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和谐河南经济发展报告系列建筑业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5:35 大河网-河南日报

  ●加快河南建筑业发展高峰论坛完善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建筑业发展态势喜人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一方面保持了产业的持续增长,规模达到了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积极

进行了产业、市场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一是建筑业产业的规模达到了新的历史高点。2005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018亿元,同比增长11.9%;建筑业实现利润总额818亿元,同比增长13.8%;上缴税金总额1099亿元,同比增长17.4%。

  二是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地位的作用日益增强。从2001年至2005年,建筑业产值年均增长21.3%;增加值年均增长16.2%,占GDP的7%左右;从业人口占全社会从业人口的5.2%以上,建筑业吸纳了三分之一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三是建筑业的建造能力达到了新的水平。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举世瞩目的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相继落成和正在建设,如长江三峡大坝、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

  四是国有建筑业企业的控制力得到增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建筑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益进一步好转,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利润、税金都有新的增长。

  五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经过政府的引导和企业自身的调整,建筑行业的组织结构趋向合理,基本形成了综合承包、施工总包、专业化承包、劳务分包的架构,一些大企业在广泛的空间开展了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六是国际市场拓展速度加快。近年来,中国建筑业企业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对外承包营业总额、市场地域的范围、涉足的专业领域在不断扩大。

  在发展的同时,我国充分借鉴了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方式,继续规范整顿建筑市场,努力建造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筑市场的法规体系逐渐完善,建筑市场秩序也在不断规范;切实加强了建筑市场违纪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工程招投标监管,规范有形建筑市场;清理拖欠工程款取得了新的进展,防止拖欠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初步建立信用档案制度;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的承诺,引导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大力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建筑业发展高峰时期,不仅建筑规模大,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也远远超过以往。但是,当前的建筑市场发育还不很成熟,体制、机制也没有完全理顺,市场主体的信誉观念、履约意识比较薄弱,市场违规行为和质量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一、要加紧推进诚信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信用奖惩机制。建设部去年下发了一个对建筑市场建立诚信体系的工作指导意见,同时也在环渤海、长三角地区进行了试点。目前,建设部已经制定出对建筑企业市场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的基本标准。将来我们要根据这个标准,决定对什么样的企业上网发布其不良行为。

  二、要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有效控制工程风险。今年,建设部将出台一个关于进一步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工程担保的意见,不仅在房屋建筑上,还要拓展到其他工程上。三、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的监管体系,规范招投标工作,主要是针对招投标的一些薄弱环节,加强调研,加强制度建设,还要完善一些制度来规范它的行为。在招投标上,下一步我们要抓一些典型案例,加强招投标的监管。

  四、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多用市场手段,少用行政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为重点,以突出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淡化企业资本金和设备为原则,以实现高端放开、低端准入为手段,以通过资质改革来引导和扶持大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中小企业做精做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要强化市场监管体系的薄弱环节,促进建筑市场协调发展。目前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和机制建设上不平衡,比如村镇、乡村市场怎么监管?另外,各方主体的规范发育也不平衡,中介机构在发育完善上也存在许多问题。在这些方面,我们下一步要研究具体意见。

  六、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劳务分包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此,建设部已经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并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劳务分包制度,农民工基本为劳务企业和其他用工企业直接吸纳,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要被禁止。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我国建筑业将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预计建筑业增加值将保持年均增长8%左右,到2010年,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建筑市场多元化的主体结构也将基本形成。让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共同努力,为促进中国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司长王素卿

  前言由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政策研究中心、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统计局、省商务厅、郑州大学等共同主办的“加快河南建筑业发展高峰论坛”,近日在郑州举行。

  随着中部崛起号角的吹响,中原城市群建设步伐的加大,我省建筑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期。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建筑业的发展,今年年初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2月27日,省政府在郑州召开全省建筑业发展大会;4月2日,省政府主要领导又在省建设厅主持召开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本次论坛通过邀请有关领导参与、专家学者研讨论证,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做大做强河南建筑业。

  本报将连续刊发部分专家学者在论坛上的发言摘要,以凝聚智慧,强力发展,为中原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快河南建筑业发展高峰论坛

  建筑业项目管理新走向

  中国的建筑业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繁荣发展的行业,而项目管理则是建筑业最核心的部分,它在新的时期反映出五个新的走向。

  第一个新走向: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生产方式的变革,进入了提升国际先进项目管理基本经验的新走向。

  “鲁布革”冲击:主要是对国有施工企业旧有生产方式的冲击,产生了项目经理部的新型组织形式;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两制”的管理方式和“三个一次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生产方式。

  “鲁布革”经验中,体现了“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这一国际项目管理基本经验的新鲜做法。即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实物工程量,给人以欣喜和兴奋,但是并没有引发对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深入思考,从而产生对其管理体制的冲击。这是因为旧有的“拖家带口”的施工生产方式,难以产生“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的新机制,所以把冲击力主要集中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上;二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中,设计、施工均以工程量来计算费用,工程量越多越有效益,而不是越合理、越科学、越有益处。所以难以产生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减少工程量的激励机制,这是不适应“节约型”经济发展要求的。

  “鲁布革”经验将再一次产生新的冲击,重点是优化施工图设计,追求合理科学的工程用量,靠高品质的管理,实现“低成本,增效益”的目标。

  第二个走向: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进入了以项目文明为标志的新走向。

  新型生产方式的推进,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项目管理模式。“过程精品,标价分离,CI形象”是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项目文明是企业文化建设在项目上落实的结果,是对项目主体和客体的全面要求。主体是指建筑企业包括总包、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和项目管理层次的文明建设;客体是指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成本、进度和现场管理的优化。项目文明是对创造“文明工地”活动的升华。

  项目文明的载体是项目文化。项目文化是以品牌形象为外在表现,以企业理念为内在要求,以项目团队建设为重点对象的阵地文化。项目文化的三个特征:露天文化——具有形象宣传力;显型文化——不同行为主体的统一性;大众文化——作业队伍建设。

  第三个新走向: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工程现场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入了以“项目全过程经营”为特色的新走向。

  “三位一体”项目管理的双向延伸,即延伸上游的投标,延伸下游的竣工跟踪。

  法人管项目,实行“三次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一次经营“为施工前的投标经营;“二次经营”为施工中的过程经营;“三次经营”为竣工后的追踪经营。

  “两心变一心,异地零公里”的管理探索。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依靠信息化把两心合一,实行企业和项目一个层次管理,称为异地零公里管理方式。

  第四个新走向: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三个一次性”的单一要求,进入了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新走向。

  “三个一次性”的动态组织形式是国有企业变革生产方式的创新产物。

  新型民营建筑企业成为新的市场主体,实行了“四自”的项目组织形式。“四自”为自揽项目、自筹资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其特点是一家牌子,多家分享,利于社会资源优化;企业法人担当法律责任,项目只承担经营责任。

  第五个新走向:建筑业的项目管理由不同主体的阶段式,进入了“交钥匙”总承包的新走向。

  投资体制改革中的“代建制”,变革了过去业主的组织形式,按部门成立基建办的方式将被革除。社会化、职业化和商业化是新型业主关系的主要特征。

  建设部下发文件,明确了项目管理公司的基本要求,项目管理公司对项目全过程实行“交钥匙”的总承包管理。

  “代建制”中的项目管理公司对承包商只是挑战,并非机遇。

  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会长张青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