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警惕一把手“假改革、真卖官”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1:38 南方报业网 |
推荐
日前,中央纪委和中组部通报了7起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典型案件。干部卖官买官是个老话题,但这几起案件与以往有所不同,认真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在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卖官买官出现的新动向。一类是钻制度的空子,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名、行卖官买官之实。被百姓讥称为“卖官书记”的陕西商州原区委书记张改萍,先后卖出了27顶“乌纱帽”。值得注意的是,她卖官的时间从2000年直到2005年,正是大力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时期。在任期间,她假借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名,行卖官之实。在卖官过程中,张改萍并不总是“一言堂”,她很善于“运用”选人用人制度改革的“手段”。区纪委副书记陈某想当教育局长,借了30多万元送给张改萍。张改萍经过盘算,认为陈某在区上人头熟,肯定会有人支持,于是就定下搞“民主推荐”。在民主推荐会及区常委会上,她又带头投了陈某一票,最后让陈某如愿以偿。 另一类是利用改革和相关制度的监督漏洞,向有投票权的人打招呼、拉票甚至出钱贿选。如广西合浦县一名镇武装部部长为当选镇党委委员,向26名党代表拉票并给其中7人送去各300元;广东吴川市一名副镇长为在两镇合并后当上新镇的副镇长,宴请镇人大代表并送现金,虽未被列为候选人,但结果也当选了。这些人实际上也是买官者,只不过其买官的对象,已从以往的极少数人甚至某个人,转向了人数相对较多的民意代表,属于一种新的买官手段。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尤其是要警惕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假改革、真卖官,把卖官买官“交易”程序化、合法化。要严格制度、细化程序,减少漏洞、加强监督,大力压缩个别人的“运作”空间,真正把选人用人的制度和规定落到实处。 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拉票、贿选等买官新动向,同样不可忽视,危害也不可低估,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对相关制度特别是选举制度,不应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须知由谁选举、如何选举,怎么投票、怎样计票等等,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士心,原载于《人民日报》,本报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