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奥赛“疯狂”背后的角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8:20 沈阳网-沈阳晚报

  

奥赛“疯狂”背后的角逐
杭州高级中学老师在为参加奥赛的同学辅导核心提示

  7月19日,刚刚获得第17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的绍兴一中学生胡子诚凯旋归来。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科协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前来迎接。

  事实上,对于奥赛的不同态度,在今年已连续出现多次。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

杭州学军中学校长任继长在全国“两会”上提交议案,建议取消奥赛选拔和与高考挂钩的做法。6月30日至7月2日,在浙江大学举行的“中国数学科学与教育发展论坛”上,包括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中科院院士王元,中科院院士杨乐在内的诸多科学家也都呼吁,应该让奥赛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业余活动,以制止奥赛的“全国性疯狂”。

  奥赛的真正目的到底应该是什么?它为何会引发全国性的疯狂?它又为何在今天成为众矢之的?是否有必要叫停奥赛?……一系列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现状:奥赛成为利益角逐场

  在我国参加国际奥赛的组织方———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的网站上,对举办全国性奥赛和参加国际奥赛的目的的表述是:“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的兴趣,促进相应学科的教学改革,探索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少年的途径。”并且“始终坚持普及性原则和自愿参加的原则。”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奥赛已成为各方利益的角逐场。对于学生而言,奥赛奖牌等同于为进入好大学加了一把保险栓,即使不能够获得保送资格,也可以获取高考加分;对于学校而言,奥赛奖牌是学校招生宣传,树立形象的绝佳工具;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奥赛奖牌是证明当地教育水平,创造政绩的不二法门。为了实现各方的利益,自然而然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的“一条龙”奥赛奖牌生产线。

  刚刚获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的沈才立和他所在的学校事后的“待遇”就很说明问题。据介绍,宁波市镇海区为了表彰沈为该市夺得历史上首枚国际奥赛金牌,分别奖励镇海中学和沈才立30万元和1万元,并授予镇海中学“镇海区人民政府教育成就奖”;镇海中学授予沈才立“镇中英才奖”;而沈才立被保送北京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学生,学校,行政部门,三方皆大欢喜。

  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对奥赛奖牌得主采取的免试入学的招生选拔制度,也在无形中对奥赛的兴盛起到了推动作用。据了解,今年获得国际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19名中国学生中,已有15名被保送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和生命科学院系。而以往各届金牌得主

  也大都被保送北大、清华、复旦等知名高校。

  在如此强烈的诱惑下,人们对奥赛的趋之若鹜也就不难理解了。

  痛心:奥赛加剧教育不公平

  中科院院士王元提起奥赛的现状痛心疾首:“奥赛本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大家关注数学的一个渠道,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业余活动、课外活动。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本末倒置,大家把金牌看作最后的目标。”在被赋予过多的附加值,加以太强的功利性之后,不计其数的中学生开始参加奥赛训练,甚至连小学生都在周末参加培训班。

  一位重点中学校长直言不讳地说,奥赛的本意是发掘学生特长,现在却变相成为应试竞争的工具,“越来越带有功利色彩,越来越背离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少数部门、少数人牟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工具,越来越成为众学生与家长追求一举成名,进入名牌大学的敲门砖,奥赛选拔已经走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浙江宁波的张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一,从小学开始,张女士就送儿子去参加数学培训班,从初二开始,又每一门课都为儿子请最好的老师当家教,一年下来,花在培训班、家教和资料上的钱已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张女士并不在意钱的问题:“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我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点。只要孩子能够上一所好大学,花再多的钱我也心甘情愿。”在众多家长的想法中,奥赛就是上好大学的捷径。对此,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矛头直指北大清华等对奥赛奖牌得主采取免试入学政策的高校。他说,正是这种选拔体制造成了奥赛的“全国性疯狂”。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