三千元收入。他现在的希望就是建一座新房子,安度晚年。

  采访中,一个叫陈树湘的人反复被道县史志办的冯正春提及。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离开道县后,由红五军团三十四师担任全军后卫,掩护大部队过湘江。陈即红三十四师师长。过湘桂交界的永安关6公里、距红军抢渡的湘江战场20公里的水车一战,该师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战斗,终于滞迟了敌人的追击时间,掩护中央机关、军委纵队和主力红军渡过湘江。因错过渡江时间,陈被迫率部退守都庞岭山麓,至江华桥头铺过牯子江时,被埋伏在两岸的保安团击中。

  6月26日,我们来到江华瑶族自治县桥头铺镇,在牯子江边看到的渡口已经移位。据说,1934年12月12日陈树湘到达这里时,江面雾气升腾,“死一般的沉寂”。陈预感到有埋伏,但为了潜入南部的萌渚岭保存实力,只得拼死一战。

  陈受伤后,由士兵抬着沿萌渚岭山麓行进,在道县四马桥附近被俘。当时的道县保安团一营营长何湘如获至宝,对陈极尽利诱,试图从其口中获取红军情报。陈宁死不从,无奈之下,何湘将他抬往道县县城邀功请赏,行至道县蚣坝石马神时,陈趁敌不备绞断肠子自尽身亡。

  “杀了一个吧。”石马神村一红砖楼里,83岁的胡成英老人向我们证实。当时他还小,只听说村子里死了一个红军长官,具体地点不知道。“是‘中央军’搞死的,受伤走不动了。”看来他们不知道陈树湘是自杀。“红军蛮可怜哩,好可怜哩。”胡曾看到一个红军脚受伤了,没有药,躺在路边呻吟。红军来时,村子里的人不了解情况,都躲出去了,天快黑时红军又把他们叫回来,要他们睡在屋子里,红军人多睡祠堂、大厅,人少则睡屋檐下。红军还给村民挑水、打扫卫生,然而这里的群众基础不比苏区,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扎根。

  陈树湘的墓,据道县史志办冯正春介绍,在该县县城上关大桥西头北侧,潇水边一陡峭的小石山上。冯1986年在县城读书时,还到墓地游玩过,当时只知是红军墓,不知道墓主是谁。1990年代县城改建时,墓被毁。后来该县的业余党史研究者根据民间流传两墓为无头墓的说法,推测墓主为陈树湘和他的警卫员。陈去世后,国民党政府为以儆效尤,割下其头颅在道县县城示众三天,后又拿到陈的家乡长沙小吴门示众。由此,陈的墓确为无头墓。但是,陈是否和警卫员葬在一起,葬在何地,仍是个谜。

  长住在道县县城76岁的老人周家庚(音)则告诉我们,上关大桥附近的墓解放后才有,不可能是红军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