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国养狐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3:54 大众网-农村大众

  我国养狐业自20世纪初在黑龙江北安县及嫩江流域当地猎人养赤狐以来,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了。20世纪50年代前,由于社会的变迁和经济技术落后,养狐业始终未能发展起来,真正发展是从1956年起步,大发展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当时形成国营、集体和个体一起上的局面,1996年底达到高潮,全国存栏种狐约100多万头。到了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狐皮价格不断下滑,特别是北极狐皮价格降到1996年底的1/4~1/3。直到2000年下半年随着亚洲经济开始复苏,养狐业才出现转机。在养狐业处于低谷阶段中,全国除一些大

的养殖场仍保持一定数量的种狐外,大部分中、小养狐场纷纷解体,但全国仍有40万~50万头种狐存栏。2001年初由于狐皮价格回升,种狐数量有所增加,全国有种狐60万~80万头。至2004年全国种狐数量超过1996年,达到150多万头。

  我国狐皮价格下滑,除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毛皮质量与发达国家的狐皮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表现在毛皮的尺码小,毛绒质量差,其价格仅为发达国家产品的1/3~1/2,缺乏竞争力。究其原因,一是种狐品质差,生产不出高质量的毛皮,这主要是前些年“狐狸热”时期炒种的结果,几乎见母狐就留来作种,不注意出生早晚和亲缘血统,近亲繁殖,致使种狐品质退化;二是不重视科学饲养,营养达不到种狐标准,而导致越养越小。就目前也有很多场家,为了节约成本,或流动资金不足,仍在低标准进行饲养,满足不了狐生产所需要的营养水平,就是用优良芬兰狐杂交改良的后代也显现不出杂种优势。三是世界发达的养狐国家,如北欧、北美及俄罗斯等国家均在寒冷的北方高纬度地区,而我国在养狐热时期,全国遍地开花,甚至海南、川滇等南方地区也养狐,这种做法违背

  狐本身生态规律,必然导致毛皮质量下降。因此,养狐不能在全国盲目发展,应该很好地发挥我国北方冷资源优势。

  人工授精技术是狐育种、杂交改良、属间或种间杂交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褪黑激素能促进雄狐睾丸发育及提早冬毛生长,这些先进技术在全国尚未完全普及应用,今后应当重视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和普及。

  除上述问题外,全国各地养狐场普遍饲养品种单一,多以北极狐为主,一旦这一品种因某种原因皮张价格下滑,便不具备抗风险能力。倘若多品种(狐、貉、貂等)饲养,可以迅速转向饲养,减少损失。就狐本身也要多品种(银、蓝狐及各种彩狐)养殖,同时亦可开展种间或属间杂交,生产市场所需要的各种高档毛皮商品,如蓝霜狐皮、影蓝霜狐皮就很受国内外皮货商欢迎,而且价格不低。

  当前,养狐业在国际和国内狐皮行情看好情况下,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以提高毛皮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强育种及品种改良,进行科学饲养,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养狐业。相信这一农村致富项目,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我们不仅要看到国际市场,还要看到拥有13亿人口国内需求的大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毛皮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国内养狐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皮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