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水煮"历史 "恶搞"经典 注定难善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0:17 浙江在线

  不久前,某电影类杂志发表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典型》的访问记,作者在记叙一名导演谈当年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时写道:“没有谁亲眼看见他(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桥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着炸药包炸桥的。”

  作为当年主持拍摄电影《董存瑞》的导演,这名导演认为董存瑞炸碉堡“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可以想见,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他的言论将对读者形成多么严重的误导。

  最近,《解放军报》刊发专题报道,通过对几名当年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壮举的当事人的采访,以活生生的无可辩驳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这名导演对董存瑞英雄事迹的“推测”与歪曲。

  某导演煞有介事地炮制出董存瑞的一些“猛料”,看似荒唐、“无厘头”,细细分析起来,似乎又事出有因。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戏说经典”、“解构英雄”、“颠覆传统”的不良倾向,一些流传日久至今魅力不减的经典作品,一些在历史上已有定论的英雄人物,都被某些自命不凡的“作家”、“艺术家”拿出来肆意改编、戏说。

  对于这类不辨真伪、混淆是非、模糊美丑的“前卫创作”,许多读者和观众都很有意见。人们并非反对在新的现实条件下对传统英雄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对经典作品进行更加全面的诠释,关键在于,任何形式的挖掘和诠释,都必须遵循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必须尊重事实,尊重历史。

  某导演称“没有谁亲眼看见他(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如果他不是故意这样说,那么,一种可能就是,从当年拍摄电影《董存瑞》到现在接受某杂志专访,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任何一个当年曾亲眼目睹董存瑞炸碉堡的当事人。据董存瑞炸碉堡目击者之一、时任第四野战军11纵队32师政治部宣传干事兼宣传队副队长的程抟九老人回忆,在董存瑞冲向敌军碉堡之前,被敌军碉堡火力杀伤的只有三名战士,但在电影《董存瑞》中,这一情节却被夸大为“冲锋号一响,部队潮水般往上冲,敌人桥堡上机枪大作,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倒下去”,给人的感觉是,连队指挥员明明看到敌人火力封锁还乱吹冲锋号,那不是太急躁、太鲁莽、太不拿战士的生命当回事了吗?看来,某导演当年拍摄《董存瑞》时,其态度原本就是不够严肃的,甚至可以说,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凭想象或“推测”完成的,也难怪他今天会说出那样一些很不严肃、很不负责任的话来。

  正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也是历史的生命。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研究者和创作者都必须对历史的真实性高度负责,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那些以无所谓的游戏态度对待事实真相,肆无忌惮地“水煮”历史、“恶搞”经典的举动,注定了不会有什么“善终”。

作者: 潘洪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