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西:做活煤炭文章科学发展谋跨越(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08:06 人民网

  偿还环境欠账,再现地肥水美五谷香

  走进山西某些地方,时常有山河破旧之感。

  这里有黄土高原典型的沟壑纵横,仿佛被巨灵之掌狠狠地爬梳过一般,虽逢春风,那绿意却细弱可怜;偶见河流,不是干涸了,就是只存一线有气无力的细流。而看似平坦的

路上,忽而会冒出一个提醒牌:前方为采空塌陷区,请小心驾驶!还有灰蒙蒙的天气、漫天飞舞的粉尘……

  山西,15.6万平方公里的省份,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占全国的第一、二、三位。单位面积承担的污染量是全国的数倍乃至十倍。地表径流的70%都是污水,沿途排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88%的河段。11个地级城市中,二级以上的天气平均不足190天。

  采煤还造成了地面破坏,使浅层水流失,地表径流量减少。“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歌中那“哗啦啦地流过”的汾河——山西人的母亲河,因为上流挖煤造成地表水严重流失,在兰村段就已经干涸了。山西地下水结构被严重破坏,原来打井,挖个几米十几米就有水,现在要几百米才能见水。

  “挖了一山煤,流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环保成了山西欠账最多的一个大窟窿。山西重污染产业比重占85%以上,当铁路蜿蜒向全国送出长龙般无穷无尽的煤炭、焦炭时,山西付出的环境代价近乎惨烈。

  省委省政府从“十五”期间,就反复强调,不能再给环境资源造成新的污染。一年间,四五千家小煤窑的坚决关闭,体现了山西省壮士断腕的决心。

  恢复生态,是山西面临的一场苦战,三大环保工程正依次推开:

  最引人注目、成效也最卓著的,是植树造林。山上绿了,身边也绿了,为此还细化了一系列“硬”指标,比如交通通道,要求高速公路两旁种树10到15排,一级公路5排到8排,二级公路3排到5排。光是在高速公路两侧,每公里政府就给掏了10万元的树苗钱。这细弱的绿意,是山西人民的希望。

  另一个工程,是改善矿区沉陷区工人的生活与环境,争取3年内把沉陷区居民悉数迁出。

  而6月10日启动的旨在改善重点城市、重点区域环境质量的碧水蓝天工程,针对山西污染最集中的中部盆地11个地级城市和32个人口密集县,这里的面积占全省的37%,人口的58%,财收的70%,污染则达70%—80%。一旦解决了这个“脸盆”中的污染,昔日的丑小鸭,就有变成白天鹅的可能。

  “蓝天碧水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各市、县的主要领导。环境保护和“蓝天碧水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干部提拔任用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碰硬,已经初见成效,污染局面有所改善,失去使用功能的河流,由“十五”初期的73%降到63%。

  太原,这个空气污染一度位列全国重点污染城市之首的城市,曾经“头上难见蓝天,地上难见绿地,不是有河无水,就是有水不清”。2000年,太原市二级及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只有91天,进入冬季取暖期,全市污染程度更加严重。随着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2005年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达到了245天。

  曾在上世纪90年代干枯的汾河,也重新荡漾在太原——用橡皮坝拦蓄的6公里汾河水,成了太原最夺目的景观。孩子们在河边的草地上跳跃着放风筝,情侣们在看得见星星的夜晚窃窃私语……

  省长于幼军的话,在山西干部中很有代表性:“山西不能再错过发展良机,再也耽误不起。耽误了,就对不起三晋父老;耽误了,就是历史罪人山西不能再走粗放式经营的发展道路,更不能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去换取一地一时的发展。”

  如今,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走进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去倾听“万里黄河收一壶”的雄壮豪迈;走进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去凭吊昔日金融巨子“汇通天下”的非凡抱负;走进清凉世界五台山,去感受无边的绿意,作一次惬意的深呼吸……

  今天的山西在敞开大门。人们惊异地打量着:原以为只是四处冒烟的“黑色山西”,竟然深埋着如此众多的昨日辉煌,集聚着如此众多的大自然的壮丽。

  人们还将更为惊异,山西人正以筚路蓝缕的坚韧,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地积累着明天的希望,重现“富甲天下”的辉煌,去赢得三晋大地属于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

  《人民日报》(2006-08-02第01版)

  【1】【2】【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