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复印湘军”中的农家夫妻(百姓故事·农民工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3:3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复印湘军”中的农家夫妻(百姓故事·农民工⑩)
图为杨叔明(右)和妻子在复印小店。杨叔明和曾素辉是来自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巴油村的一对农家夫妇。夫妻二人都40岁出头,黝黑的皮肤,憨憨的笑脸。他们2002年来到北京,在中国传媒大学西食堂边租了个店面,干起了打印复印的活。小店的生意虽算不上兴隆,却很稳定。

  成为“复印湘军”一员

  说起当初为何想到来北京做复印的生意,杨叔明有些自豪地说:“北京高校里90%干复印的都是我们湖南人,中关村那边也有好多。”湖南离广州、深圳较近,许多湖南农民出外到沿海城市打工,在那里学会了打印复印,甚至学会了修理机器,于是他们几乎成了最早熟悉这个行当的“专业人才”。

  杨叔明以前曾在广州、福建、江西等地当建筑工人,后来经同乡介绍来北京干起了复印。他觉得这活不是很累,也不脏,所以一干就是4年。电脑是自己装的,选了比较好的配置,又自装了一些常用软件。可以说,打印复印,夫妻俩已经熟能生巧,而修理电脑、复印机也算高手,几乎省了修理费。

  喜欢和学生打交道

  学校放暑假后,学生大都回了家,小店的生意有些清淡,但夫妻二人已决定暑假不回老家。事实上,他们除了春节回家外,平时几乎都呆在北京。“家里还有两亩水稻,儿子当了海军,女儿在湖南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上学,现在到广东实习去了。”杨叔明说着,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是夫妻二人最忙的日子,但“忙也舒服”。小店生意最火的时候,每天打印加复印共用七八包纸,每包500张,收入还算可观。但赶上淡季,一天可能还用不到一包纸。

  在学校里做复印生意没有外面赚得多,但杨叔明夫妇还是比较喜欢学校。“和学生打交道很简单,不用顾及太多。”有的学生打印时没带零钱,夫妇俩总是说算了,可学生下次再来时都会把钱补上。

  问起将来的打算,夫妻二人都说没有过高要求,日子过得去就行。“看将来的行情,复印不好干就改行呗,到时候再说了。”杨叔明一脸顺其自然的表情。

  最高兴家人团聚

  去年10月,杨叔明79岁的老母亲来北京看儿子。杨叔明关了小店,陪母亲游故宫、逛颐和园、爬长城。登八达岭长城时,他担心母亲身体受不了,可老母亲有些倔,硬是爬到了最高点。“老母亲今年80岁了!”说着,杨叔明伸出左手做了个“八”字,脸上洋溢着自豪。

  “我的兄弟好多都在外地打工,所以老母亲也去过很多地方,像三亚、桂林、深圳等。去年她第一次来北京,玩得很高兴!”

  孩子们都在外地上学,只有逢过节放长假才来北京团聚。儿子今年“五一”来北京看望他们,夫妻俩高兴得关门不做生意了,好好陪了儿子一回。

  让杨叔明夫妻俩更开心的是,2005年儿子在部队考上了石家庄白求恩学院。“家里有房住,不急着盖新房,挣的钱都寄给孩子上学用了。以后还希望他们能在外地买房呢,呵呵!”

  来北京打工4年,杨叔明最大的感触是“还是北京好,什么都有。”虽然是农民工,但是他们在这里并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也没遭过冷眼。曾素辉骄傲地说:“北京能建这么大,还不是因为有我们农民工。”

张海宁 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