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归属感是重庆人文底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2:02 重庆晚报

  

归属感是重庆人文底线(图)

  廖晓义

  

归属感是重庆人文底线(图)

  廖晓义与克林顿讨论环保问题

  北京廖晓义

  女,重庆人。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1996年创办北京地球村;1998年,为留在中国搞环保,填写《自愿放弃美国绿卡登记表》;2000年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得主(诺贝尔环境奖之誉);2005CCTV中国经济人物社会公益奖获得者。曾发起垃圾分类、空调26度、少开一天车等全民环保行动,现为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

  精彩语录

  ■我是个典型重庆人,燥辣,比较激烈。随便怎么看,我就这样了。

  ■重庆人喜欢折腾,比较皮实,失败了一千次,不怕一千零一次。

  ■最严重的问题是资本崇拜,GDP至上;科技迷信,以为科学可以改变一切创造一切;价值单一,不考虑双刃剑的负面影响;历史虚无,抛弃一切文化的根。

  人物素描

  上蹿下跳的斗士

  采访廖晓义不容易。第一次通电话,她连着开了几天会,电邮过去的采访提纲都没空看。第二次通电话,人已在北京西山埋头研究哲学。终于给记者腾出半天时间,还有采访门槛——要求记者先看话剧《谁毁了圆明园》。

  7月21日下午,地球村。走楼梯时,一位白T恤女士背着大旅行包,快步超过记者,冲上楼去。走进办公室,发现她正是刚进门的廖晓义。

  之前网络和电视上见过她的明艳笑容,精致的装扮看不出岁月痕迹。可站在面前的女人,纪念衫、旧麻裤、懒汉鞋,凌乱的头发掩不住疲惫。廖晓义笑:“搞环保的平时都简单。”

  当天北京气温35摄氏度,接近两百平方米的办公室有点热。柜机静站在墙角,灯也没开。工作人员说,廖老师要求,超过一定温度才开会儿空调。拍照时,会议室灯被打开,很快又关上。

  重庆人讲吃,廖晓义却最爱烫饭。女儿王胜寒说,和妈妈讨论吃什么很没劲,“什么都一个味,甚至不如烫饭好吃。”

  廖晓义自称“草根”,没什么生活情趣:钱都用于环保,办公室也是开发商赞助的;丈夫身在美国常年不聚;几年难得带女儿游次泳打次乒乓球,是她的全部娱乐。

  她给自己画了幅像:东拉西扯,张牙舞爪,上蹿下跳,胡说八道,又臭又硬,没大没小。

  把东西方资源利用起来搞环保,担任北京奥委会环境顾问,利用这个头衔推动北京民间环保事业;常发出不同声音,得罪过很多人;坚持做的谁都改变不了,像茅坑里的石头。

  一次国际会议,外国学者发言称“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廖晓义当即站起来大声说:“先生们,女士们,中国人都是跟你们学的,学得还远远不够,如果像美国那样每人一辆汽车,请你们先准备好三个地球。”

  尹家绪入选年度经济人物,在清华演讲时请她当嘉宾。“我是长安厂子弟,16岁离开重庆,否则不会和汽车老板对话”。可她还是忍不住“发炮”:“我赞成小排量汽车,这点支持尹总;但反对私车发展战略,尹总能否也支持一下我的公交发展战略?”

  “泼辣”成了国际通行证,许多首脑和企业家记住了她。“我就是个典型重庆人,燥辣,比较激烈。有人说这是缺点,有人说是特点。随便怎么看,我就这样了,要不走不过来这十年。”

  核心对话

  1燥辣:让我坚持到底

  重庆晚报:你创办的地球村10岁了,遇到过不少困难,有没有想过放弃?

  廖晓义:做这个事情前,就没把它想成顺利的,只有把困难当成生活应有之意,顺利才会是意外收获,所以无所谓。

  我还有一点:憨胆大,敢闯敢干。当时的第一选择去政府,第二选择是企业,第三选择是民间组织,我选的是第三。哪里最苦,我就干什么。

  有人说我清贫,说我牺牲了绿卡,可人只有两只手啊,握了这个握不了那个。只有价值选择的不同,不可能所有都抓到手里。

  重庆晚报:评价一下重庆人的性格。

  廖晓义:燥辣(笑),也可以理解为激烈,这也是我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原因。幸亏我是重庆人。重庆人泼辣,干事麻利。我就经常讲话口不择言,不委婉。

  重庆晚报:可激烈这个特点,在很多人眼中等于固执、暴躁。

  廖晓义:重庆两江汇合,不停受着浪花冲刷拍打,所以不像成都人、江南人那么安分守己。喜欢折腾,比较皮实,失败了一千次,不怕一千零一次,这就是重庆人的精神。

  2重庆人:提到家乡就骄傲

  重庆晚报:有些人说重庆缺乏文化底蕴。

  廖晓义:重庆人没文化?怎么可能!外国人老感觉中国人走到世界上只会消费,不会讲话,事实上那只是少数。

  中国人一直都有根,圆明园毁了,可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价值体系。重庆人为什么提到家乡就会骄傲,这就是一个地域的人文精神,强烈的归属感,是重庆人的底线。

  重庆晚报:不能否认有些人没这“底线”。

  廖晓义:这就像环境,不是单纯问题,是人心。没有了心,人不像人,山不像山,水不像水,是价值系统出了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资本崇拜,GDP至上;科技迷信,以为科学可以改变一切创造一切;价值单一,不考虑双刃剑的负面影响;历史虚无,抛弃一切文化的根。有些人恨不得“换血”,换成西方的血。

  所以重庆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把“打造人文精神”看得那么重。

  3北京:家园意识强过重庆

  重庆晚报:“空调26度行动”去年在重庆普及比较好,今年反弹了。

  廖晓义:许多城市都反弹了,北京还好。我们正在商量应对措施。

  我们吆喝了两年,引起了政府关注,今年没有主攻。不能只靠监管,应该让人们自己选择。民间组织这么少,我和同行常感到力不从心。

  重庆晚报:和北京比,重庆人环保意识怎样?

  廖晓义:身在首都,加上这几年沙尘暴侵扰,北京人家园意识在全国大城市里领先。重庆人显然对环境(沉吟半晌)……问题在于民间环保组织太少。

  重庆人不是很仗义吗,出了那么多汉子。很多人还送给我一个称号:大侠。我就是这样“路见不平一声吼啊”,太爱仗义执言,得罪了很多领导和利益集团。

  重庆人有这种潜质,是重庆文化里值得保留的东西,如果重庆人没有了仗义,那就是剩下尔虞我诈了,又怎么对人仗义、对生活仗义。

  重庆晚报:给重庆环保提点建议吧。

  廖晓义:希望政府大力支持重庆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同时加大力度打造社区层面的管理机制。我们在北京探索了成功模式:很多小区成立了居民意识会,号召了很多仗义的人加入,有分工,有章程。

  主要做四件事:关心环境质量,如成立环境卫生纠察队;监督环境执法;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

  记者手记

  采访廖晓义时,北京发生了两件事:张广天导演的话剧《谁毁了圆明园》开始在京城连演半月;圆明园防渗铺膜工程被勒令整改,最终通过了环评。

  《圆》剧票价不低,每场90元。即使这样,看的人很多,先锋剧场300人演出厅几乎场场爆满,有白领,有学生,我甚至碰见了王府井街口开书报亭的小老板。

  舞美和音乐都做得很棒,摇滚味道弥漫全场,可观众没人喧哗,更听不到手机响声。每一幕空隙,导演从观众席上蹿出来,亢奋地念着台词。观众扭头,安静注视,报以掌声。

  我告诉导演,是廖晓义介绍来看戏的,还说了圆明园整改通过环评的事。他的眼里亮起了喜悦和兴奋的火苗,“和我们这部戏没关系。是廖老师和她的同志们,还有北京人民的胜利。”

  出来时,剧组人员告诉我:暂时没打算到其他城市演出,环保题材在外地票房没保证。

  普鲁斯特问卷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没意义。

  2、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谁?

  答:这个问题没意义。

  3、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没意义。

  4、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答:这个问题没意义。

  5、如果能再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答:这个问题没意义。

  (备注:记者惶然,或许除了环保,廖对什么都觉得没意义?记者尊重她,如实记下)

  记者曹阳/文图网络编辑:李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