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乞巧 现巧 比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10:25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乞巧现巧

  七夕晚的重头戏是磨巧碗。

  

乞巧现巧

  少女把“巧芽”挑出几根来剪成短截,看投影测未来。

  □文/图记者金石实习生张翔

  日本专家寻找5年终于找到

  昨日,农历七月初七,一项曾经中断了40多年的传统民俗活动“乞巧”在大荔县户家乡大壕营村举行,平时安静的村落,突然变得异常热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秧歌、狮子舞、旱船、社火纷纷登台献艺。活动现场熙熙攘攘,儿童来了,老人来了;姑娘来了,小伙子也来了;县城人来了,省城人来了,连日本人也来了。村民制作的“巧姑”也被抬到现场。这个本来只是妇女们的传统节日,结果成了全村人的活动。

  似乎真应了搭建鹊桥需要雨水的民俗说法,庆贺活动刚结束,就下了一场暴雨,炎热的天气陡然凉爽。不久雨过天晴,摄影师、专家们走进农户观看“乞巧”的重点传统项目“磨巧碗”。

  来自日本的民俗专家、日本枚方市七夕研究会副会长鸟居贞义看过整个活动后,激动地说,七夕节在日本比较兴盛,明年2007年7月7日,日本将举行全国性的活动,特别是要开一个七夕节峰会。由于七夕节的发源地在中国,为了在中国寻找举行七夕活动最好的地方,他花了5年时间,今天终于在大壕营村找到了。他表示以后会带更多的日本朋友来这里过“七夕”。

  泡巧芽、缚巧姑、磨巧碗

  大壕营村的“乞巧”活动从14天前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泡“巧芽”就开始了。记者在“七夕”前两天到大壕营村时,村民泡的“巧芽”已经长了二三十厘米高。

  泡巧芽是将扁豆、豌豆、大麦、小麦、菜籽、谷子和糜子等7种不同的种子泡放在一个碗里,其间“巧芽”不能见光,每天换三四次水。七夕下午,姑娘们把自己精心泡制的高达三四十厘米的“巧芽”拿出,并在“巧芽”周围缠几道红丝线或红纸条,置放在“巧姑”前,比看谁的“巧芽”长得高,长得粗壮。接着,姑娘们围坐在织女像前,焚香、跪拜、行礼,然后各人把自己的“巧芽”挑出几根来,用花剪剪成一寸长的短截,投放在清水盆里面,视“巧芽”投影的形状预测姑娘成人后的巧拙和特长。若投影像一朵花,就认为那位姑娘心灵手巧;若像一根椽,就认为那位姑娘手笨。

  七夕当天缚巧姑,用葫芦瓢做“巧姑”的头,身体用木棍做架子,外面包着草,“巧姑”的衣服是借用老太太的旧服装,给“巧姑”穿之前,先将衣服从后院墙内扔到院墙外。民间认为这样扔过之后,衣服就沾上了“巧姑”的仙气。有的将“巧姑”衣服扔过墙后,要称其分量是否增加,如果增加,预示当晚容易显灵。

  七夕晚的重头戏是磨巧碗。在“巧姑”旁边的地上铺一张席,让7个10岁到12岁间的女孩子趴在席上,盖上单子,周围妇女手持双碗,将碗口相并,来回磨动,发出声响,半小时之后,有些趴在席上的女孩子会睡着。当地人把这叫“图”上了。人们把“图”上的小姑娘拉起来,领着她给“巧姑”磕头,然后去用手摸“巧姑”的手,意向“巧姑”领活。然后回到席上。没有完全清醒的女孩子会作出各种动作。人们问她干什么,她会回答是在刺绣或织布、纺线等。当她做完一个动作,又会领她去找“巧姑”要活。当她说是在做饭时,立即用凉水喷脸叫醒,意思是担心姑娘把饭做熟后吃了“巧姑”的饭,被“巧姑”领走。

  人们认为“图”上的姑娘从“巧姑”手里学到了手艺。但有个要求,趴下“图”的小姑娘,必须父母双全。65岁老人姚竹云说,父母就她一个女儿,母亲害怕她被“巧姑”领走,不让她参加乞巧活动。79岁的吴银弟老人,10岁时“图”过,看“巧芽”是一朵花,后来虽然绣花手艺不突出,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成了县上的植棉能手,获过地区、省上的奖。

  据大壕营村老人介绍,这种形式的“乞巧”活动过去在周围其他乡村乃至蒲城都有。

  大壕营村心灵手巧农妇多

  大约是“乞巧”活动的作用,大壕营村女子从小就注意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大壕营村有许多心灵手巧的妇女。

  姚清素老人85岁了,能独自设计制作各种图案的剪纸作品,还会刺绣、绘画等。她儿时参加过“乞巧”活动,是否被“图”上,记不得了,但从七八岁就爱上了剪纸,9岁时就给左邻右舍剪纸、做图样。一年12个月,有4个月是帮别人干活。婚后,丈夫的爷爷说:“你到底是个啥人,啥活都难不住你。”也许是她勤劳的原因,至今她耳聪目明,头脑清晰。其儿子专门在家里为她设立了一个工艺品展厅。为纪念七夕,她最近制作了3幅反映七夕的剪纸作品。

  薛生芳老人今年73岁,带着一帮男子,为今年的“乞巧”活动献上了一台木偶戏。她上小学时就特别喜欢唱戏,十五六岁时开始登台表演,生、旦、净、丑各个角色她都演过。1993年,她参加了县城一个木偶剧团,学会了木偶戏,成立了自己的木偶剧团。

  自2003年村里恢复“乞巧”活动后,65岁的拜雪梅老人每年都应邀做面花,曾上过电视。她为“乞巧节”做的“牌楼”高1米,呈梯形,共分为7层,每层都有不同的人物造型,有织女、牛郎、七仙女、吹打班等,栩栩如生。为做这个面花,她请了五六个老大妈帮忙,从头天早上6点开始做,到次日中午才完成,上锅蒸了7次。

  大壕营村不仅老年妇女手巧,年轻女子也能干。目前正是该村苹果销售季节,记者一进村就看到,妇女们成群成堆地在一起分拣苹果。大壕营村一带有果树3000多亩,起初为秦冠、红富士等品种,但因不是苹果适栽区,不能和白水、洛川苹果抗衡,没有销路。心灵手巧的大壕营妇女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毁园,而是将果树换为嘎啦等早熟品种,避免了和适生地苹果拼杀,销路很好。目前大壕营村没有人种粮食,只有果树和棉花。

  农妇田美玲告诉记者,这一带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的家庭很多,有的5口之家,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之多。摘苹果忙不过来时,她们就从县城请工人来当钟点工,这些工人的收入赶不上农民。

  记者注意到,村里牵头组织“乞巧”活动的是泼辣能干的村妇女主任李金焕,她把活动办得井井有条。

  恢复“乞巧节”的内幕

  大壕营村的“乞巧”活动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在1960年前后,因为“破四旧”而停止。停止的那些年,人们每年到七夕这天,为了纪念,要吃西瓜。

  2003年,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一群热爱民俗摄影的会员,为了记录曾有的“乞巧”民间活动,扶植、组织大壕营村恢复这一传统。结果活动一年比一年规模大,第一年只有西大壕一个行政村参与,到了去年,党家、东大壕也加入进来。今年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也成为主办单位。如今不仅仅是“乞巧”,更多的是现巧、比巧,妇女们将自己的剪纸、面花、刺绣、墩绣、泥塑等手工艺品拿出来展示、比试。外村的男子也献上自己的手艺,和大壕营村的妇女竞技。

  按传统,操作“乞巧”活动的都是30岁左右的妇女,但她们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力,目前正是采摘、销售苹果季节,所以泡巧芽、缚巧姑等事情都落在六七十岁老人身上。这些老人乐此不疲,高兴地说,村人都喜欢这项活动,人一年能热闹几次。不是因为现在要卖苹果,会有更多的人参加。

  记者感受到,虽然像磨巧碗这样的活动,有为外地人表演的味道,但该村群众喜欢这种活动是真心的,他们更多的是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非常喜欢和拿着长短照相机、摄像机的城市人交流。

  老人们告诉记者,如今的“乞巧”活动比过去热闹,受人重视。过去就是几家人在一起搞,人少,活动内容也不多。

  关于“中国情人节”的辩论

  在活动现场,大荔县摄影家协会副会长、原大荔县广电局副局长张升阳对有人将“七夕”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十分反感,认为这是崇洋媚外的表现,对“七夕”理解过于肤浅。“七夕”不仅包含有爱情,还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意味,“情人节”|这样一个舶来品无法将其涵盖,就像不能把春节叫“中国的圣诞节”一样。

  这一观点,引起来进行民俗调查的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的争论。他们分成两派,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左琳、韩莎莎认为,“七夕节”本来就有爱情的内容,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中国情人节”很合适。这样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来推动、发展这一传统节日,也便于外国人理解。我们有自己不同的内涵和形式,不会因名字而被混淆,而且这不是要改名,而是归类。这是实用有效的做法,而且已经取得效果,“七夕节”因此开始升温。现在都是快餐文化,没有人过多深究。郭东、王平平认为,情人间的爱情和牛郎织女已经结婚生子的爱情不一样。在中国,情人是指未婚者,而且让人联想到第三者,所以叫“中国的情人节”有损“七夕节”那纯洁、美好的爱情,也造成误解,叫“夫妻节”更好。我们还是应保留中国自己的东西,并发扬光大,不可篡改。没有必要用外国的东西来标榜自己,也无须迎合外国人,那样太狭隘,太庸俗。大壕营村的“乞巧”活动,就充分说明“七夕”内涵非常丰富。

  新闻链接

  七夕香桥会

  江苏有个七夕香桥会,每到七夕,人们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在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香炉祭

  在福建,女孩子们摆设香炉和各式祭品:茶、酒、花瓶中插花,还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和织女用的脂粉。祭拜双星后,即把献给织女的脂粉分成两半,一半投向屋顶给织女,一半留给自己梳妆美容。相传与织女共用脂粉,可使自己的容颜久驻。

  吃乞巧饭

  在山东的曹县等地,吃乞巧饭的风俗非常有趣:7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1枚铜钱、1根银针和1个红枣分别包到3个水饺里面,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有些地方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传说这天喜鹊极少,它们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棚下偷听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躲在生长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位待嫁的少女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杀鸡禁鸣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初七家家都要杀一只鸡,因为此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