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七夕节”何以不敌“情人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6:00 光明网
高福生

  “西方有情人节,有着众多爱情神话故事的中国应有自己的情侣节。”7月29日,在河北邢台市召开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倡议将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赋予现代符号,法定为“中国情侣节”,传承下去。专家们还建议,向社会征集“中国七夕情侣节”的纪念物,增强这个节日的完整性。(7月30日《半岛都市报》)

  专家们之所以发出这个倡议,缘于土“七夕”不敌洋“情人”。每当2月14日西方“

情人节”来临之时,有情男女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鲜花、巧克力,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尤其是玫瑰花价格一路飙升,而商家也借此商机大赚一笔,浪漫经济一次又一次被引爆;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大多数商家对这个古老的节日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一些年轻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个节日。

  土“七夕”何以不敌洋“情人”?一是人们对“七夕节”的文化底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少人对七夕的感觉几乎都停留在那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上——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互相爱慕,结为夫妻,后来却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二人化成牛郎星、织女星,分隔在天河两岸,只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天河上的鹊桥相会。传说中,织女纤纤玉手,飞舞金梭,能织出彩霞般的锦绣。古时,针线女红对女性能否嫁到好人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每年的“七夕节”都会引来众多女子顶礼膜拜。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转变,一些手工技艺渐渐流失,今天学习针线女红的女孩更是寥寥无几,丧失传统内涵的“七夕节”也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二是“七夕”没有一个统一的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在“2·14”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而“七夕”虽然被冠以“中国情人节”,但风俗各异,且不少活动诸如节日夜晚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等,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让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无法领略。至于祈祷祭拜、穿针引线、杀鸡洗澡之类流行于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就更难让年轻人普遍接受了。

  三是“七夕”在时令上不能“情”、“景”相融。一些年轻人认为,春天才是发情的季节,而初春更是发情的“前戏”日子,可能有些地方还能赶上飘雪,这无疑是在给浪漫加分,因而“2·14”便成了不折不扣的情人节——情人们手捧鲜花互相拥抱在一起,还有浓香的巧克力增加热量,抵御寒冷,多浪漫啊!而“七夕”,正值盛夏,天气炎热,人心燥躁,因而也就找不到情人般的浪漫。再者,在古人心目中,七夕对于婚嫁而言并非吉利日子,何况秋天即将到来,万物萧条,令人黯然神伤,并不适合谈情说爱。

  除此以外,因“七夕”节是按照农历计算的,这让很多年轻人不太容易记得。加之对西方舶来品怀有新鲜感以及“80后一代”对原汁原味的民族节日缺乏感性认识和深层了解,造成了如今对民族节日的淡漠。何况把“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也是近两年来被有关人士提倡后才慢慢进入公众视野的。尽管不少文人对此进行了“鼓噪”,但心思活络的商人却反应平平,没有推出什么特别的“动作”来挖掘有关商机。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土“七夕”不敌洋“情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民族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是构建文明社会的题中之义。土“七夕”不敌洋“情人”的尴尬警示我们,传统民俗节日的精髓要深入人心,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当务之急,除借助媒体大力宣传外,学校要将“七夕”等传统节日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学习并熟记这些节日;有关部门要经常组织一些相关活动来纪念,如诗会、笔会、主题晚会等;市场上可出售一些与“七夕”有关的小饰品、小玩具、小纪念品来引导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个节日。

  或许,当“七夕”被更多地赋予了现代符号时,法定“中国七夕情侣节”也就顺理成章、指日可待了。笔者相信这一天离我们不会太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