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哪里受灾最重我们就去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6:17 深圳特区报

  我市新闻界赴灾区一线采访的记者们走上前台,深情回忆在灾区的采访历程

  哪里受灾最重我们就去哪里

  市委宣传部举行“情系灾区、奉献爱心”记者报告会

  【本报讯】(记者马璇)昨天下午,市委宣传部举行“情系灾区、奉献爱心”一线采访记者报告会,我市新闻界赴灾区一线采访的记者们和全市赈灾募捐晚会主创人员走上前台,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深情回忆在灾区的所见所思,畅谈发自内心的认识和感受,让现场听众特别是记者同行们深受感动、深受启发,心灵得到了升华。

  广东部分地区遭遇洪水灾情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都行动起来,以不同的方式奉献爱心,回报全省人民长期以来对深圳特区的关心和支持。7月21日,深圳市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我市支援灾区的各项工作,号召在全社会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活动。市委书记李鸿忠在这次会议上对抗灾赈灾宣传报道专门作出指示,要求新闻单位加大报道力度,不仅要开展一场灾情教育,而且也要进行一次爱心教育。市领导许宗衡、李意珍、王京生等对赈灾捐助活动的宣传报道进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市委宣传部的具体协调、组织和推动下,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紧急动员,迅速行动。两个集团在接到命令后,仅用两个多小时就组织调遣了六支采访队,连夜奔赴韶关、河源、惠州、梅州和潮州五个重灾区,打响了“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宣传战役。

  昨天的报告会由参与执行此次采访报道任务的五路记者代表和参与策划组织全市赈灾募捐晚会的主创人员主讲。报告会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宣柱锡主持。他说,举办这场报告会,一方面是要再次展示特区新闻工作者风采,另一方面也要号召全市新闻宣传战线进一步弘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精神。他希望各有关单位认真总结这次宣传战役的好做法、好作风、好经验,表彰有关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三项教育活动”,认真贯彻“三贴近”和“三深入”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谱写特区舆论宣传工作的新篇章。以下为记者报告会发言摘要

  同事落水让人惊心动魄

  7月21日晚上7时许,我们9位记者和3位车队同事先后接到立即赴韶关灾区采访的紧急命令,8时整,5路记者准时从广电集团大厦出发。

  房屋倒塌、公路中断、护堤被毁、桥梁冲断、农田被淹、数万人无家可归……灾区这一幕幕场景让我们无比揪心,大家顾不上啃几块饼干、喝几口水,就扛起摄像机,把镜头对准了汹涌的洪水、断壁残垣中坚强的身影,我们用手中的镜头和话筒记录着眼前的一切,并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告诉深圳的观众。

  在梅州采访的同事李大新的落水经历让人惊心动魄。7月27日,台风“格美”再次袭击粤东北灾区,梅江河又一次决堤,为了拍到最前沿的洪水镜头,李大新在身边没有救生衣的情况下,扛着摄像机冒着生命危险下水,在水中前行了1000多米。突然,只听到“啊”的一声尖叫,李大新在水中沉没了,过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一台摄像机从水中迅速升起,然后是高高举着摄像机的双手。他站起来的第一句话就问:“机器受潮了怎么办?”

  这次难能可贵的采访过程,对我们报道组的每一位成员,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锻炼,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追求、敬业精神。

  深圳广电集团韶关报道组、

  新闻中心记者汪小敏

  难忘阿婆生火做饭坚强身影

  7月22日凌晨,我和另外两名电视台记者到达韶关,一进城就能看到满大街都是“齐心协力、抗洪救灾”等一类的标语,但真正让我感觉到水灾的严重性,却是我们入住宾馆前面的一纸告示:“本宾馆有水有电,欢迎市民前来入住。”

  我的眼睛记录下了一幕幕灾区的景象,有倒塌的房屋、无家可归的灾民,更有在墙边阿婆生火做饭的坚强身影。水灾令韶关整个城市被洪水覆盖,整个城市在洪水退去后有600万方的淤泥需要清理,走在路上,我问一名正在清扫路面的女士,对重建家园有没有信心,本以为她会抱怨一番,没想她却轻描淡写地说:“非典都扛过去了,这点灾难算什么?”

  这次采访,我们充分发挥广播新闻快速、灵活的优势,7天的采访我们三个人共连线102次,可以说,这7天,深圳的上空几乎全是我们三个人在灾区报道的声音。

  这次采访还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广东的兄弟城市之间情谊血浓于水。每次和898连线时,我都会问导播深圳这次的捐款情况,得知深圳捐款的数字不断上升时,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此次到粤北灾区采访,我完成了我的报道使命,但作为一名记者,社会的责任感依旧扛在我的肩上。

  深圳广电集团韶关报道组、

  898新闻频率记者王侃

  临危受命3天办出一台晚会

  7月21日晚上6:30分,我突然接到深圳广电集团领导的电话,提出要我迅速搭建一个创作班子,筹备一台赈灾募捐直播晚会,于7月27日现场直播。

  我在最快的时间内迅速向集团各个有关部门转达了集团领导的指示和人员要求。当天晚上7:50分,深圳卫视还在加班做节目的几名导演、编导、编辑和制片人没来得及吃饭便提前赶来了,广电集团制作部的领导亲自带队,灯光设计、舞美设计、技术统筹等一干人马放下手中的碗筷也提前赶来了。8时,一台直播晚会创作所必需的主创队伍20余人一个不漏地坐在了会议桌前。

  时间进程表告诉我们,整台晚会从设计到编、摄、服、道、化和技术发射都必须一次性通过,不能出现如何反复。汗水在心血中蒸发,激情在意志中升腾,饿了吃口饼干,困了互相捶打几下……导演组的人员终于如期在规定时间内把晚会的整体策划方案和节目设计呈报在了领导面前。7月27日下午,意珍书记和京生部长在晚会现场审查了节目,当晚8时至10:20分,晚会如期成功直播!

  终于大功告成了,我们这才发现,从接到任务开始,还不曾睡过超过连续一个小时的觉,不曾吃过一顿正式的饭。晚会一结束,好多年轻员工趴在桌上睡着了。

  就这样,我们仅仅用不满5天的时间制作了这台晚会,而实际的制作周期还不满3天。重情重意的深圳就是以这样迅速而有力的行动,表达着对广东灾区人民的厚重情谊。

  (本报记者陈海峰实习生李珑整理)

  深圳卫视频道副总监、

  深圳募捐义演晚会总导演夏枫

  作为一名深圳记者我深感自豪

  此次赴灾区采访的过程中,我不仅是一名记者,也是一名救助者,一名来自深圳这座“关爱之城”的救助者。我深感自豪,为深圳这座城市,也为深圳报业集团这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

  采访中,我们三次到乐昌,两次进两江镇,也就是韶关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我们的报道牵动了深圳企业的心,不少深圳企业就是通过我们采访组的联络,把赈灾物资送到灾区的,其中同事马培贵更是动用私人关系,先后联系了两批物资亲自送到两江镇,我们积极赈灾的行为让当地民众十分感动,乐昌市常务副市长不但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还派人专门送来了锦旗。

  7月23日,我们在乐昌市九峰镇了解到李相才一家兄弟两个一死一伤,家园被毁,一家14口人无家可归,次日这一家的遭遇在本报见报,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深圳特区报总编辑王田良,得知李相才的儿子李越辉刚刚参加过高考,并达到二本分数线时,立即要求我们打听好李相才家的联系方式,如李越辉考上大学,就资助他上大学。

  为此,25日下午5时30分,我们再次来到九峰镇三联村委雷打石村,找到李相才的妻子张得群,留下了他家所有的联系方式。为应对恶劣的环境,当时我们车上储备了很多饼干、干粮和水,但当看到正在废墟中重整家园的张得群,当了解到他们要到县城去领救济款,却连路费都没有时,我们不约而同把车上所有的东西全部拿下来送给他们,又自觉地为李相才一家凑钱,好让他们到县里去领救济。

  深圳报业集团韶关报道组、

  深圳特区报记者胡冬寒

  回来好几天满脑子还是汹涌洪水

  与韶关报道组一样,梅州报道组也是7月21日下午5时许接到紧急采访任务的,直至28日回来。虽然回深已经好几天了,但我满脑子里还是梅州灾区的景象,满脑子是汹涌的洪水、被洪水冲毁的村屋、流离失所的灾民……

  虽然工作环境很艰苦,但我们一行6人没有一个喊累喊苦的,我们跟当地有关部门说:“哪里受灾最严重,我们就到哪里去。”同事甘霖更是带病坚持采访,就在到梅州采访三天后,他带的药吃完了,满梅州又找不到那种药,最后只得托在深圳的家人通过特快专递寄药过去。与此同时,老“驴友”李博、有过98抗洪经验的马彦等等,他们丰富的常识与经验,也让大家屡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7月25日,台风“格美”袭击梅州,给梅州带来的损失8.9亿元,超过了梅州全市上半年的财政收入。次日我们跟省里的工作组采访,带队的副省长谢强华得知深圳报业集团派出6人采访组到梅州时,表示既惊讶又惊喜。他说,这么庞大的采访队伍,这么努力的工作,饱含着深圳人民对灾区的关心和支持!

  回到深圳后,我又不断收到来自梅州的短信,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发来短信:“非常感谢你们。”话不长,背后却代表了梅州全市干部群众一片真挚的感激之情。

  深圳报业集团梅州报道组、

  深圳特区报记者周国和

  一冲进新闻现场就迸发出活力

  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中参与抢险时,我还是个23岁的青年军官,30年后又与年轻的记者们一起,投入到粤北抗洪第一线的战斗中,我觉得非常荣幸。7月21日傍晚6时许,我正在值班,突然接到领导电话,要派3名摄影记者往粤北灾区采访,我毫不犹豫地请战,要求亲自上阵,领导照顾我不让我去,但怎奈何得了我的一再坚持,就这样,我打电话叫家里人送来了手提电脑和简单生活用品—出发。

  而此次的采访中,报业集团同事间默契配合、鼎力协作的精神,大家吃苦、奉献的精神,更是令我感动。两报记者间的默契在深圳特区报记者丁庆林身上体现得尤其充分。我和他一路采访,同甘共苦,得到他的多方支持,我的手提电脑不能上网,每天几十张图片全部由他压缩、传递给特区报,再由特区报图片编辑周红声转交给商报,同组的其他文字记者的照片也都依赖他传递。丁庆林一个兼干几个人的活,楼上楼下跑,比别人少了很多休息,却助人为乐,没有一点厌烦,每天连续作战,一冲进新闻现场就迸发出活力,一踏进危险境地就全身心投入拍摄中。

  几天来,陪同采访的民政干部一直想请我们吃顿饭表达谢意,哪知道我们每次都到晚上11时之后才吃晚饭,他在宾馆里等了三天也没等到,只得作罢。

  深圳报业集团韶关报道组、

  深圳商报摄影部副主任张万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