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比“读经”更重要的是公民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9:05 大河网-大河报

  第三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北京地区诵读表演近日在北京举行,学龄前儿童、大中小学生、教师、家长代表和企业界代表共500人参加了诵读表演。按照计划,第三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将于8月8日在古城西安举行。

  “读经”活动是近几年来一些团体和个人倡导的一项文化活动。2004年,有人编纂了一套“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包括了从《诗经》、《孝经》到王阳明《传习录》

在内的19部儒家经典,专供3岁至12岁的孩子朗读背诵。据称,中国目前仅儿童就有八百多万人参加“读经”,其群众基础大有不断巩固之势。

  应当承认,在《诗经》、《论语》、《史记》、《出师表》、《岳阳楼记》等不朽的经典读物中,传承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积极刚健、坚毅卓绝的精神气质。一个人多吸收一些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可以提高他的人文修养,塑造坚韧的品质,追求高远的人生目标。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有糟粕与毒素,集中表现为教人做臣民而不是做公民,做奴隶而不是做主人。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思想先驱认定传统文化是导致国家贫弱和政治腐败的罪魁祸首,呼吁与传统文化决裂。这种观念虽十分过激,但顺应了反对专制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大势,具有鲜明的进步意义。

  “五四”运动在与传统文化决裂的同时,也进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公民教育课程。上世纪80年代以后,恢复中小学公民教育的话题,也多次在不同场合被提起。现在,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社会形态应是公民社会,社会转型的历史性任务,对公民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公民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国民自觉的、健全的公民意识,让国民知晓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与责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政府和公民各自在宪法中的地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公民教育最终是要培养现代社会的公民,而不是塑造传统社会下的臣民,要培养具有自主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契约意识的“主人”,而不是要训练出懵懂蒙昧、因循不前的“臣民”。

  只有通过崭新的公民教育,才能正确引导青少年尊重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才能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开阔胸襟和开放眼光的现代公民。青少年需要读《论语》,青少年更需要读“中国公民读本”。□潘洪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