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炸弹身后爆 飞出七八米毫发未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0:10 南方新闻网

  炸弹身后爆飞出七八米毫发未损

  老红军、云南老省长刘明辉回忆长征经历,自称“十一死一生”

  【16】

  他们在长征大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可能无法被提及,但他们出生入死的个体经历应该永远被铭记。

  约访云南省老省长、老红军刘明辉,老人的秘书答复记者“听说有记者来采访他当年长征经历,老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但因为血压创下历史最高,医生考虑到他的健康,希望时间延后”。三天后,他的秘书再度联系记者,称老人考虑到记者远道而来,虽然血压仍然很高,但同意次日接受记者的专访。

  同样考虑到老人的健康,采访时间约定为一个小时,但对于老人波澜壮阔的一生而言,一个小时太短,时间被一次次拉长,拉长……他所看到的只能用惨烈形容:血战湘江,师长受伤被俘绞肠自杀;浴血西征,军长董振堂牺牲被割头吊在树上;他所经历的同样是一个个传奇:炸弹身边爆炸竟然毫发未损,数次被围屡屡顺利突围……

  老人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参加红军

  20岁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刘明辉1914年11月出生于江西石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11月,他就加入了少共。上过九年学的刘明辉很快就“崭露头角”,不到十八岁他就先后被任命为横江区苏维埃政府文书、少共区委副书记。

  1932年3月,他又被调任驿前县任少共驿前县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他甚至还于1934年1月23日,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不过此时他已经参军到部队,当上“委员”时毫不知情。但当时苏维埃政府发不起薪水,刘明辉属于“义务劳动”。

  1933年夏,中央苏区掀起轰轰烈烈的“扩红”运动,提出“创建百万铁的红军”。中央号召模范少共“整团整营”上前线,参加红军去,刘明辉也报名参军。

  石城县“扩红”成效显著,一个仅11.8万人的小县,参军参战者达3万余人。红军撤离时,石城有7000人参加长征,但到解放后,归来的只有百分之一。

  1933年6月,他被分至红五军团13师39团3营7连。因对政治思想工作较为熟悉,刘明辉在七连被任命为指导员,做政治工作同时,他还“兼职”做保卫,此项工作较为秘密,连队其他人并不知晓。

  那时战斗较为频繁,一天到晚都能听到打炮声。“炮弹从炮筒里打出来声音是‘咚’,落下来爆炸是‘哐当’,后来敌人还编了个段子:咚——朱德毛泽东,哐当——垮台”,老人笑着讲道。

  血战湘江

  师长被俘绞肠自杀

  红军长征后,刘明辉所在的红五军团担任后卫,掩护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及直属部队两个纵队突围。“当时接到的命令不是说要长征,而是说打到外线,到外线作战,目标和方向是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刘老说。

  当时国民党构筑了四道封锁线,但由于各军阀之间存在矛盾,堵截态度不一,红军以较小的代价突破前三道封锁线,进入广西湘江地域。蒋介石调25个师,分五路前堵后追,组成第四道封锁线,欲消灭红军于湘江之侧。

  为便于行动,红军整编。红五军团编后辖两个师,34师和刘明辉所在的13师,军团长为董振堂,参谋长刘伯承。“刘伯承是四川人,到苏联学习过政治军事,还当过教官,在苏联也很有名,他对战略战术很有研究,讲起话来用方言多,笑话多,得到大家的拥护和爱戴”,刘明辉回想起这位老首长颇为敬重。

  11月下旬,天气转冷,部队来到湘江边。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率先过江。刘明辉所在的红五军团则守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以阻击追击之敌,掩护后续部队。

  在完成护卫任务后,刘明辉所在师也顺利渡过湘江。他与战友脱下衣裤,把衣裤和枪举在头上,游泳过江。“当时已是冬天,天气寒冷,江水刺骨,到了对岸都冷得发抖,但没敢停留,只在河对岸弄点柴火喝点开水就开拨”,他回忆说。

  当时中央军委纵队离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进可迅速渡江,但被“瓶瓶罐罐”拖累,走了四天才到湘江边,以致国民党军队有充分时间在湘江两岸布防。

  红五军团34师在掩护主力渡江后,已来不及渡江,被阻在湘江以东,西去道路也被切断,部队陷入湘军、桂军、中央军等包围中,无法渡河。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英勇拼杀,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这在红军历史上还是首次。

  刘老的记忆中还有一段悲壮的往事:陈树湘师长身负重伤被俘,后乘敌不备,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由8.6万人锐减为3万人。

  日夜行军

  肚子饿浑身肿月余复原

  过湘江至贵州段,在刘明辉的记忆中同样痛苦。因为后有追兵,部队只有没日没夜地走,也没有什么吃的,战士们疲惫不堪,有些战士把背包往地上一放就睡着了,等醒来时,部队已不知去向,造成很多非战斗减员。

  在刘明辉眼中,夜晚行军的火龙堪称一景:“我们不分白天黑夜连续行军,晚上看不见路,就点起火把照明,每个班一次点一把,队伍绵延数十里,火把连在一起,就像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火龙,很壮观”。

  这段路虽然没有遇到生命危险,但因为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刘明辉浑身发肿,脸腿全都肿起来,直至到了遵义,他在一个山沟里休息了个把月才复原。也就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电灯和牙粉,还抽到纸烟,算是开了“洋荤”。

  遵义会议之后,红五军团整编,刘明辉的工作也发生变动,他被红五军团保卫局一部(侦察部)部长刘护平调到一部任科员,后来又调回39团三营任特派员。

  翻越雪山

  让出骡子救了战友一命

  过雪山让几乎每个老红军都刻骨铭心,刘老也不例外。在翻越雪山之前的一次休息中,他差点被战友的炸弹“误伤”,被炸出七八米开外竟然未受伤;过雪山时,他用一匹骡子救下一位战士,此人后来曾任兰州军区副政委。

  刘老还记得被“炸”时周围的场景:那是快到雪山下,在一条小街上,地面用石板铺成,两侧还有一些小铺子。部队吹响休息号,战士们就地休息,他也坐到一块石板上休息。

  10分钟后,前进号一响,大家背上东西起身,他身后一个战士站起来时,背包上的“山瓜”(一种手榴弹,两头尖,中间大),掉到他坐的石板上爆炸。“只听‘哐’的一声,我就被震昏过去。清醒过来一看,哎哟我的天哪,人被‘送’出七八米远,背部全是硬的,也不敢动,不知道是腰杆子炸断了还是炸烂了”,刘老回忆说。

  幸运的是,由于炸弹质量不好,再则准备过雪山,身上穿着厚棉衣,炸弹只是引燃了背后的棉衣,休息了两天居然毫发未损。“他们都说是‘九死一生’,我是‘十一死一生’,还好没有残废也没有死”,刘老数起自己的历险经历时说。

  因是营级干部,过雪山时,部队配给刘明辉一匹骡子,一个马夫。刘老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们很早就起来爬雪山。“越往高处雪越厚,人越累,必须拼尽全力走,千万不能坐下去,否则很难站起来”,刘老说。

  在离顶峰还有千米左右的地方,三营七连八班副班长孔金彪走不动了,坐在雪山上起不来,刘明辉赶紧叫人把他弄到自己的骡子上,让马夫牵着骡子驮着他走。刘明辉这时也气喘吁吁,他抓住骡子的尾巴,让它拖着自己走。过了雪山顶,才缓过气来。

  孔金彪是福建宁化人,解放后曾任13军副政委和兰州军区副政委。“他后来到了云南后,见到我还说这件事,说要是没有那骡子,他可能就不行了。”刘老回忆说。

  红军分裂

  张国焘提出南下吃大米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并将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同时将左右路军进行对调。刘明辉离开红五军团战友,跟红四方面军31军继续长征。

  刘明辉还记得,31军军长叫王树声。他所在273团团长仍是董俊彦,政委还是庄振凤,他担任团特派员。

  从此以后,刘明辉随张国焘的部队行动,开始第一次过草地北上。经过六、七天行军,八月下旬,通过草地到达阿坝。9月,也就在阿坝一个喇嘛寺里,张国焘召开营级以上干部大会,公开提出南下的主张。

  “好几百名干部将喇嘛寺挤得满满的,没有凳子,大家都站着”,刘老作为营级干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张国焘讲当前的战斗形势,讲着讲着就随便“扣帽子”,说要打回四川,打回天全、卢山、雅安坝子吃大米去。

  “张国焘抓住当时红军刚过草地,肚子很饿等艰苦条件,提出打回雅安吃大米还是很吸引人。但我们都觉得莫名其妙,从长征开始不是一直说要北上的吗?再说红一、红四都是老战友,怎么能分得开”?刘老说。

  张国焘此言一出,当时就炸开了锅,有些人甚至公开叫板,说你南下你的,我打我的游击。刘明辉的团长董振堂则用一言不发来表示抗议。

  由于红军分裂刘明辉曾三过草地。“第一次走过草地时,大家都长出一口气:“再见了雪山草地,但愿今后不要重逢了,没想到两个月后,又一次走近死神”。

  为了过草地,刘明辉还想了不少办法。“现在讲起吃野菜可能会当笑话听,那里根本没得吃。脚上连草鞋都没得穿,找到喇嘛庙,庙里有供神的青稞,放在那里没人管,也顾不得那么多,捡来丢到火里吃。

  我们还在一个喇嘛庙里找到用牦牛皮做的大鼓,就用刀子把鼓皮割下来,脚踩到皮子上,照着脚划个样子,再钻几个洞,用绳子一穿就成了鞋。但草地上都是稀泥,这种鞋在稀泥和水中一走就湿了,时间一长就越软越湿越发胀。怎么办呢?到了宿营地,捡来牦牛粪来烧,就把鞋直接丢进去烤,没想到快烧成灰了,捡出来一咬,嘿,酥酥脆脆的,就像花生米一样,干脆就拿来吃掉了”。刘老作了一个用牙咬的动作,就像回到那段历史中,在吃那个“鞋酥”。

  西征兵败

  老军长头颅被割吊在树上

  张国焘的南下部队后来伤亡惨重,死伤过半,四面受敌又缺吃少穿。1936年3月,部队重新北上,第三次过雪山。

  6月,与红二、六军团在甘孜会师。7月上旬,从甘孜出发,途经阿坝、包座,越过雪山,第三次过草地,于8月到达甘肃南部。10月,红四与红一军团在甘肃会宁会师,红二与红一军团在静宁会师。至此,长征结束。

  红四方面军正准备成立保卫局,刘明辉被调到31军军部参与筹备,由军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兼保卫局长,刘明辉任保卫局科长,不久又到273团和91师任特派员,直到1937年夏。

  过了黄河的红四方面军也就是西路军,深入河西走廊后由于孤军远征,地形不熟。1937年初,马步芳、马步青调集十余万兵力围攻西路军。2月,党中央组织援西军援救,由刘伯承任援西军司令,刘明辉作为91师特派员,也参加了援西。

  但当援西军抵达镇原、平凉地区时,得知西路军已经战败的消息。刘明辉听到从西路军生还者的消息说,由于无根据地依托,又无兵员、物资补充,浴血奋战四个月,虽毙伤俘敌2500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惨败,红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等壮烈牺牲。

  更令刘老痛心的是,他一直追随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率部血战高台,壮烈牺牲后,敌人把他的头割下来,吊在树上。提及这位老首长的壮烈牺牲,刘老一脸悲戚。

  抗战被困

  拼死突围累得战马吐白沫

  抗战爆发后,刘明辉所在的31军91师被改编为129师385旅,他担任该旅771团特派员。

  红军改编后,番号跟着国民党叫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也改为政训处,又换衣服、帽子,很多干部对此想不通,产生困惑、痛苦情绪,甚至以为红军投降了国民党。有的干部战士冲动地说:“我宁可回家当农民,也不穿国民党军装,戴青天白日帽”。

  1937年9月初,385旅集结到陕西省三原县石桥镇,举行抗日出征誓师大会,刘伯承师长讲话并带领宣誓。当时群情激奋,大家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刘明辉还记得,当时天下着大雨,近万个声音叠在一起,和雨声相交织,响彻云霄。

  1938至1940年间,129师主力开赴冀南平原后,成立冀南军区,刘明辉被任命为冀南军区政治部锄奸部部长。由于在百团大战中受到重创,日本采取“三光”政策进行报复。不断发起围剿和扫荡。

  1942年4月29日晚,得知敌人要来扫荡,刘明辉随部队早晨四点钟就吃饭,向西南方向转移,走了三、四十里,到达十二里庄一带,不料遇到敌人包围,第一层步兵,第二层装甲车,空中有飞机轰炸并低空扫射。因为没有高炮反击,敌机飞得很低,炸死炸伤很多人,队伍不时被打乱,最后部队决定突围。

  下午2点,天气突变,刮起狂风,一时尘沙弥漫,人很难走稳,眼晴也睁不开,每进一步都困难,却客观为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骑一匹枣红马,在沟里跟着骑兵团奋力向西突围,我们和着战马节奏高喊:‘共产党,万岁,共产党,万岁,共产党,万万岁’,也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也不知跑了多长时间,灰尘少了,枪声稀了,可以看见天色了,才知道冲出重围”,刘老回忆道。到了一个村子,刘明辉在村东头下马休息,战马已浑身是灰是汗,累得嘴里吐着白沫。

  突围虽然成功,但部队损失很大,冀南四分区司令杨宏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四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十团长陈子斌,十一团政委桂承志等干部都牺牲在这场战斗中。

  也就在这段艰苦战斗的轰炸声中,刘老失去右耳的听力。“有一天早上起来,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和我说话,我才发现一只耳朵听不见了”。

  伏击日军

  半路劫回被俘刘志坚

  1938年底,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占领区里不断强化特务组织,培养汉奸势力,对根据地进行破坏。在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所在地周围密布特务据点。

  为应对敌人的破坏,中央成立社会部,领导各抗日根据地锄奸保卫和敌区情报工作。1939年冬,晋东南行政公署成立,刘明辉被调去筹建山西第三行政督察公署公安处,并任公安处处长,主要的工作是锄奸。

  那时,锄奸也有严格的程序和审批制度,并非随意执行。刘明辉还记得有一个案子,僚县有个叫李登瀛(解放后任云南省出版局副局长)的人被抓起来,说他搞反动组织活动要枪毙他。案子报到129师锄奸部,材料转到他的手中,他一看材料就十分怀疑: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还是儿童团团长,能搞啥反动活动?他当时感觉证据材料疑点很多,不足为信,就放了他,还安排他到公安处做点油印、刻蜡版的工作。“解放后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碰见他,他还高兴地给我打招呼”,刘老回忆道。

  1940年6月,冀南军区成立锄奸保卫部,军区政委宋任穷调刘明辉去做部长。锄奸保卫部属于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刘志坚。锄奸部最大的贡献是半路劫回受伤被俘的政治部主任刘志坚。

  刘老还记得,刘志坚到分区传达关于渡过今冬明春艰苦局面的决议精神时,在枣强县恩察乡大师友村被敌特发现,鬼子包围了他,他在向外冲杀时右腿被子弹打伤,从马背上摔下,被敌人抓住。

  军区和129师领导知道后,立即组织营救,通过情报摸清关押刘志坚的大营据点的情况,获悉日军押送刘志坚去县城的时间、兵力、路线等情况后,派部队埋伏在去县城的公路两侧,待日军押送的队伍刚一接近,步枪、机枪一起开火,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把刘志坚救了回来。

  贺寿师长

  被包围藏身老乡家脱险

  1942年底1943年初,鉴于刘伯承在抗日军民中的崇高威信,为鼓舞人民的抗日热情,做好对社会各界特别是对川军的统战工作,中央决定给129师长刘伯承举行50岁祝寿活动。

  冀南军区派刘明辉作为代表前往祝寿。129师司令部在河南省涉县(今属河北省)的赤岸,刘明辉与干事刘景周及一个警卫员,扮成老百姓,拉着一头毛驴,在地下交通员地带领下通过平汉铁路,到了敌占区,住在一个村子里。

  不料,在当天晚上,日伪军包围村子,挨家挨户搜查。刘明辉所住的那家百姓把他们三人藏到里屋,并用被子蒙起来。鬼子来搜查时,全家男女老少向鬼子磕头,说家里媳妇快要生产了,现在起不来也不能惊动。鬼子听了翻译的话后,决定先搜另一家。待鬼子走后,老百姓领着他们从村子另一头跑出来,过了一条大壕沟,这才脱离险境。

  到了涉县,刘明辉一行去给刘伯承祝寿。“那时条件艰苦,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他,刘伯承也没请我们吃饭”,刘老回忆说。

  文革挨批

  儿子被吊打致精神分裂

  解放后,刘明辉调任云南,先后任云南省公安厅长、云南省副省长、省长。文革中,老人受到批斗,造反派和红卫兵召开数万人参加的“炮打刘明辉大会”。在林彪发出要公开批判刘邓路线的讲话后,造反派称刘明辉“长期在邓小平领导下工作,是罗瑞卿的黑干将”,老人也成为专政对象,失去人身自由,被批斗、打骂和威胁。

  他的家庭也受到牵连,当时年仅11岁的儿子刘可也被造反派吊在树上殴打,受到污辱和唾骂造成精神分裂症,由于刘老失去人身自由,医院也陷入瘫痪状态,没能送他去医院,直至现在,刘可的病也没好,这成为老人心中永远的痛。

  如今,自己照顾这个已经五十来岁的儿子也是老人晚年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已经92岁高龄,如果没事,老人每天都要在省委大院散步一两个小时。“这些年来,走的路都可以绕地球好几圈了,他的秘书说。有一年建军节下起中雨,老人仍一个人在外面走,连警卫也不让跟。外面的哨兵看见了说:刘老,这么大雨不要走,小心感冒。他答道:下刀子(指长征中枪林弹雨)都不怕,还怕下雨!

  到了晚年,如何延续长征精神是刘老最为关心的事。1996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时候,老人提议重走一段长征路,得到广泛响应。老人目前还筹划建立一个红军长征在云南的纪念馆,记录红军在云南的革命史,把红军精神也留给云南。

  ■主角:刘明辉

  刘明辉,男,1914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石城县。1930年11月加入共青团。1933年5月参加红军,编入红五军团39团,后任七连指导员。1934年10月随部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冀南军区锄奸部部长。1945年11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二纵四旅政委。解放后任重庆军管委员、公安部长、重庆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后调任云南省公安厅长,历任云南省副省长、省长、云南省人大主任等职,并两任中央候补委员。

  ■长征往事

  肖克赋诗《过金沙江》

  红二、六军团长途跋涉,横扫滇西,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丽江。抢渡金沙江,是他们在整个长征战略转移途中的最关键的一环。

  他们抢渡金沙江的战斗过程,自1936年4月25日下午从石鼓渡口开始,讫于28日下午在巨甸渡口胜利结束,历时四天三夜的紧张而有秩序的抢渡;仅以七只木船,几十只筏子,二十八个船工,把一万八千人马,神速地从金沙江西岸送到东岸,将追敌远远地甩在自己后头。

  红六军团十六师师长周仁杰率部担任军团前卫及渡口警戒任务,在最后一个渡口——巨甸抢渡金沙江并控制渡口两岸。红十六师为全军殿后,监视追敌,掩护渡江,待大部队安全进入西康后,周仁杰师长才率领部队最后渡过金沙江。“过江则存,过江则胜”,1936年4月25日,军团首长肖克、王震在石鼓布置渡江任务时强调。

  肖克军团长鉴于渡江行动胜利完成,挥笔书就七律《过金沙江》:盘江三月烽燧扬,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

  据云南省党史馆资料

  本报特派云南记者张国栋

  图:

  谈起长征的经历,老红军刘明辉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本报特派云南记者单增辉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