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赫鲁晓夫的“一把手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8:00 光明网
金海燕

  近读徐隆彬先生的《赫鲁晓夫传》,发现有些人在当了“一把手”以后,就会产生一种“一把手思维”,赫鲁晓夫就是这样的一位。

  1947年,时任乌克兰中央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反对苏共中央关于“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的决定,认为农作物的种植应当因地制宜和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不顾各地客观条件的差异,用强迫命令的方式来推广春小麦的种植是不适当的。为此,在斯

大林主持苏共中央全会上,与权重位尊的斯大林当面争论,说:“在乌克兰,我们的高产作物是冬小麦,而不是春小麦”。

  为了这场争论,赫鲁晓夫付了了沉重的代价:一是在全会通过的决议上,特别写上了一段严厉批评乌克兰的文字:“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春小麦的生产异常落后。全会认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逐年减少春小麦这种珍贵粮食的播种面积,而把肥沃的黑土用来播种价值比较小的饲料作物特别是大麦,这是不能容忍的。”二是斯大林以“充实一下你在基辅的领导班子”为由,派卡冈诺维奇和帕托利切夫到乌克兰,分别担任乌克兰中央第一书记和主管农业的中央书记,赫鲁晓夫因此失意,于第二年终于病倒了。

  然而到了1955年,赫鲁晓夫当了苏联的“一把手”,在当年的“一月中央全会”上,他就忘记了“农作物的种植应当因地制宜和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的正确思维,发出了“必须更大规模地在国内各个不同地区扩大玉蜀黍的种植”,“每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蜀黍”的命令。此令一出,各地领导自然不敢怠慢,将扩种玉米之风,刮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使苏联的农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前后不到10年,为什么一个坚持因地制宜、坚决反对强行推广春小麦种植的领导者,竟会变成不顾客观条件,强行推广玉米种植的“一把手”?其实并不奇怪。有一次,赫鲁晓夫参观一个绘画展览,在展出的抽象派美术作品面前,竟然不屑一顾地说:一头毛驴用尾巴瞎涂乱抹的脏纸,也比这些油画好看。一位画家受不了这样的污辱,当即反唇相讥,说赫鲁晓夫本来就对艺术一窍不通。赫鲁晓夫说:我当矿工的时候对艺术一窍不通,当区委副书记的时候对艺术一窍不通,如今既然我是党的领袖和政府首脑,就不可能不懂艺术。原本对艺术一窍不通的人,一旦当上了一指把手,“就不可能不懂艺术”,这就是赫鲁晓夫的“一把手思维”。

  当了“一把手”,就立马成了样样精通的行家里手,什么事情都敢拍板,什么不同意见都只当耳旁风,赫鲁晓夫的“一把手思维”,在咱们身边的众多一把手头脑里,不知有没有同样的思维,本人没有调查,不敢妄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