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零工资就业”有保障可言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12:00 光明网
罗瑞明

  一些律师建议,尽量不要在法律之外寻求这种就业应聘。即便是自愿“零工资”就业,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也应签订详细的劳动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法律约定。这样不仅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也防止在发生劳动纠纷时,没有依据。(7月27日新华网)

  大学生找工作已经是现实中存在的难题,调查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1

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近6成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近六成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有争议)加上往年沉留下来的部分待业大学生等,待业人员数量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人口,这几年虽然经济在发展,但是用人量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量。“僧多粥少”大学生做普通人的工作甚至加入农民工行列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少数大学生更是无偿就业,据调查有近1%的人进行着零工资就业,这种零工资就业能按照一些律师说的进行合同约定吗?

  大学生零工资就业者中不失为千里马未遇伯乐,筹措满志在严酷的就业局势下未能寻到施展才华的领地,只能暂时的委曲求全,让接受单位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这一举措在大学生找工作难的严峻局势下可以说是明智,有这样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时时刻刻想到怎么来获取职位,工作就会严格要求,尽职尽力,与人与上司就能和睦相处,由此成为一种动力,这种人的正式谋职充满希望。此种零工资就业避免了盲目性,节省了就业成本。

  有些大学生在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面前,“有病乱投医”,抱着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好,面子重要,能进就进,不能进就走,工作三心两意,心不在焉。整天寻思着有没有新的门路,有没有好路子,工作没劲头,干事不主动,象这种大学生是很难立足的,也许半年或一年过后被人享用了免费的“午餐”。

  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用人成本,招聘人员强调工作年限。这种条件不是刚出学门的大学生具备的,没有一定的工作年限等于失去了机遇,要越过这道门槛,就得先有实践,这实践的过程也就是从生转熟的过程,从无偿到有偿的过程。

  零工资就业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考验。抱着零工资念头的大学生,想到的是以后更好的拿工资,而应聘单位考虑更多的是,你能不能人有所值,是不是我需要的那种人,不会因为你的免费而网开一面给你“转正”。当然这种好事有,但只能是符合条件的,如不符合条件即使是先期的免费也是没有保障的。

  大学生零就业不是长远之计,这种无偿维持不了多久,任何一个人都要自食其力,没有报酬衣食住行的开支从那来,长久“啃老”家庭也受不了,无疑对大学生精神上、物质上都是一大压力。

  大学生零就业不值得提倡,除不符合相关规定外,贬低了大学生的身份,大学生在什么时候都不可能一钱不值,关键是自己找出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尤其给人白干,不如找些有价值的工作干。

  零工资就业本来是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原则,但是周喻打黄盖,两厢情愿那也没办法。你如果不愿意无偿的干并没有那个强迫你,而目前更多的是大学生们自己主动提出零工资要求,按有的企业说法,他还不需要想收白干的大学生。这种现象如果说要签定合同之类,招收单位又没有认可你,总不可能签个什么都由被招聘方承担的合同,提出所谓零工资合同的建议在没有解决更多的就业渠道现实中,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体现不出什么实在意义。

  大学生出现的就业难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迫切的需要大学调整思路,以社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造就社会上需要的各种人才。同时社会各界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宽松环境,以应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的挑战。再则大学生本身也要更新观念,不能一条路走到底,东边不亮西边亮,走出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