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独家邀请两人煮咖啡论英雄曹爱文想当老师李飞欲山里盖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5:45 大河网-河南商报

  

本报独家邀请两人煮咖啡论英雄曹爱文想当老师李飞欲山里盖房

  

本报独家邀请两人煮咖啡论英雄曹爱文想当老师李飞欲山里盖房

  

本报独家邀请两人煮咖啡论英雄曹爱文想当老师李飞欲山里盖房
[序幕]

  7月31日晚。郑州市农业路与花园路交叉口东。三下冰河救人的英雄李飞、勇救落水女的最美女记者曹爱文走进迪欧咖啡厅。

  此前不久,他们两人分别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们在此咖啡厅和另外一个人见面,但他们俩不知道要与谁见面。接电话时曹爱文正在看电影,李飞在看电视。

  打电话的是本报记者肖海丽和曹帆。在两位英雄走进咖啡厅的那一刻,肖海丽和曹帆正在咖啡厅等着他们,等待倾听他们如何看待“英雄”称号,以及他们如何在英雄面前流露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三方相见,相互握手致意。落座后,曹爱文笑意盈然,李飞不爱说话,双手交叉放在腿上,眼睛一直看着桌子。)

  [第一幕]

  谈文凭

  本报记者:欢迎二位英雄到来,今天是本报专门邀请你们见面对话的,希望让读者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你们。

  曹爱文(笑):李飞,我从小就崇拜军人,真羡慕你,我想进部队就是进不去。

  李飞:你长得漂亮,可以当文艺兵,而且你也上过大学。

  曹爱文:学历和能力没有绝对的关系,很多建功立业的大英雄都不是科班出身。

  李飞(抬起眼睛):我文化水平不高,不过我觉得要上就上最好的学校,我曾经去清华参观,感觉特别好。我没有上大学,但我进了一个特殊的院校。部队就是个大学校,也是个最好的学校,这里最能磨炼人的意志。

  [第二幕]

  谈责任

  本报记者:据被李飞救回的王雪说,当时她丈夫也曾下河去救自己。然而,丈夫游了10多米后,忍受不了刺骨的寒冷,放弃了救妻的念头,自己游回到了岸上。两位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

  李飞:我能理解他,他还有孩子,万一没能救出妻子,自己也遇难的话,孩子就太可怜了。

  曹爱文:你第三次下河救人的时候,没考虑过你的父母吗?

  李飞:我是军人,我们当兵的只要死不了就要救人,但要是死了,剩下的也就不知道了。

  曹爱文:救人的基础上,我肯定会考虑我的家庭。因为我不仅要对社会负责,还要对父母、家人负责,要考虑他们的感受。

  [第三幕]

  谈救人时的想法

  本报记者:救人的那一刹那,是怎么想的呢?可能这个问题已经被问了无数次。

  李飞(双手开始握起水杯):冬天下冰河,平时给我一万块钱我也不去。但当时不一样,不能想,稍微一想就不会下去了。不过,下去了就没想着出来。

  曹爱文(逐渐收起笑容):有人问我当时女孩的嘴里泛着水和食物残渣,你做人工呼吸不觉得脏吗?我就回答说,当时真是什么也没想,完全是本能。

  [第四幕]

  谈是否会救杀人嫌犯

  本报记者:7月28日,本报《垂危嫌犯救治为何无人埋单》一文,报道了一杀人嫌犯生命垂危,家属不愿出钱救治,医院院长自己签字救人的事。面对这种情况,两位救人英雄是否会救杀人犯呢?

  李飞(毫不犹豫地说):我肯定会救,犯人的生死应该由法律决定,不是由医生决定的。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

  曹爱文(想了想):我也会救,但救了以后会有很多思考。救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但这个人杀了人,救活了也会被判死刑,他对社会没有价值了。对现在的法制社会来说,这也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第五幕]

  谈成为英雄后的生活

  本报记者:成为英雄后,你们目前的生活情况如何?

  曹爱文(首先接过话题):我明白做记者的辛苦,所以接受采访一向很配合。但我的本职工作是记者,频道每月规定的有采访任务,虽然领导特批可以让做一个月的“明星”,但眼看一个月就要过去了,大家的关注仍没退去,心里有些焦急。

  李飞(对

  曹爱文的话连连点头,只笑不答。但是,跟他一起前来的李干事插话说,李飞的事刚在武警内部传开,还没开始在地方宣传的时候,李飞就找到他“求情”,说自己不会说话,别再采访了行不行。他们通过采访李飞的邻居、同学,写出了他的事迹报告,李飞看完,第一句话就问,“这些事你们咋知道了?”)

  [第六幕]

  谈如何看“英雄”称号

  本报记者:

  救人的事迹被传播开后,你们成了“英雄”,你们是怎么看待“英雄”这个称号的呢?

  李飞:“英雄”是时代造就的,真没觉得自己做的有啥值得说的。我去广西一家公墓扫墓,那里埋着的烈士参加过越战,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当时听着烈士们的事迹,我哭了。跟他们相比,和平年代救个人真算不上啥。

  曹爱文:

  事情传开后,也有人称呼我是英雄,但跟李飞的壮举比起来,我做得太微不足道了。所以之前对大家的关注,我感到很不理解。后来我明白了,大家并不是在关注我,而是在呼唤真善美。

  记者的责任是引导舆论,树立典型也是很好的引导舆论的方法。当一个5岁的小孩在母亲帮助下写下“曹爱文姐姐,你是我的榜样”,送给我时,我知道至少这个孩子因此记住了救人是件光荣的事。这何尝不是记者价值的体现呢?

  [第七幕]

  谈将来打算

  本报记者:

  你们对今后的生活有何打算?

  曹爱文(直视着记者的眼睛):

  如果让我规划将来,我还是想当个普通的编辑或者老师,但要当就当小学老师……为什么?小学生听话、可爱又好管呗!

  曹爱文(把头扭向李飞):你呢?将来要做什么?

  李飞(看着曹爱文疑惑的眼神,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我就想找座大山,在里边盖间房——清静。

  [第八幕]

  谈业余生活

  本报记者:

  业余生活你们都是怎么过的?

  (此时,服务员端上咖啡。但李飞半天没动。)

  李飞:我喝不惯这东西,还是喝白开水吧。

  曹爱文:

  啊?呵呵,我是一到西餐厅就想吃西餐。

  李飞:我只喜欢吃面条。在部队,连大米我都吃不惯。

  李飞:在部队只能上武警局域网,没聊过QQ,从不看超女,只是喜欢看央视10套的节目,“讲述”、“百家讲坛”和“发现与探索”都很吸引我。

  曹爱文:

  我的业余生活要丰富许多,朋友聚会、逛街,还有劳累后大睡一觉。

  [尾声]

  英雄眼中的英雄

  对话结束已近零点,快人快语的曹爱文向李飞伸出手:“咱俩见面,还没正式握一下手呢。”

  李飞站得笔直,和爱文握了握手。

  “聊了这么多,你们对彼此有什么印象呢?”记者请两人互相评价一下。

  曹爱文看看李飞,调皮地说:“帅,是个标准的军人形象。一看就是个好男人,很有正义感。”

  李飞双手把玩着杯子,依旧是红着脸、低着头,想了想说:“感觉她特别好。”

  (本报记者肖海丽曹帆实习生李悦悦/文郭威文程实/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