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传统文化长在孩子心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09:39 南方日报

  广州幼儿园小学将试点本土教育

  “让传统文化长在孩子心里”

  多彩斑斓的广绣、铿锵悠长的粤曲、龙精虎猛的舞狮……在老一辈眼中,这些老广州魅力无穷的传统文化和风情民俗,因为全球化的冲击,在广州少年儿童一代当中,仿佛正

渐渐让位给漫画、流行歌曲、街舞和洋快餐。

  自今年3月起,广州市少年宫发起“广州传说”系列活动,超过2000名广州市少年儿童深入到西关古建筑、醒狮厂等广州的寻常巷陌。慢慢地,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广州逐渐呈现在孩子们眼前,这激起了他们寻根广州的勇气,甚至让他们亲自去重新演绎心中的“广州城”。

  传统文化断层“帮衬”成了“帮人的村子”

  “我想吃汉堡包”、“我要穿米老鼠”……对孩子这样的要求相信大人们并不陌生。因为随着“舶来品”不断涌入,如今的孩子的小脑瓜子几乎如出一辙地“西化”。但对传统文化,孩子们却显得“陌生”许多,比如对广州俚语,这些土生土长的“广州娃”经常不知所云。

  “像‘偷鸡’、‘周身刀’等比较常见的俚语,还难不倒他们,可一碰到比较传统的广东音乐、生活现象等俚语时,他们的回答就开始天马行空了。”周女士举例,本来表示五种广东传统民族乐器的“五架头”,就被解释为“五个死人头”;本来指“惠顾”的“帮衬”,成了“帮人的村子”……“最离谱的是,广东出了名的民乐‘步步高’,有孩子竟然说是无绳电话!”她哭笑不得地说。

  对此,暨南大学传播学教授吴文虎认为,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受其影响日深,很容易造成传统文化的断层或流失。“因此,出现土生土长的‘广州仔’不懂‘家乡话’,甚至不了解‘家乡菜’、‘家乡特色’的现象不足为奇。”吴文虎建议转变启蒙教育方式,“不必强求孩子们抛掉外来文化,但有必要想一些办法让广绣、粤曲、舞狮、粤菜等地道广州文化深入孩子的心中”。

  大街小巷“寻根”小朋友用纸糊出粤剧戏服

  “广州传说”系列活动的主题就是“踏古访今,阅读广州”,在孩子心中描绘完整的广州印象画。

  据了解,活动开展至今,全市逾2000名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分成12个小组,分别参加“舞动南粤”、“粤菜溯源”、“寻找广州古迹”等十余项系列活动,重新“解读”广州城。

  从对传统文化的无知、抗拒,再到好奇、热切追寻,孩子们重新对自己的家园——广州有了一个新认识,还时不时突发奇想,跟着感觉演绎,让“老广州”充满童真的“新姿彩”。比如在看了广绣之后,孩子们创造性地用铁线当针,绑着毛线或细绳子,就在羽毛球拍的格子上“绣”出简单的图案。

  随着探访的深入、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广州逐渐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而孩子们又以童心和童趣,小手“仿造”出广彩、广绣,甚至是用纸糊出粤剧戏服、西关大屋。昨天在广州市正佳广场展出的近200件绘画及手工作品,正是这群土生土长的广州孩子对广州传统文化的重新演绎,呈现出孩子们眼中的老广州的无穷魅力。

  试点本土教育民乐重填词成幼儿园园歌

  市少年宫有关负责人说,这次展览能促进孩子去了解和发现广州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它将给传统文化如何植入孩子的启蒙教育中提供启示”。

  从“广州传说”系列活动开展至今,已有孩子参与的所在幼儿园、小学受到了感染、启发,并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融入了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课,不少学校已开始本土传统文化的试点教育。比如广州市西关儿福幼儿园,就把《平湖秋月》、《得胜令》、《彩云追月》等三首广东著名民乐重新填词,编成《荔湾好》作为园歌。”“家长对此类教育的反应特别好,今年很多家长都奔着这些特色教育到这些学校报名”,市少年宫有关负责人说,如果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都能及早地在启蒙教育中富有特色地展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容易流失或出现断层,“这也是我们举办‘广州传说’活动的一个最主要的心愿”。

  谢苗枫王健

  图:

  孩子们在排练《广州传说》。符超军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