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普通一兵到精武之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8:51 法制日报

  劳动者之歌

  本报通讯员 徐锋 蔡年迟 本报记者 朱磊

  从锅炉兵到燃气轮机班班长、五级士官,在海军战舰上服役近二十个春秋的朱桂全至今的身份仍是一个兵,然而熟悉他的人都说,朱桂全是个好兵。

  海军112舰舰长杜长余这样评价他的部下:“朱桂全肯钻研,他如果不当兵,肯定会成为一个鲁班式的能工巧匠,当了兵,就是一名优秀的军人。”

  只有初中文凭,却精通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最终成为我国燃气轮机领域小有名气的“专家兵”,并取得过十多项创新成果;曾保障战舰顺利完成20多次重大战备演习任务,随舰出访世界8国9港。朱桂全以他20年守卫蓝色国土的忠诚抒写了一部新时期水兵的传奇。

  “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朱桂全命中注定与海军有缘。

  他出生在中国海军的诞生地江苏省泰州市白马庙。小时候,家里有个表哥在福建当海军,他寄回的一张身穿水兵服的一寸照片曾让年少的朱桂全对海军心生向往。1987年初中毕业后,朱桂全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海军战士,被分配到104舰上当了一名锅炉兵。由于吃苦耐劳再加上技术熟练,1991年,当中国海军新型导弹驱逐舰112舰组舰时,朱桂全幸运地成为第一代舰员,并被送去中国海军工程学院接受培训。

  初到院校,朱桂全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很快就被一连串的打击弄蒙了。走进实验室,迎面一幅“燃气轮机剖示图”就让朱桂全傻了眼,而当教员把他领到燃气轮机模拟控制台一看,密密匝匝的英文让只有初中水平的朱桂全心都凉了。更让他难堪的是,在随后院方举办的文化摸底考试中,全班59名学员,朱桂全考了个倒数第一。三门功课的成绩加起来还不到两位数。

  学校毫不客气地要求部队换人。

  “不能就这样走人。”一夜未眠的朱桂全找到院方立下“军令状”:“就算豁出命去也要学好新装备。”也许是被他的决心所感动,学校答应让他留下来试试。

  “那是我终生难忘的71天。”接受采访时,朱桂全仍唏嘘不已。

  每天清晨不到5点钟,朱桂全就爬起来,找个僻静的地方背燃气轮机专业英语单词;晚上10点宿舍熄灯后他还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直到深夜。“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早晨醒来才发现手电筒还一直亮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结业考核时,朱桂全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

  海军舰艇部队有句老话,叫“管路记不清,不算机电兵”。管路系统犹如战舰“血管”和“经络”,纵横交叉,盘根错节。为了弄清管路分布、走向,朱桂全钻舱底、爬龙骨、攀桅杆,身上经常被坚硬的零部件划破皮、蹭掉肉。一次,为看清滑油桥管走向,朱桂全探头就往舱底钻,没想到一头栽进污油池里,差点没被油污呛死———幸亏战友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拖了出来。

  一寸寸摸爬,一次次遇险,朱桂全终于将战舰“五脏六腑”都摸了个透。数公里长的管路走向、一百多个阀门位置、上千组技术参数,他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朱桂全常说:“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通过刻苦学习,朱桂全逐渐成长为精通现代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能够熟练驾驭世界先进水平动力装备的专家型士官。一次联合军演,一艘舰艇的燃气轮机无法启动。“把燃油比重调低一点再试。”问明情况后,朱桂全只一句话,就让机器恢复了轰鸣。

  “当一个有作为的兵”

  轮机舱是舰艇的动力系统,被喻为舰艇的心脏,舰艇能否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全靠“心脏”能否正常地“跳动”。执掌燃气轮机的朱桂全深知自己肩上的分量。

  左侧燃气轮机低温启动困难是长期困扰112舰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朱桂全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找来专业书籍,没日没夜地苦学钻研,还经常钻进高温灼人、机声隆隆的箱装体里研究结构,测试数据,几乎进入了一种痴迷状态。

  一次,朱桂全正在做启动验证试验。当动力涡轮刚达到4800转的自持转速时,突然失控飞车,顿时,机舱里警铃大作,朱桂全吓得呆住了。紧急关头,机电长“啪”地一下合上了应急停车键,这才避免了一起事故的发生。

  试验失败没有让倔强的朱桂全气馁,相反更加激励了他的斗志。他将所有的启动数据重新进行了分析归纳,并赴武汉、哈尔滨等地向有关专家、教授请教。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找出了燃气轮机低温启动困难的原因,并写出了13页的论证报告和拆换方案。在他的主持下,对燃气轮机进行了一番“大手术”。再次进行试车时,当机电长按下启动按钮的一霎,机器旋即发出欢快的轰鸣。燃气轮机在零下5度条件下一次试车成功。

  燃气轮机启动需要满足18个连锁条件,任何条件不满足,机器都会处于“自我保护”状态。如此苛刻的使用条件,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海战?朱桂全大胆提出:简化启动程序,满足战时和特定情况下装备应急使用需要。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朱桂全研制的“燃气轮机应急启动装置”问世了,这项科研成果将燃气轮机启动条件一下子简化为4个。专家评价说,这套应急启动装置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

  服役多年,朱桂全始终是一个兵,然而朱桂全认为,与其挖空心思去追求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官,还不如塌塌实实当一个有作为的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朱桂全更加刻苦地钻研专业知识,而他的这个兵也的确当出了名堂。由于技术过硬,他被112舰舰员尊称为“兵教授”。朱桂全先后四次立功受奖,还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官、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海军十大杰出青年。

  短评

  勇于创新的先锋兵

  朱磊

  朱桂全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海军士官,在我国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他走在了时代前列,成为率先掌握先进技术的排头兵。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士官代表,回顾朱桂全的从军之路,我们不难从他身上发现很多闪光的东西。

  朱桂全热爱学习,虽然他的起点不高,但他通过加倍的努力弥补了知识的不足,从全班倒数第一到结业时名列前茅,朱桂全以顽强的毅力获得了驾驭新型战舰的通行证。此后,他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而是孜孜不倦地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100多本专业书籍,20余万字读书笔记,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他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112舰舰长杜长余在总结朱桂全的特点时说,朱桂全爱琢磨,他琢磨事,而且琢磨的是正事。虽然只是一个轮机兵,但朱桂全并不满足于只是干好自己的分内工作。他爱钻研、勤动脑、视野开阔,为适应未来海战对技术装备的更高需求,潜心进行技术革新;他淡薄名利,不计个人得失,每天想的不是怎样提干,而是如何为舰艇出行提供更好的动力保障。

  此外,朱桂全身上体现出来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是一名当代军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常年坚守在被认为是舰艇上环境最苦的轮机舱里,却始终无怨无悔。忠诚之心可鉴。

  朱桂全是广大海军官兵的优秀代表,在我国推进军事变革的浪潮中,我们期待涌现出更多朱桂全式的忠于职守、具有创新精神的先锋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